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月初一开始,一篇“扇贝跑路的秘密”的微博在朋友圈广为流传,阅读量已经超过688万,文章以貌似非常专业的语言和角度,煞有其事地描绘了獐子岛扇贝大规模迁徙到日本北海道的过程。这篇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却使很多人信以为真,以至于獐子岛相关人士通过e公司回复:“这篇文章的说法已经突破了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底线,据我们所知,扇贝不具备文章中所说的迁徙能力。科学的角度是黄海暖流北上,经韩国分支,向中国为黄海暖流,向日本为对马暖流(从海洋动力来分析,这也是日本核辐射对中国未造成影响的主要证据)。文章中的说法也不符合虾夷扇贝的生物习性和能力,除非北黄海虾夷扇贝像鲑鱼(大马哈鱼)一样会逆流而上并顺对马暖流进入日本。”
壹网渔作为专业海洋牧场经营管理服务企业,实在佩服作者的想象力和笔力,虽非业内人士,但对扇贝确有研究,把一个科幻小说写得绘声绘色,专业十足,难怪很多人深信不疑或将信将疑。本来此文作者号称严肃文学大师,该文尽可付之一笑,不值一驳,但此文虽为娱乐,因传播面太广,影响太大,尤其是对即将开盘的股市中的獐子岛,甚至对已经开展的以底播增殖为主的海洋牧场也是一种嘲讽和影响,壹网渔有责任澄清事实,以正视听。
一、关于扇贝扇动引发海啸地震问题
长海县已经底播养殖扇贝600万亩,每亩300只,18亿只扇贝每天都在海底同时扇动,按照小说中说的90万只扇贝扇动即可引发日本海啸,长海县早都因为海啸沉入海底了。
二、所谓日本专家指导獐子岛底播养殖问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辽宁水产研究所专家从日本引进虾夷扇贝时基本是偷着带入中国的,据说当时只活了20多只。在整个繁育、底播研发过程中,没有任何日本专家参与。况且长海县作为海防前哨,直到2009年獐子岛上市后第三年才对外开放,在此之前外国人不允许上岛,当时獐子岛扇贝底播养殖面积却已经达到100万亩了。
三、所谓扇贝经过三个月迁徙到北海道问题
虾夷扇贝的确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从日本引进的,经过三十多年驯化,已经成为长海县的土著品种。在此期间,大连市和长海县海洋渔业部门曾经多次从日本引进虾夷扇贝种贝,用于与本地杂交,改良种质,但是一直没有养殖成功,达不到杂交标准。国家贝类体系专家指出,长海县养殖的虾夷扇贝已经成为一个独立品种,适应的水温、环境、饵料等与日本原产的虾夷扇贝有很大差异,长海虾夷扇贝跑到日本活不了,日本扇贝跑到中国也活不了。另外,扇贝虽有一定活动能力,但并不是候鸟,没有迁徙习性。只要生存环境符合扇贝生长需求,一般不会移动太远。大连周边海域确实发现过大扇贝,根据专家测算,应该是长海海域扇贝所产自然苗种随海流漂流到上述海域,自然生长而成。獐子岛就曾在大连旅顺海域采集到野生虾夷扇贝苗种。
四、獐子岛扇贝死亡的真实原因
根据壹网渔多年对长海扇贝的研究,獐子岛扇贝死亡是多方面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种质退化:最近10多年,长海养殖的虾夷扇贝苗种全部来自大连、山东育苗场的人工育苗,人工育苗的种贝全部来自长海筏式养殖的二龄贝,这些二龄贝是每年经过大量死亡后残存的产品。不仅带有病菌,而且长期近亲繁殖,所产苗种不会十分健康,底播后抗病性和抗自然环境变化的能力不高。因此,一旦遇到水温等自然环境变化,就会出现死亡。日本的虾夷扇贝苗种却基本来自自然采苗,而且经过规格严格筛选,十分健壮。
2、养殖规模过大:十二年前獐子岛上市时长海县全县虾夷扇贝底播养殖面积仅有獐子岛的60万亩,今天长海县全县虾夷扇贝底播养殖面积已经达到600万亩,增长了10倍,海域环境并无太大变化,饵料不足是必然的。
3、拖网采捕方式导致海底环境及扇贝死亡:根据海底机器人监测,拖网采集的扇贝亩产只有海底实际数量的1/3,其它扇贝基本在拖网采捕中损失了。而且,拖网采捕后,海域环境尚未恢复即进行第二年的苗种底播,底播苗种一般在3cm左右,每亩底播量在6000枚左右,由于海底环境没有完全恢复,苗种底播后即产生较大死亡率。獐子岛上市前的60万亩海域一般在30米以内水深,主要由潜水员采捕,对海底环境基本没有影响,因此亩产较高。
4、高速扩张带来的管理错位:獐子岛上市12年从资本市场融资15亿元,银行贷款30亿元,产业曾经覆盖水产育苗、养殖、加工、销售、远洋捕捞、房地产、淡水鱼、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来料加工、客运、旅游等10几个产业,分子公司从上市前的不足10家,发展到现在的分子公司40多家,仅控股的子公司就达32家,遍布美国、日本、欧洲、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大连、山东、上海、北京、云南、福建等省市,公司架构更是“高大上”,产业集群、事业部、总裁、执行总裁、首席财务官等机构设置和职位名称更是让人觉得是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与如此快速的发展不协调的是公司自上市后管理层的频繁变动,据统计,獐子岛是资本市场高管变动最频繁的上市公司之一,现有管理团队大多数缺乏长期海洋牧场生产管理经验,甚至首席财务官也要兼任海外贸易业务群执行总裁。海洋牧场是一个对海上生产、管理经验及敬业精神要求非常高的产业,中高层管理者的频繁变动,对瞬息万变的海上养殖十分不利。獐子岛两次扇贝出事,必须承认有管理跟不上的问题,而且管理问题还不仅仅出现在海洋牧场方面,否则就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好在,这篇阅读量过600万的微博作者也发表声明,承认自己在写科幻小说,此文掀起的波澜应该逐渐平息。但为什么一篇明显的科幻小说会有那么多人传播和相信,为什么獐子岛扇贝事件这么引人关注,为什么都是一些调侃和讥讽、谩骂和质问,太多的为什么困扰着獐子岛,也困扰着海洋牧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