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玄幻小说> 腾讯组织架构,还要变

腾讯组织架构,还要变

2021-03-31 19:57:55
主题分发不“安分”的大企业,不得“安分”的大企业。腾讯组织架构的变化,于企业而言是布局未来竞争力和企业自身发展活力;于时代而言,处于顶端的尖尖,必须要有战略发展能力和眼光。

【编者按】前情回顾:近日,腾讯宣布调整内部构架,将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而原有的微信事业群(WX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企业发展事业群(CDG)继续保留。 此外,腾讯将整合社交与效果广告部(SPA)与原网络媒体事业群(OMG)广告线,成立新的广告营销服务线(AMS)。这是腾讯时隔6年首次大规模做内部构架调整。

外界纷纷给予众多解读,无论是更加注重内部互通,还是加大产业服务(to B)力度,还属于过渡期的组织架构还需更多适应,这也似乎为日后的“变数”埋下了种子。

本文转载自阿朱说,作者吕建伟,经整理编辑,供行业人士阅读参考。


(1)战略

一、攻:做生态公司

我再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话,从作坊、工厂、到公司,到集团,再到产业链,再到平台,再到生态。这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经路径。划重点啊,同志们。

过去腾讯做生态,主要形式是:

1、投资

2、导流量

现在又多了一个产品赋能、技术赋能、数据赋能:

1、产品赋能:微信Open ID统一登录、企业微信移动门户

2、产品赋能:微信支付

3、数据赋能:腾讯大数据

4、技术赋能:腾讯云、中间件

二、守:防抽底

首先,腾讯做的都是虚拟业务。

虚拟业务,没有互联网之前,在中国,可能就是:电信、金融、媒体/广告、文学/电影/音乐、游戏。大家还能想到其他虚拟业务吗?

腾讯于是做了:微信QQ(是不是有点互联网电信电话短信的感觉)、金融(微信支付/微众银行)、内容(新闻/文学/电影/音乐)、游戏。

但云这个东西,属于软硬件综合的啊,下面是实打实的IDC机房、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带宽,上面是一般中国万金油IT人员做不出来的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中间件、分布式大数据、AI引擎、IoT接入。下面的实在东西走平价走量,上面的虚拟IT商品赚利润。但是在中国,本地安装软件,常常因为盗版不交钱不足额交License,所以在中国做软件一直不挣钱。这个现象和中国当年游戏很相似,本地安装的时候全是盗版,游戏开发者只能在地下室吃方便面度日,中国宽带上网来临,盛大推出网络游戏,钱赚海了。所以,云PaaS、云SaaS,中国软件似乎有曙光了。

但这仍然不是腾讯做云的理由。从腾讯一直把云业务放在社交事业群就能看出来。因为腾讯还是看不清楚云啊。

中国人啊,自古抽底玩的不错。

有PC Web互联网为证。你做网站,我就做浏览器,把你的浏览器首页给你换掉;你做浏览器,我就做输入法,在你输入网址的时候就自动出现我想让你导向去的网站;你做输入法,我就做软件管家和电脑助手,我故意不让消费者搜索到你(或者排名靠后),或者干脆用电脑助手电脑管家,把你故意搞的性能很慢,或者故意虚谎报你这个软件这个网站有毒,甚至直接杀死你这个软件;你做软件管家和电脑助手,我就做操作系统,如雨林木风,我在操作系统一级接管你。

有移动App互联网为证。你做移动App,我就做移动应用商店;你做移动应用商店,我就做手机;你做手机,我就做路由器,在DNS层面就给你改访问定向了。咱们一层层竟底。360就是超级移动App、手机助手/手机管家、移动应用商店、手机、路由器这几个产品没竞争好,被从如日中天的踢死腾讯百度,到后来退市。

想明白这个,就想明白作为腾讯这么大的体量公司,云为啥是必做的。

三、道

腾讯云,马化腾给的定位是:产业互联网。

但我怀疑马化腾并不深刻理解什么是产业互联网,但他隐约走的路其实是对的。

我过去有一个三阶段定义:

1、企业互联网:连接企业消费者,全程订单处理在线化

2、产业互联网:通过订单和供应链金融智能匹配,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及其生态产供销快速联动

3、社会互联网:连接公共事业单位甚至政府,推动产业和社会的快速联动

你看腾讯云事业群目前的核心业务是:

1、政府解决方案:互联网+(主要面向政府/智慧城市进行嫁接Push网上可访问的接口),如网上交汽车违章罚款,网上交煤气费电费....

