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下午,湖北校媒第五届记者团第二期“新闻沙龙”于华中师范大学科学会堂举办。主题为《以新媒体为切入点谈高校新闻的挖掘与策划》,由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外宣办主任党波涛主讲,湖北校媒第五届主席团成员、校媒部分成员和会员媒体部分成员参加。
党波涛从“新媒体”、“媒体的核心”、“高校新闻的挖掘与策划”三个角度展开讲座。他表示,新媒体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概念,与自媒体和公众号是分不开的,同时,他也解释了他所理解的新媒体——是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之外的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兴媒体。而自媒体是以微博、微信、头条号等代表的个人运营的网络媒体,公众号是开发者或商家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申请的应用账号,该账号与QQ账号互通,通过公众号,商家可在微信平台上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及企业号。
“媒体的技术、渠道、平台、载体是有生命周期的,但媒体的内容却是永恒的。”党波涛说,他认为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无论技术怎样变化、媒体形式如何不同,媒体的核心是始终不变的,包括核心价值观、核心竞争力、核心利益、核心技术、核心素养等,而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内容。所谓内容,就是好作品,好作品才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新媒体,只要有好作品,就会有受众,有受众就会有前景,新媒体就是精心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好作品。
那么,什么是好作品?
党波涛认为好作品是三个“有”——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有思想的作品必须承载鲜明的主题,即“载道”“弘道”“传道”,有温度的作品必须倾注深沉的情怀,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有品质的作品必须具备高尚的境界,即真诚、创新、担当。
在关于“高校新闻的挖掘与策划”方面,党波涛用“校领导退出学术委员会”、“轮椅教授刘盛佳”、“音乐男孩李强”三个典型案例告诉大家校园新闻是有它的新闻价值的,作为校媒人要注意去发现和挖掘它。而校园新闻的新闻价值分为政治性、学术性、创新型、引领性、独特性和奇趣性,他说,新闻的判断就是新闻敏感性的问题,一名优秀的校园记者或通讯员必须具备新闻敏感性。
党波涛从“跑现场,跑关系,跑基层”三个方面解读“如何跑新闻”。他表示,现场就是新闻——我在,新闻在;新闻在,我在。关系就是感情,上下左右,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建立良好的感情,新闻线索就会源源不断。而基层就是民生,眼观向下,多关注草根人物。在“学新闻”上,他认为,党政新闻写对策,学术新闻写观点,活动新闻写特色,人物新闻写细节,改革新闻写创新。
最后,他强调校媒人需要拥有十种精神成为优秀新闻人——学习,专注,吃苦,坚持,求真,高效,加法,求新,向下,负责。
在互动环节,参会的会员媒体代表提问:“新媒体运营者如何让微信公众号受到广泛关注并且源源不断地涨粉?”党波涛说:“运营者要定位准确,确定好受众,注重微信推送的内容,保证其高质量,积极和粉丝进行互动,同时注重强强联合,学会借助其他平台来宣传自己的公众号。”
随后,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华大在线新闻中心记者团团长袁笑雨为校媒人分享了她在校园媒体的工作经验。她介绍了华大在线新闻中心记者团的组织架构,运营方式,新闻稿件采写模式,并分享了自己在“完成常规任务党政新闻采写、关注校园热点、专题报道与深度挖掘”等五个方面的工作经验。
湖北校媒记者团文字记者易美云在讲座结束后表示,她自己做过新媒体运营,这一次新闻沙龙也让她积累了一些做新媒体的经验,党波涛老师的讲座让她受益匪浅。
“我在,新闻在;新闻在,我在”,党波涛在讲座结束后寄语所有校媒人。
文丨裴蜀华(湖北校媒记者团)
图丨刘铭峻(湖北校媒记者团)
编辑丨王媛(湖北校媒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