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月开始,择工作之一闲暇,泛读几本。
以此文,潦潦记述下半年所读书籍及所感。
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作自我激励之用途。
学识浅薄,难免有一二之处,见谅。
看题目就挺风趣幽默的,果然不失所望,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历史可能都是枯燥无味很正式的出场,难免让人看的乏味。历史本身就很有趣,无需加以拘谨的言辞去记述,作者用写小说的方式来叙写明朝的历史,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得一部活脱脱的历史画面呈现在读者的脑海里。
《明朝那些事儿》所涉及的史事资料都是经过多方面正史考证的,个别出自野史之处,皆已注明,并加了作者自己的分析,对历史的真实性是毋庸置疑。全系列共九本书,我大概花了一个多月时间,通读了大明帝国三百年前前后后繁华衰落,这部书的主线即是明朝的十六位皇帝,从明太祖朱元璋开篇,到崇祯朝结束,按照年排列出各个重大事件及历史人物。
开国皇帝朱元璋,作者用了比较长的时间去徐写这位大明王朝的奠基人,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掌握,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然后继续前进,继续战斗。朱元璋的那个时代有着无数的厉害角色,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等,但朱元璋用他惊人的军事天赋战胜了这些敌人。可以说,在那个时代,最优秀统帅的称号非朱元璋莫属。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朱元璋是残暴的,它登基以后诛杀开国功臣,心狠手黑,所有开国功臣,包括开国六公爵和四个手握免死铁劵的老臣,包括常遇春等在内都被他处死。
但它还告诉我们朱元璋是仁慈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天下的安定,百姓的安居乐业。他的残暴只对大臣,贪污银六两者剐刑。在这里我们知道了明成祖朱棣是逆子还是明君?他是通过簒侄子朱允炆的皇位而登基的,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在位期间的成就,,开创永乐盛世,收复安南,五征漠北,招抚女真,迁都北京,安排郑和下西洋等。
该书分九部,前后连贯,无笔法的不同,可作为一部明史来看。到最后一直写到朱由校煤山而止,全书完。当年明月做到了既让我看到了好看的故事,又看到了历史,能把历史写成这样,绝了。
很早之前就有听说过这本书,可是一直没有看过,只听别人道“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一直对这本书有满满的期待感。这次偶然机会可以看了,很激动用了两个晚上看完,小说里刻画的人物语言、神情,生动而形象,很接近当时的社会生活,使人阅后回味无穷。
书中以方鸿渐为中心,续写了他的人生遭遇——毕业、回国、恋爱、失恋、求职、任教、降职、结婚,婚姻失败。无疑就是在围城内外反复转悠,主人公的这些经历诠释婚姻就是围城,方鸿渐娶了孙柔嘉,而孙柔嘉并不是他的心上人,他的心上人是唐晓芙,其实他也在想和自己心仪的人在一起可能也会如此吧,婚后的那些琐事,工作的不顺,经济的尴尬,各种不顺,最终导致婚姻破裂。
其实生活处处都是围城,学习、工作是围城,就看每个人的心态是怎么对待的,知足常乐安于现状,积极进取努力奋斗,一味的抱怨生活的不如意,空想着不实际的事情只会让自己陷入围城。
通读全书之后,深入了解了曾国藩这位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看到这些简介的时候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人必定是天生天资聪颖,天赋异禀的一位历史人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曾国藩并非天资聪颖之人,他如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一样资质平平,甚至还被左宗棠嘲笑“愚笨”,这样一个资质平庸,智商不过中等之人又是如何在晚清的历史上留下风云跌宕的一笔呢?通读全书,我们不难发现答案,曾国藩的成功主要归结于两点:
一是自省,二是克己。更重要的是,曾国藩将这两点做到了极致。
《追风筝的人》不仅书名好听,书面也别有一番风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风筝,我们都是追着风筝的人。对书中主人公阿米尔来说,那飘荡在空中的风筝意味着人性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为当初的自己赎罪,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不受痛苦的折磨,而对于我们来说,无论那只风筝意味着什么,我们都应该勇敢地去追。
按照时间主线,以民国、内战、、,讲述主人公跌宕起伏的一生,在经历了社会动荡、家庭变故、亲人离去后,到了晚年仅剩只身一人与一头老牛作伴,度过余生。
小时候就看过《福贵》的电视剧,当时感觉福贵的一生太过悲惨,尝尽人生的苦难,看完之后心情惆怅了好一会儿,活着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活着是一种使命,是一种勇气。生活中难免会遇上不如意之事,这都是生活的常态,我们要随时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去对待生活挫折。也许前面的路依然困难重重,但还是要坚强的去面对,去解决问题,生活的幸与不幸都会缠绕着每个人,静静的活着就好。
读这本书的初衷是我想了解我们中华民族这上下五千年来到底是怎么演变到今天的,想对历史有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刚好这本书可以满足我,它把中国有记录的历史,从盘古开天辟地直到新中国成立,全部记载在内。让我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感受中华民族五千年延绵不绝、精彩绝伦的史实。懂得中国的历史,才能使我们无愧为中国人!