2、民生解决方案:智慧零售、教育、医疗

3、核心中间件赋能:地图、AI优图识别、智能硬件

4、底层支撑:腾讯云、安全

恰好暗合。

(2)组织

一、六大事业群

腾讯这次调整完,是这六大事业群:

四大业务金刚:1、云与智慧产业(汤道生兼任)、平台与内容(汤道生兼任)、互动娱乐(任宇昕)、微信(张小龙)

三大支撑平台:技术工程(卢山)、企业发展(刘炽平实权)、广告营销(刘胜义)

腾讯此前,已经把腾讯音乐(准备上市)、腾讯文学都独立包装上市了,毕竟这两块的主体也是投资并购整合来的,不太算腾讯的亲儿子,而且音乐、文学版权购买投资大。现在,腾讯手里拿的内容,就剩下新闻、视频(含直播/短视频)。

微信事业群大家都知道,主要是微信、企业微信(这块应该放到云);

互动娱乐,主要就是游戏

平台与内容:主要是QQ(含QQ空间)、内容就剩下(新闻、视频)

企业发展,里面主要是金融资本,如财付通、腾讯投资

广告营销,大家也好理解:腾讯各个产品各个事业群的流量口子很多,过去都分别去谈客户谈广告,客户想在腾讯多个流量口打包整体价投广告,不行。现在都流量变现整合起来统一谈

这我们就要谈谈技术工程事业群、腾讯云事业群了。

二、技术工程事业群

技术工程事业群负责人,卢山,加盟腾讯前,卢山在黎明网络有限公司工作。卢山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00年加入腾讯,是即时通信产品部总经理。

技术工程事业群里面有:IDC、搜索引擎、腾讯开放平台、腾讯统一账户、腾讯大数据平台。甚至还有一点创新孵化职责。当然,也有面向腾讯内部的研发管理系统。在腾讯云上售卖的多款产品,也是技术工程事业群研发的,如腾讯云的消息推送产品,就是。现在腾讯云的多位总监级骨干甚至VP级骨干,都曾经出自技术工程事业群。

咱们再看看腾讯的5个创始人:

1、马化腾,1993年毕业于深证大学计算机系,创办腾讯前层在深圳润迅通讯主管互联网传呼系统研发

2、张志东,马化腾同班同学,也是1993年毕业于深圳大学计算机系,1996年取得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及系统架构硕士。然后在黎明网络工作。卢山就是张志东的同事。

3、许晨晔,马化腾同班同学,也是1993年毕业于深圳大学计算机系,1996年取得南京大学计算机应用硕士。毕业后则进入深圳电信数据分局工作,与曾李青是同事。许晨晔目前是腾讯的CIO。很多腾讯内部人吐槽腾讯内部IT管理很严格,就是因为这位老大。

4、曾李青,本科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就读通信专业。经许晨晔介绍,1999年加入腾讯。在腾讯上市后,他是第一位功成身退的创始级人物,现在主要做投资

5、陈一丹,1993年毕业于深圳大学化学系(和马化腾张志东许晨晔一个大学),1996年取得南京大学经济法硕士(许晨晔是南京大学计算机硕士)。他是第二位离开的创始级人物,现在主要做公益

张志东是第三位离开腾讯的创始级人物,他过去是腾讯的CTO,也是他一手看好张小龙,把张小龙保护好,给张小龙单开绿灯,在广州开辟腾讯大体系之外的桃花源,张小龙也因微信一战成神。

张志东也多次在内部外部发声,觉得腾讯各个产品各个事业群,以应用、业绩增长为牵引,技术太实用化,在技术沉淀上落后了,这不利于未来腾讯发展。而且各个产品线各个事业群各自为战,都设大数据部、开放平台、AI,没法合力做强。所以张志东就发声腾讯该进行技术合力了。

把腾讯基础技术合力,放在谁身上呢?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腾讯:微信为主干

移动互联网时代,曾经腾讯也是摸不着脉搏,做了很多款App,甚至最后都成立了移动事业群,把所有的移动App都拢在一起。

后来,还是微信笑到了最后,给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继续成为王者。这样,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战略主干就清晰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