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玄幻小说> 三湘仙话|九仙飞升

三湘仙话|九仙飞升

2020-06-22 13:51:24
道缘慈善基金会

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美德

三湘仙话

九仙飞升

  南岳九仙观崇祀的九位真君,是南朝晋宋齐梁间在这里修真,为后世宗奉的九位高道,传说他们白日飞升成仙。九仙是:

  施    存

  施存,号湖浮先生,人称施真人,是黄庐子的弟子。施存从师修习《三皇内文》经,修习功成,自身能变化,而且能役御虎豹,住在南岳石廪峰洞门观的石室。当时南岳山上虎豹成群,为害甚大。山民出外劳作,也要带着刀铳,结队而行,家畜更不敢放牧。游客当然不敢上山。一日山民正在山间种植红薯,突然看见一位道士,骑着一只白豹缓缓而来,山民壮着胆子走到道士身边,把虎豹为害的情况诉说了一遍,求道士把虎豹赶出南岳山,好让大家安居乐业,道士答应了山民的要求,随即脱下身上的道袍,将道袍撕成无数碎片,吩咐山民说:“将这些碎片分发给山上所有的居民,无论谁只要带上布片,虎豹就不敢为害了。”这道士就是施存。山民按照施存的话,将道袍碎片分给所有山民后,果然虎豹一碰上山民,不是远远逃走,就是伏着不动,连山民的家畜虎豹也不敢加害。施存教山民制服虎豹,大家对他很崇敬,奉若真仙。他还为山民治病,只要见病人一面就知道病情,无论什么疑难病症,吃过他处方的药后马上就好了。施存每天只吃一碗饭,在山民家里轮流用餐,凡是请他吃过饭的人家,这一年全家人就无病无灾,平安无事。施存在南岳山上或隐或现,住了数百年。他选择石廪峰洞门观,认为这里是个冲真之地,就在峰西筑了一座宽十余丈的石室住下,潜心修习。他出门的时候,经常骑着一只白豹。如果步行出外,那只白豹就等在门口迎接他。传说施存于晋惠帝永康元年向洞门观周的山民作了告别后,就乘着白豹升天仙去。

  尹  道  全

  尹道全,天水人,住在南岳衡岳观修习洞真还神彻视之道。他在衡岳观修道期间,一日天上下降一位仙真:授给他五帝六甲左右灵飞之符和洎混洞东蒙之文等十二种,还赐给他五岳真形图。这五岳真形图记载着五岳名山的山脉走向,泉流位置,宝藏的所在地。还告诉尹道全,有了灵符和真形图,就可以自己修炼,获得成仙的真谛,希望他修成仙道以后,到大罗世界会见,说完以后就走了。仙真走后,尹道全佩五帝六甲左右灵飞之符,  日夜诵读经书,精心研究五岳真形图。根据五岳真形图,在南岳山上找到上乘的炼丹材料,采集了很多仙药仙草,从晋时入南岳山,经过苦修苦练,到永嘉九年正月九日白日冲举。

  陈  兴  明

  陈兴明,颖川人,隐居在南岳天柱峰修道。一日,遇到两位真人授给他明镜元真之道,并教授他修习的方法。陈兴明依照二位真人的教授,在天柱峰上修习了一十八年,果然悟道,尽知天上人间的事,达到了真仙的境界。二位真人又来了。对陈兴明说:“我们授给你的圣道,你果能精勤修炼,现在已修炼成功,是你先苦后乐的时候了,从此你可以登上九天,遨游八极”。陈兴明于晋太始四年戊子三月一日上升。