然而关于写中国历史的书籍浩如烟海,如《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及各类野史可谓多如牛毛,又多以古文为主,对我们这些对古文向来不怎么“感冒”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这本书以白话文的形式对中国历史进行阐述,以“章节体”编簒使事情的发展更具有时间性,逻辑性。它记述了中国五千年来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状况,描绘了中国古代各国家的兴起、发展与衰落,记载了各种军事谋略,赞颂了古代各国的英雄好汉,咏唱了自古至今的那些非凡诗人用自己的灵魂所书写的诗歌,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或喜或悲的故事,它把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写的淋漓尽致。
读完这本书后,不止是对中国历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还对于我们平时所听说成语,也有进一步的了解,中国文学里基本上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而这些故事,都是来自于古代发生的一些事情。没有这些事情,也就没有现代丰富多彩的中文词汇。我们要想充分了解一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就必须知道它背后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去哪里找呢?不用看别处,就在这本书里。看完了这本书,了解了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中国的兴衰成败,五千年沧桑流变,自中华文明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勃兴,仡今已有五千年。
它的内容很丰富,也很全面,也很容易理解。
《解忧杂货店》东野圭吾著,日本悬疑推理小说。
第一次阅读日本小说,对作者和他的作品我也丝毫不了解,看到书名,就带着好奇的心里去看,到底是怎样的杂货店铺还可以解忧?为了解答这个疑问我翻开书本阅读起来,书中一开始讲诉三个小偷为了躲避抓捕,无意间闯进一间废弃的杂货间,在这间房子里他们发生了好多奇怪的事情,故事越说越神奇。
刚开始看的有点吓人,原来这间杂货铺隐藏着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秘密,和数封咨询解忧的信件,简单的说就是他们在这里穿越了,三个少年,怀着一丝好奇与第一次有人向他们倾诉的惊喜感受,用自己的想法给咨询的人提供了建议,在这里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危险处境,享受着与过去人通信的奇妙经历。
起初,我以为书中讲诉的是几个独立的小故事,后面发现这几个小故事都是有奇妙的关联。浪矢杂货店,书中这是一个老旧却神奇的地方,这里像是所有人的心灵之所,给所有人信心,勇气与鼓励。三十三年前是由一个叫浪矢雄治的爷爷经营的,他闲来无事就开始帮人解答烦恼,对于每一个问题他都会一一认真对待,用心回答,这穿梭在时空之中的一封封信,安慰了所有人受伤的心灵,无论是烦恼的人还是解忧的人,都获得了安慰与救赎。
古语有云:好学,不为晚。
学习是完善自我的唯一道路,不管是高等动物或者是低等生物,学习是普遍存在的,有的是本能而更多的是后天,这是自然规律,由来便是如此。
对于其他动物来说,学习的是生存本领;对于人类来说,学习的是生活,是完善自我,追求自我,超越自我,人之所以为人区别于此。
简作此记述,激励自我,不断学习,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