包头农商银行杯征文作品
6
网络年代的经典阅读
林文钦
征
文
学者钱理群认为:读书,是让我们自己心理有一个任何的外在挫折都颠覆不了的坚韧信心。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人的精神的发育最重要的载体就是阅读、书籍,没有阅读就没有个人心灵的成长,就没有人的精神的发育。
关于阅读的益处,古人有很多形象的比喻:“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如今,阅读这个曾经诗意的词距离我们不少人有些远了。
“深阅读,还是浅阅读,这是个问题。”一些专家在探讨网络阅读两种方式的取舍时,往往为此争论不休。固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阅读已成为当今的一种时尚。与传统的纸质阅读相比,网络读书虽然有其优势,但你稍加留意就发现它的天生 “缺陷”,如网络阅读由于信息海量、缺乏筛选,常常带来选择上的困难;网络上的消息多于文化,容易呈现出快餐式、浏览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等“浅阅读”的特征,而不像传统出版物那样可以更有利于思考和学养的提高。
在网络时代中,网络阅读成了越来越多读书人的阅读方式。大部分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越来越喜欢将大把的时间抛掷在网络里,从中获得阅读快感,却渐渐疏远了传统阅读方式。固然,网络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阅读方式,自有其优势一面,比如它有容量大、范围广的特点,最关键的在于网络能够为读者提供交流和表达意见的可能性,从而实现作者和读者的互动,这样就为一些现实生活中不善表达和性格内向的读者提供张扬个性的空间和可能。
在当下的网络阅读中,究竟是什么吸引了众多“发烧友”的眼球?一位初中学生是这么告诉笔者:网络读物种类繁多,能让人达到乱花迷眼的境界,在网络世界里大多是修真、仙侠、魔法、异想为题材的纯粹消遣性的异幻小说,虽然看过了收获不到什么,可还是有那么多的人和他一样愿意沉迷在这些读物当中,到了暑假闲暇时间多了就更一发不可收拾,有时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看得如醉如痴。对青少年来说,网络读物的乐趣在于饱一时新奇之快,未必会去讲究更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对自幼就喜爱阅读经典的笔者而言,在接触几年的网络后,始终觉得纸版阅读有一种莫名的快感,其效果不但非网络阅读可以替代,且有更胜之一筹的优越性。于是,当听到身旁有人发出“有了网络还藏那么多书本有何用呀”的感叹时,我总是回之一笑说:当“书虫”可以更好地吸收营养呀!
在笔者看来,网络读物虽新鲜诱人能带来视觉冲击,但文字往往粗糙透着俗气,让人嚼细了却难以下咽。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笔者在网络上看到的第一本书,只缘于在论坛上看到的一篇读后感,就草率地把这篇小说表扬了一番。之后急忙点击视窗来看,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这次网上阅读,居然没有带来太多快感和心理安慰,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自己并未能说得清,只觉得有点吃“快餐”似的消化不良。待再找来纸版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细读一番后,心头才一阵阵涌上阅读的畅快。
自那时起,我便更乐于在休闲时日里坐在自己的书房,或择一静寂树荫处,以沉静的、朝圣者的心境去读那些中外古今堪称经典的篇目。
因而,笔者在看待阅读方式上,总认为通过网络虽能满足快捷读书的需要,但现代阅读不能完全依赖于网络,毕竟看纸版书籍仍有着细细品味与思索的余地,且不受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试想,当我们在枕边或旅途中翻读一本经典文集,让指尖一页页地体会纸质的柔顺感,当遇上精彩段子,可反复研读再三玩味,甚而高声诵读一番,而后让思绪渐渐地散步到属于一个人的精神领地,那时怎不会沉入“一书在手,其乐悠悠”的境界呢?
或许,网络阅读和传统阅读两种方式相比,你的感受是前者让人感觉轻松而后者有时让人觉得累。这是传统阅读大多会引发人们深层次思考的缘故,也是经典阅读的魅力所在了。纸版文字能真正以你自己的时间、自己的速度,用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的心理去感知和想象,以此来进入经典文本中积淀的千百年来的历史和传统的情感。所以,笔者认为阅读传统经典是实现当代生活情感认同的稳定性和丰富性的重要方式。毕竟,网络时代的宣传效应往往迅速而直接,还未等你做好准备就铺天盖地而来,有些不久就会在读者视野和记忆中淡去,这是网络的弱势所在。
“读书方恨知识浅,观海乃觉天地宽。”传统的纸质阅读的优势在于科学知识的研读、文化细节的品味、深层学术思想的交流,纸质媒体的简便易带、随时可读、老少适合,仍然是当下最能表现、传达细致入微的情感和深刻思想的一种工具。
为此,我们在宽泛理解以网络阅读为特征的“浅阅读”的同时,更要大力倡导以纸质阅读为特征的“深阅读”。当下,正是中国知识大爆炸的年代,各种各样的图书、期刊等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一个人精力不容许他博览天下书,因而只能选择一些经典图书阅读。毕竟,经典书籍经过时间的过滤和一代又一代人的阅读,最终脱颖而出,承载了历代先贤最充分的知识、最睿智的思想,阅读它们就是与知识为伍,与智慧同行。 固然,“深阅读”作为历久弥新的读书方式,担负着陶冶心灵、感悟生命、对话灵魂的功能,是开启心灵智慧之门的金钥匙。通过细致而绵长的“深阅读”,读者可与主人公在精神世界里同苦同悲同哭同笑,从而获得极其丰富的人生体验。
诚然,传统和网络在我们的阅读生活里 “兼而有之”。阅读可以轻松,但一定要健康;阅读可以沉重,是为了思考问题。这是阅读的两种不同的需要,传统与网络阅读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而经典的篇章往往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只有阅读了经典才会有所收获。于此层面上说,有质量的传统读物是人们永不该舍弃的精神行囊。为此,笔者建议那些沉迷于网络的读者能尽量多读一些经典的书籍,通过书籍与巨人作一次对话,与人类的“高峰”亲密接触,如此一来更能够提升你心灵里丈量整个世界的深度与广度。
作
品
作者简介:
林文钦,男,70后人。,获中国新闻奖副刊作品奖、孙犁文学奖。著有文集《一个人的星空》《时间旅程》。系中国作协会员。
第二届包头农商银行杯大赛征稿火热进行中,投稿信箱:1453538908@qq.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但所投稿件必须是原创首发(也就是没有在其它任何平台发表过!)
感谢全民悦读包头阅读会提供精彩视频!
执行主编: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