  徐  灵  期

  徐灵期,吴郡人,在南岳修道,居上清宫。他在修道时候,花了一十五年时间,游遍南岳所有的峰峦林壑,写出了一本《衡山记》,书中记述了南岳衡山的源流,山峰情况,沿草和异人异事,是记述南岳最早的一部专著。传说当时南岳山上多山怪虎豹,凡人不敢上山,而徐灵期不论寒暑,每日在山上寻幽觅胜,南岳诸峰,无处没有他的足迹。一次,徐灵期去寻找舜迹,一连找了几天几夜没有找到,正坐在一块石上休息时,忽然一只斑额大虎跃到前面,徐灵期一看,原来是南岳山上的一只镇山虎,马上喜出望外,骑上虎背,越过几座险峰,终找到了舜帝的月台。又一次夜晚,徐灵期上朱陵洞登紫盖峰时,走到一个山口,突然一个山妖,化成一个巨人,两只脚踏着两边的山顶,眼睛射出两道长长的绿光。徐灵期一看四周,又没有别的路可走,要上山只有从它的胯下通过。其实他早就听山民说过,这个山妖已为害多时了,有的人被它吓死,有胆大的人通过时被巨石砸死。徐灵期想着,这山妖不除,不知还有多少人会死在它的魔掌下,便伸手一掌,推向山妖,只听—声巨响,山妖从两个山顶上倒下,变成了一堆砂砾。徐灵期有役使虎豹,制服山妖的法术,故能穷幽探险。宋元徽二年九月九日于上清宫升举。赵宗政和元年,宋徽赐号明真洞微真人。

  陈  惠  度    

  陈惠度,颖川人,初在茅山采药卖,每闩只喝酒,不进饭食。在茅山住了几年采了很多金石芝术,遇到一位仙真,赐给他五岳真形图,对他说:“你想要修炼成真仙,必须到南岳衡山去,那里不但有很多炼丹的金石,而且还有很多仙药,不过一般凡人采取不到,我赐给你的真形图,就可以找到这些仙家宝物的所在地,你到那里后,只要苦苦修习,必然可修成大道。”陈惠度听了以后,收拾行李,挑着两篓子在茅山采取的金石芝术来到南岳山上,找到一个清静的地方住下来,根据五岳真形图的指示,又采集了不少金石芝术,一边炼丹,一边诵读《黄庭内景经》。陈惠度在炼丹的期间,震动了南岳山上的一些山精鬼魅,都想来偷食陈惠度的仙丹。一次夜深,陈惠度正在诵读《黄庭经》一声巨响震动了石室,陈惠度一看,丹炉边躺着一只满身鲜血的狐狸,原来是这只狐精,偷丹不成,被炉中的五雷烈火劈死。从此,陈惠度提高了警惕,往炉中加了一些火石,这火石是祝融取火时遗下来的,只要一碰丹炉,便火光四射,威力无穷。再说山上的狼精见狐妖被五雷火劈死,认为是狐妖修炼根浅,又乘夜深人静的时候去偷丹,狼精才碰着丹炉,突然火光四射,丹药没有偷着,一身毛都烧光了。陈惠度见山妖不死心,只好佩着五岳真形图,日夜守在炉边诵着《黄庭经》。而那只精光了毛的狼精还不甘心,又乘着夜深,邀来所有的山精盗丹,当群妖来到陈惠度的石室时,只见一道金光罩着陈惠度,这时才知他已修炼成了真仙,再盗仙丹会遭灭身之灾,便灰溜溜地跑了。陈惠度丹成以后,满山光亮,于齐永明三年五月十三日冲举。

  张  昙  要

  张昙要,住在南岳招仙观修道,由于他勤苦修炼,感动了上天仙真,仙真秘密下降到招仙观,授给他内养元和默朝大帝之道。张昙要根据仙真的秘授修炼了十三年后,就飞升到了天庭,朝拜皇极。大帝赐他琼实琅膏混神合景之液。张昙要服食后,更是变化不测,神力无穷。他在招仙观,有时道士叫他时,只听到声音,却不见人影。一次山洪瀑发,崩下一块巨石当住了招仙观的山门。道士们都没有办法把巨石搬开,只好去求张昙要,张昙要笑着说:“你们是在跟我开玩笑,根本没有这回事,不信你们再去看看。”道士们再去山门一看,巨石不翼而飞。还有人看见他在深夜时飞出招仙观,驾着一朵祥云往天上飞去,天还没亮时又飞了回来。全观的道士都对他崇敬,呼作活神仙。张昙要在招仙观住了一个时期后,于齐延兴元年七月三日升举。

