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西游记》第一章: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开卷诗,是目前所见的最简宇宙地球生命人类文明史。
混沌。宇宙初生,无人见。
盘古开天辟地。地球诞生。
覆载群生。生命史话。
发明万物。人类文明史开始。
会元应该是对地球生命的预测,会=10800;元=129600;一会元大概相当于14亿年。这是地球的年龄还是地球上生命出现的时间?这个我还说不准。即使这是说的地球的年龄,这也是1953年地球化学家克莱尔·彼得森利用同位素法最早测定了地球的年龄约为45.5亿年之前,全人类对地球年龄最准确的猜测。我甚至无法判断这俩个说法哪一个更准确。也就是说,最后一句诗可以这样理解:
欲知造化会元功:要知道14亿年来地球上生命进化和人类文明的历史,请看西游释厄传。或言之,西游释厄传,就是14亿年来地球上生命和人类文明的造化演化进化的历史。
开宗明义,整个西游记的“剧设”就确定了,那么它的主要人物的“人设”也就因此而大致设定了。所以,孙悟空实际上就是人类文明史甚至地球上生命史的缩影,代表,投射——将地球上生命的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历史甚至未来最终结局浓缩为孙悟空一个人物的生命历程。这就是,孙悟空的人设。
生命是怎样出现的?人类是怎样出现的?人类文明是怎样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经过怎样的发展历史走向怎样的未来结局?看似好几个问题实际上一个答案。
孙悟空是怎么生的,地球上的生命就是怎么生/产生的,人类就是怎么产生的。
孙悟空是怎么学习成长修炼的,人类就应该怎么学习怎么成长怎样修炼。
孙悟空是怎么出生的呢?灵根育孕。也就是说,大自然的灵气孕育了地球上的生命之花。笼统地这样说,肯定没问题,因为到目前科学也没有更好更完整的揭示地球生命起源的具体流程。
通过孙悟空的出生,也就是地球生命的出现,或人类的出现做了相当细致的描写:东胜神洲(这里有更大的秘密,另文解说),有一海,海上有一国,叫傲来国。海中国近处还有一山,换做花果山。这座山与地球同龄。山顶上有一块石头,沐浴天真地秀,吸吮日精月华14亿年,遂有灵通(生命)迹象,内育仙胞(细胞也!),迸裂一卵(卵生胎生乎?),见风化石猴(猴者人类祖先也,现代科学已经证实了人类和猴子猩猩猿的亲缘关系)。
重要的话说三遍。西游记也觉得这是很重要,就有说了一遍。玉皇大帝派千里眼顺风耳到南天门观看,须臾来报: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我们现在还常说,生命之光,就是从这来的。生命诞生之初看来确实有光。)
石猴,很快进化成了人类——五官具备,四肢皆全(还是猴子嘛?是的)。接下来就是——学爬学走,拜了四方(已经成人了吧)。
孙悟空的出生代表着人类的出生。那人类之初是怎样生活的呢?
那猴(人类之初)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这不就和人类所谓“采摘时代”一个意思吗?人类那时还是动物群中的一种小小动物而已,甚至还没有到茹毛饮血的气候,因为那是人类太弱小,还吃不了别的动物),而只能与邻为善,老老实实混在兽群里当个乖乖仔——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伴、群、友、亲,四种关系细品之,那是不一样的哦。
住在哪?——夜宿石崖之下。说明那是人类已经脱离了猿猴一族,不再住在树上了。
可见,孙悟空的童年,就是人类(全称)的童年,所谓,与动物尚未分离的时候,也可以叫做采摘时代。
就这样,过了三五百载,有一天美猴王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这是多么大的忧虑烦恼啊,竟然叫我们伟大的领袖,在喜宴之上,潸然泪下?谁还有过这样的经历?想想……
我知道一个人,曾经在别人都欢天喜地载歌载舞的时候,独自忧愁,但是他只是感叹,好像没有哭泣而神伤泪下。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章
唯 之 与 阿 , 相 去 几 何 。
善 之 与 恶 , 相 去 若 何 。
人 之 所 畏 , 不 可 不 畏 。
荒 兮 , 其 未 央 哉 。
众 人 熙 熙 , 如 享 太 牢 , 如 春 登 台 。
我 独 泊 兮 , 其 未 兆 ﹔
沌 沌 兮 , 如 婴 儿 之 未 孩 ﹔
儽 儽 兮 , 若 无 所 归 。
众 人 皆 有 余 , 而 我 独 若 遗 。 我 愚 人 之 心 也 哉 。
俗 人 昭 昭 , 我 独 昏 昏 。
俗 人 察 察 , 我 独 闷 闷 。
众 人 皆 有 以 , 而 我 独 顽 且 鄙 。
我 独 异 于 人 , 而 贵 食 母 。
众猴慌忙罗拜道:大王何为烦恼?
猴王道: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
猴王的烦恼,岂不是人类始终的烦恼?
猴王的启蒙,岂不是人类智慧的启蒙?
关于远虑与未来,最近听人讲的很多,什么“未来已来”之类。读《人类简史》又听以色列人尤瓦尔·赫拉利说:人类对未来的忧虑开始于由采摘时代向农耕时代的转变过程中。他说:“一般来说,采集者是不会花太多心思考虑下周或下个月的事的,但农民却会想象预测着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事。”
但孙悟空的烦恼绝不是一个农民的烦恼,而是全人类的烦恼。
就个体而言是对死亡的恐惧对长生的渴望。悟空说:“将来年老血衰,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中?”
