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ifi模式下观看视频
第五章 修学过程之发菩提心
六、修行进步的检验标准
(二)文殊菩萨教我们从家入手,转出菩提心
“菩萨在家,当愿众生。”这第二句话都是这句,都叫“当愿众生”。我们学习道证法师的《发菩提心》就知道,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心影,你把一切众生度尽,你才能成就。所以,第一步,就把自己的心,转到一切众生那儿去,而不是放在自己这儿,放在自己这儿,那就错了,依然还是自私自利,依然是业力,“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只有遇到任何事情,都转到“当愿众生”,那就是一切功德。你只要愿就好,没做到都不要紧。心满足了,心圆满了,你的功德就圆满了。
“知家性空,免其逼迫”。第一步,让自己的心转到众生那里去,让众生受益得好处;第二步,让一切众生明白佛理,转到佛的道理上去,知道家是空性、它是短暂的,一切物质它是虚幻的,没有实义。你只有知道家是性空,你才免其逼迫。为什么呢?你知道家不空,我们为家开始干嘛呀?开始买东西,开始奋斗,受其逼迫。你要知道家是空性的,不管它,随缘,量力去做,随缘生活、修行,心就会快乐。而且这个想法,不是为自己想——当然自己也要这么想,但是要让一切众生都能明白这个道理,都能够觉悟,这个就叫转心。这就是菩提心怎么转得圆满,怎么转得最大、最胜、最妙,就这么转。
慢慢我们把心念第一步转到一切众生,第二步就转到佛觉悟的这些道理上去——成功了,这就成功了。为什么第一个就从家开始做起呢?因为文殊菩萨特别照顾我们,知道我们都有家,都从家庭这里边生存起来的,逐渐自己也有家,将来这个社会还有家。家是最基本的细胞,是最基本的一个组成单位。只有从家里边开始修起、入手,这个菩提心就能够建立起来。,逐渐在家里边建立这些东西。家里建立起来,后边就好办了。
(三)落实转心方法,可以转出圆满菩提心
(文殊菩萨列举的141条涉及)怎么娶妻室、入座、铺床铺,包括大小便、洗手、吃饭,全部说完了,洗脚、睡觉、醒来,都说完了,包含了我们生活的每一刻、每一方面。每一刻、每一方面,时时刻刻都要转心转念,这么转的。文殊菩萨教我们怎么转。这是最圆满的转心转念,转到一切众生那里,转到佛的菩提那里。这里边讲的都是断恶行善,最后自净其意,都讲这些;讲的都是戒定慧,一点也没超出这些东西,只不过文殊菩萨教得很巧妙。对应我们这些根尘,对应我们行为、思维,转移到佛那里去,转移到众生那里去,让众生都能够圆满。
这样修,你的菩提心就圆满了,你就能成佛,就能成就一切胜妙功德,菩萨所需要获得的一切智慧、力量,你都能获得。,,。我们这么修,、伟大的力量、伟大的智慧。那么这个修从哪里修呢?就是从咱们日常生活中间去修,去转念、转心,关键是这个。修行、学佛统一来说,就是转心转念。初步让大家转到哪里?转到五戒十善。(然后)发菩提心了,就要像这样转,转到众生那里,转到佛的智慧里边去。因为众生成就,像佛道那样地觉悟,自己就成就了。心转变过来,彻底圆满了,就成佛了。
第六章 修学过程之理论学习
一、佛学理论与修行实践的关系
佛祖成就靠的是什么呢?靠理论吗?当然有理论。你没有理论,没有前人的积累,你没有办法再进步,你还得摸索。理论当然重要!但是,是不是天天泡在理论上,在理论上折腾来折腾去呢?那就错了,大错特错。理论知道以后,立即就去体验去,实证去,看看这个方法人家说得对不对。靠什么来知道对不对呢?你自己去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做了以后就知道对不对了。就这样子的。你不做,天天讨论来讨论去,临死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没用!我们知道了方法以后,立即去实践,实践中间才知道这个方法对错、好坏在哪儿,一定要这样子来学习佛法。