  王  灵  舆

  王灵舆,九江人,初居庐山五老峰苦志求道。一日夜里,梦见一位神人对他说:“如果要想得道成仙,单是苦志勤修还不行,修炼的地方非常重要。修道也和种谷子一样,把谷子种在砂石之中,一定得不到收获。一个修道的人,就是有飞升的仙骨,也要得到福地灵墟,然后才能变化。”王灵舆问梦中神人:“请神人指点,我要到什么地方,才能修道成功。”神人告诉他说:“南岳朱陵洞的上峰,紫盖峰的邻岫,可以冲天。”不久王灵舆便从江西庐山的五老峰,迁来南岳烟霞峰下的中宫修炼,他日夜朝斗历十二年,后群仙下降迎接他,于梁天监十一年七月十三日升举。中宫前面有一块石头,形状如磨,就是王灵舆的礼斗石,后人将他的肖像供于九仙观。王灵舆在中宫修炼期间,经常来往于南岳境内四十峰之间,教化山民行善积德,并采集山药,为民治病。他在烟霞峰至广济寺之间,种满了玉簪花,玉簪花是治疗阴毒疮疖的特效药。山民为了纪念他为民种花治病,就叫玉簪花为灵舆花。王灵舆在中宫修道,与山民来往频繁,有着深厚的感情,凡是山民家有丧事,都前往超度,生小孩时,前往“摸头”,消灾种福。王灵舆是位高道,又是一位高医。传说唐代名相李泌,就是慕王灵舆之名而选择烟霞峰为隐居之地的,还说宋朝孙沔,被贬谪永州时,夜里梦见一个道人前来拜谒他,说九仙观的祠产被人吞没,请孙沔出面清查。后孙沔游南岳时,专程谒九仙观,在观中见到王灵舆的肖像,就是梦中见到的道士;孙沔出面清查九仙观的祠产时,果然是被附近一个庙宇所侵吞,孙沔便同衡山县令一道处理了这事,将庙宇侵吞去的田产归还了九仙观。

  张  如  珍

  张如珍,又名始珍,人称张真人,河南南阳人。少时就羡慕神仙生活,淡于名利,对仕途丝毫没有兴趣,而且天性敏慧。来到南岳后,居南岳宫修道,苦志不移。一日有位仙真降到南岳宫,授给他“明镜之道”,要他按着这个道法去修炼。并对他说:“能够照见万物之理的是天;能够照出万物之形的是镜子。天能够照见物理,是因为它清;镜子能照明万物的形体,是因为它明。人如果能象天和镜子一样清心静神而内外洞明,那么大道也就可以炼成了。相反,如果一个人于内操劳心智,于外又操劳形体,心不能澄清,形不能安宁,就是背道而驰。早年,长桑公传此法给我时告诫说,此法必须秘密行持。中天帝得了此道之后,能够洞视一切玄秘,遥视八极之野。又告诉我洞真法中有四项法规,是按一年四季的节气变化去修炼的,这与我现在传授给你的明镜之法同属一个体系。”仙真最后还嘱咐张如珍说:“古人所说的‘虚其室则白自生,完其心则道自至’,是有道理的,你要相信这些话的真理厂”仙真去后,张如珍就秘密苦修“明镜之道”九年之后,终于大道修成。能够看清千里以外的任何物体。在张如珍的眼里,世界上没有任何隐秘的东西。张如珍道成,于南朝梁天监三年十一月十三日白日飞升。至宋徽宗重和元年,赐号“全真达道真人”。

