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凤凰街角阳光正好,照在落雪的树枝上,似是镶上了晶莹的外衣,与蓝天相映成趣,闪烁出沈阳春天别样的风情。正看得入神,耳边飘来阵阵琴声,寻声而去,只见屋内一袭蓝色丝绒旗袍的端庄,手指尖流淌出高山流水的动听。她,是邹宇,正用一曲《高山流水》记录三月沈阳这场突如其来的春雪。
聲之韵祥云,琴筝觅知音;妙曲传四海,弦系有情人。邹宇将琴行取名为“聲之韵”,寓意用琴声古韵燃文化之魂,用高山流水觅相惜知音。如若你路过凤凰街,如若你被这高山流水之声吸引,如若你曾推开了聲之韵的大门,你便会被聲之韵视为知音。一壶香茗,一缕清香,一曲古筝,是聲之韵的待客之道,也是通往古色悠远之境的任意门。
邹宇,5岁便开始学习古筝。和大多数琴童一样,始于爱好,忠于古韵,终成专业不说,也因此邂逅了自己的幸福。“也许这就是缘分,小时候拨弄琴弦,只觉得好听,慢慢就成了浸入骨子里的韵律,成了相伴一生的韵味,也从此改变了人生的轨迹。”
古语云:“学者必求师”,每个学习者从“不知”到“知之”的路上,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导。邹宇父母在孩子学琴的道路上一直非常严厉,哪怕是在刚开始学琴时,每天都要练习两到三个小时,周末则要更长。小时候的邹宇羡慕着能在院子里肆意玩耍的伙伴,而她只有完成古筝练习,才能和小伙伴们汇合。
每一颗耀眼的星星,身上都留有努力的痕迹。“我还记得有一期汪峰在《歌手》里说,因为小时候每天都要苦练小提琴,所以他说自己是一个没童年的人,但他也因为音乐收获了不一样的人生。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我想这是每一个与音乐为伴孩子的童年缩影。”
(邹宇青少年时期演出资料)
童年的鱼和熊掌无法兼得,邹宇说她不觉得缺少玩乐时光是一种无法弥补的缺憾,“但我仍很感谢我的父母,现在想想母亲为了陪我学琴,每周都要与我坐很久的汽车,由于我母亲有很严重的晕车症,来回的车程就让人倍感煎熬,但即便这样,父母陪着我没有落过一次古筝课,风雨无阻。
现在我开始从事音乐教育之后,特别了解家长望子成龙的心境,也理解孩子在苦练琴时的那些小挣扎。正因为理解,我也才能更好的教学,是严也是松,让每一个学员将基本功打实,更要将音乐融在他们的血液中。”
就这样在一拨一弹的古筝音乐声声中,邹宇在音乐的路上一步一步攀向更高峰。
从沈阳音乐学院附属艺术学校毕业后,邹宇考入星海音乐学院教育古筝专业。大学毕业后又先后到中国音乐学院、。2005年邹宇更是远赴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专攻声乐,结业后便直接留在新加坡任教。
在国外的生活虽然惬意轻松,但是弹了十几年古筝的邹宇开始变得不满足。她将自己重新归零,回国从头出发,去寻找她心中的古筝之魂。
(邹宇归国后回到母校)
(邹宇与恩师许讲真亲切合影)
邹宇说,我只有坐在古筝前的时候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回国后,邹宇一边继续精进古筝技艺,一边秉承“教好琴,育好人”的原则,在沈阳阳光100凤凰街开启了“聲之韵”的新征程。良禽择木而栖,邹宇说,凡事都讲究一个缘字,“我喜欢‘阳光100凤凰街’的名字,仿佛是对我教书育人的一种肯定与激励,在阳光100培育出100只金凤凰,任其翱翔在音乐阳光下,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随着街区场景化的不断深入,沈阳阳光100凤凰街吸引沈阳知名高端教育机构强势入驻,在区域内已经形成教育类商家的核心聚集区。同时通过各色活动为孩子提供社会实践平台,在于洪新城树立亲子标杆,通过品牌教育与特色实践形成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第二学区。
传承中国文化,邹宇和阳光100凤凰街其他心怀梦想的人一样,像一团正能量之火,用梦燃烧着整个街道,点亮整座沈阳城。
凤凰街中还有许多很多像邹宇这样的正能量,他们独具特色,他们光彩照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向人们传递着美好的信仰。他们不盲目追寻眼前的利益,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灵魂,只为走的更远更久。
街里的人,街里的故事,街里的幸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