二、理论学习的目的
现在也慢慢正在找一些适合大家的、近现代的祖师大德讲的这些东西,也符合大家现在阶段的书籍、资料,供大家学一学。学习,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是指导我们的修行,指导我们的实践!而不是天天“为学而学”,这个没有什么用。
我们修行了,自己身心变化了,境界提高了,那么我们在实践中间又去摸索、感知,在或者祖师大德讲的这些经典里边,我们去对照去,看看我们实践呀、我们理解得对不对。不对的,我们要按照祖师大德的要求,要服从他们,改正自己;理解得有分歧、错误的,要按照祖师大德、佛祖的要求去改正过来。所以,我们学习更多的是什么呢?是对照我们自己的状态,而不是“为学而学”,恐怕“为学而学”是耽误时间的。
常见问题1000例(026-030)
26、问:通过打七,我对佛菩萨升起了无比的信心。现在有个问题:我父亲不信佛,我一谈到佛,他就骂,已经毁谤三宝好多次了,我一要制止,他就更说得厉害,我实在是没办法了。他已经犯下了五无间罪,我真是很着急。怎样才能弥补他谤法的罪过?
答:这不是你父亲谤佛,是你在谤佛。闭住你的嘴!看住你的心!修好你的行!不要无事生非!
27、问:我打七回家后,发现家里很乱。女儿任性不听话,妻子对双方父母不孝敬,妻子脾气大,单位不卖货,着急上火。这是咋回事?
答:打七和家里的这些事情无关。自己安安静静地将家里事情处理好,将单位的事情处理好,有空闲时间拜忏、诵经、念佛就好。女儿和妻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慢慢来,有些事情,不要参与,自己修行就好。单位的事情,可以祈求佛菩萨加持改善。
28、问:我和姐姐都打过七,回家后各自修行。姐姐常打电话问我修行有何感应,并说她的感应。每次我说没什么感应,她就告诉我一定要忏悔、至诚忏悔,忏悔到念经时痛哭流涕、出现干呕的情况,这样才有效果。可我认为打七时都已经忏悔过了,我现在念经拜忏都是平平静静的,没什么特别感应。姐姐总说像我这样修是没用的。刚开始我不理会她的话,可她经常说,每次说完我就很难平静下来修行。我觉得一边修行一边被她否定,太难坚持了。像我这样修真的没用吗?念经一定要念到痛哭流涕才有用吗?
答:这样是不对的,完全错误,我们修行不追求感应,老老实实地修行就好,修行的目的是息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你姐姐的做法,,会将打七毁掉。发露忏悔在打七时,道场里发露一次就可以,不用重复。平时按照《礼佛大忏悔文》坚持拜忏就好。不要再听她的话,这样不是修行,是搞是非。修行一定要快乐,不快乐修行有什么意思。老老实实地拜忏、诵经、念佛,不要追求感应,追求感应是魔。
29、问:写好的打七日记发到哪里?有何注意事项?
答:请发到daqiriji@gmail.com信箱,同时注明打七道场、打七期数、打七日期、所在地区、姓名(法名)、年龄、性别、学历和职业(学历和职业作统计用,不会公布)。
做功课的心态
30、问:有位师兄现在退休在家,每天专心修行,勇猛精进程度很值得赞叹,但也引起了家人的烦恼。据他本人说,因为在拜忏中可以找到法喜,所以很难停下来,一旦停下来会感觉和现实生活格格不入。我们有些为他担忧,可是功课量不如他,也很难理解他的境界。请开示。
答:这样是不行的,这是追求自己的感受,不顾他人的感受,引起别人的烦恼,就是造恶业。一定要按照净业三福修行。《佛说观无量寿》讲到:欲生彼国者(注:指西方极乐世界),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就是对净业三福的落实。
编辑/校对:清正
2-4公益网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