  邓  郁  之

  邓郁之,字彦远,与徐灵期是好朋友,两人经常一起游览各地名山大川,后来又结伴到了南岳修炼。到宋元徽年间,皇帝赐了邓郁之一些炼丹的药物,叫他到长沙岳麓山炼丹,并把岳麓山的上、中、下三观定为他炼丹的地方。当邓郁之在岳麓山炼丹的时候,有位仙真下降到道观里,对邓郁之说:“一个人要想成仙,除了炼丹、修习以外,修炼的地方很重要。南岳的紫盖峰,才是真正的招福之地,延生之乡,切记不要离开那个地方。”邓郁之记住下仙直的话,在岳麓山把丹炼完以后,又返回紫盖峰修道。到梁天监十一年壬辰十二月三十日,忽然有八位真人,乘着云车羽盖,下降到紫盖峰拜访邓郁之,并给邓郁之传授仙道。不久便在九仙观旁的石坛上升举。

南岳九仙观

  九仙观在紫盖峰下,水帘洞上,道家称之为:“朱陵洞天之灵墟”。它原是南岳最大的,也是最富有的一所道家宫观。据旧志记载:它始建于晋太康年间(280-289)的新野道人,进朝梁天监3年(504)重建。天监11年(512),道士邓郁之在此修道逝世。传说邓道士逝世时有八位真人来迎接他。这八位真人是晋太始(268)以来先后在南岳修真得道的道士。他们为:陈兴明、施存、尹道全、徐灵期、陈惠道、张昙要、张如珍、王灵舆。八道士再加邓郁之,共为九人,道家称为“南岳九仙”或“九真人”。南朝梁武帝曾御赐《九真观碑》,刻石观内,观因以“九真”名。唐开元中(713-741),道士王仙峤居此观,后去京师长安,施茶募捐。因遇太监高力士,为援引入见玄宗,玄宗赐了王仙峤许多金吊。王归观后,立将所赐财物重建观宇。重建落成,上奏玄宗,天宝12年(753),诏命衡州铸铜一口,重4000余斤,由高力士监制,赠予该观。钟上并铸有玄宗御制钟铭。

  民国初期,九仙观恢复十方丛林制度,游方挂单道士,日有增多,全盛时日食有百余道众。民国30年(1941)为抵制地方政府提取学租,寺观内由道教主办了一所宏道小学(后被勒令停办)。但因此每年须付出办学经费谷2到300石,再加上观定的年久失修,维修费用增大,至抗日战争爆发后,九仙观渐呈入不敷出态势。民国33年(1944),南岳沦陷,游击队占据九仙观,田租收入更加锐减,而游击队的捐派日增,观内经济拮据,靠借债度日。民国34年主持道士李缘真的统计资料反映:当时九仙观每年可收租谷715石(每石60公斤),但观里已欠债主大洋4300余元,年需付出利息谷324石,所剩300余石谷,需供百余道众生活及宏道小学的开支,观宇维修和官差支出也在内,亏空甚多。是年底,李缘真卖出观产田租101石2斗(约50亩)于人,得价谷1178石,才清偿了多年的债务。民国36年(1947),李缘真卸去住持的职务,奉令停办了宏道小学,整顿观务,对观宇进行了一次较大的修复。当时全观有殿宇两大进,一进为过殿,二进为正殿。灰砖青瓦,画栋雕梁,油漆一新。山门斜置,门坊有联曰:“九数寓重阳,扫尽阴霾乘浩气;仙胎来谷骨,剔除衾衣裳见元身。”颇具气势。

  九仙观几经兴废,直至新中国建立时,九仙观仍为南岳一所规模最大的道观。观内后园有罗汉松一株,传达室为千年古树。观前有一块天然大石,上镌“九仙飞升之坛”,据传是九真人羽化飞升之处。



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美德


   更多精彩,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