这种个体的忧虑已经成为一种整体的忧患和恐惧深深地刻印在人类的DNA之中以及人类文明的整个历程之中,一种对人类文明最终结局的恐惧。这就是孙悟空的人设中最重要的底色:孙悟空就是全人类的化身。
个体对死亡的恐惧=整体对人类文明最终结局的恐惧
要想摆脱这种必然走向死亡和毁灭的命运,就要学习,就要开发道心,于是,整个一部《西游记》,就是一部孙悟空代表人类学习修行得道成佛(仙神圣)的历史画卷。
首先,猴王乘木筏,顺风来到南赡部洲地界,这里人类已经进入了渔猎时代——只见海边有人捕鱼、打雁、挖蛤、淘盐。俨然一副渔猎时代的彩色画卷,虽然只有寥寥一行字,一句话,却是分寸把握恰到好处,正在这时,孙悟空捡来衣服穿上,学着说人话,行人礼。
文明,开始了。
文明开始之前,人类就在求长生求不老求成仙求得道,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渴望——即,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孙悟空继续向前走,遇到了一个樵夫,却是一副典型的农耕时代人类疾苦的写照。“如今老母,一发不敢抛离。却又田园荒芜,衣食不足,只得釿两束柴薪……”但,他的结论令人震撼,“所以不能修行”。
就是在这位不能修行的樵夫的指引下,孙悟空找到了他的第一位师傅,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菩提祖师。孙悟空求学过程也是艰难险阻,误入歧途,傍门佐道,这些都不说,但说孙悟空师傅说的天罡数三十六般变化,地煞数七十二般变化,可以说是把人类全部的进化理想都纳入其中了。霞举飞升腾云之类,难道不是现在人类还津津以求的能力吗?
相信各位小伙伴还都记得师傅教授悟空“筋斗云”的情形吧,我不再现故事了,但说这“筋斗云”的速度,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折合成现在的说法应该是高高高超超超超超音速,已经突破了第一第二第三而仅次于光速的亚光速。
音速是340米/秒,高超音速为5马赫以上,那十万八千里等于五万四千千米,一个筋斗也按一秒计算的话,孙悟空的速度就是158823.529马赫,天啊!所以是高高高超超超超音速。一个筋斗算10秒吧,那也是高高高高超超超音速啊。
第一宇宙速度又称:航天器最小发射速度、航天器最大运行速度、环绕速度。V1=7.9千米/秒。
第二宇宙速度是指地球上的物体要脱离地球引力成为环绕太阳运动的人造行星,需要的最小速度,为 11.2 千米/秒,是第一宇宙速度的 √2 倍。
第三宇宙速度是指地球上物体飞出太阳系相对地心最小速度,它的大小为 16.7 千米/秒。
一个筋斗算一秒,孙悟空的速度是54000千米/秒,是第三宇宙速度,也就是飞出太阳系的最低速度的3233.53293倍,既是一个筋头云算10秒,那也是323倍多,也高于第四宇宙速度,足够冲出银河系的吧?
孙悟空的速度是5400km/s~54000km/s最低限度也是超越第五宇宙速度三倍以上。那么,孙悟空是可以穿越三界,突破五行了吧?那三界又是不是所谓平行空间或多重空间呢?(菩提祖师所言三灾利害,所谓天雷、阴火、颶(三具淼型字)风又是什么?待我以后细讲)
目前所发现的自然界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是光速,真空光速定义值:c0=299792.458千米/秒,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大约30万公里每秒。孙悟空的速度大致相当于五分之一光速。
人类对速度的渴望一直是所有科学技术的不懈追求,因为人类早就知道宇宙太过浩瀚,人类生命太过短暂,要想用有限的生命遨游无垠浩瀚的宇宙几乎是不可能的。办法当然也有,就是无限地延长人类的生命,直到可以长生不老;无限地提高速度直至达到最高的速度光速。
人类不怕累,一直在努力。
我们细说着108种变化每一种都是人类所渴求的,或者科学所追求的。孙悟空既然是石头所化,那变回石头草木也就不足为奇了;既然他本来就是猴子,那变成其他动物畜生也不足为奇了。今天就不一一解说了,今天就再讲一个事,主要是说明孙悟空的人设所具有的科学意义。
还有一项很重要的本事就是孙悟空可以用自己的毛发变出很多个自己。自己的毛发变出自己,这是什么?
克隆啊!
比克隆还厉害。克隆一般是用干细胞才能做到,用毛发中的细胞中的DNA就可以再生出来自身,这种DNA再造技术显然更高明一些。这就是我常说的自体繁殖技术,人类无需早种庄稼了,什么转基因食品都很low很out了。人类再也不用谈情说爱啪啪啪了,随便一根头发就可以再造自己,那就意味着真的可以长生不老了,即使老了,也可以随意复制出很多个自己,怎么还会死呢?
这才是孙悟空的人设: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全部向往的化身。
从而,我们可以从新定义《西游记》的品类,他不再是魔幻也非玄幻,而是科幻小说了,甚至不是科幻,而是科学著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