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选修二,最近接触了李白的《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里面有一句: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翻译过来:古人拿着蜡烛在夜间游玩,实在是有道理的啊!)
有同学问——秉烛夜游——是个什么鬼?古代明明没有电,那时候老虎又多,天黑了不老老实实早点回屋里睡觉,还要拿着蜡烛出去浪?
首先,正式了解一下这个词的意思。百度百科——【秉烛夜游】:手持蜡烛在夜间行游。意谓人生短暂,应当及时行乐。秉:执持。
【图】宋· 马麟《秉烛夜游图》
至于这个秉烛夜游词的来历,要从《古诗十九首》说起。之前学过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出自《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涉江采芙蓉》等也是其中的名篇。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标题。《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被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赞为“五言之冠冕”。
《古诗十九首》其中有一首《生年不满百》: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译文】
人生只有短短的数十载岁月,
却常常怀有千万年的忧愁。
及时行乐却怨白昼短黑夜长,
那为何不执火烛夜晚游乐?
韶光易逝太匆匆行乐要及时,
时不我与又怎可等到来年?
愚笨的人锱铢必较吝啬守财,
死时两手空空被后人嗤笑。
像王子乔那样驾鹤升天成仙,
这样的事情难以期待成真。
所以这里慨叹“何不秉烛游”,就是因为古人觉得人生苦短,不能及时行乐。
作者看来,要享受有限生命中的无限乐趣,就要不问前生不忧后世,不管过去不虑将来,不要寄托于虚妄的修仙飞升(王子乔),把握现在才是关键。
天黑了,乖乖上次睡觉,不不不,那是对宝贵生命的奢侈的浪费。所以古人想了个法子——晚上天黑没关系,就算摸黑拿着蜡烛也要到处去浪,用现在的话说——睡你mb,起来嗨!出去浪!
这种及时行乐的思想有其产生的特定历史社会的原因,而其消极颓废的一面也显而易见。
但是,秉烛夜游的思想和作风在后代时不时会被拿来演绎一下。有的是因为社会大环境不好,有的是为了寻欢作乐,有的只是作为写作诗文的消遣。
如:
曹丕《与吴质书》:
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年轻人的确应当努力,年龄一旦过去,时光怎么能留得住,古人想夜里拿着蜡烛游玩,确实很有道理啊。】
在充满战乱、、社会变幻无常、充满痛苦的魏晋时代,当时的名士,如竹林七贤等人,因为对社会和自身命运的不满,对于儒家那一套学说失去信任,转而追求个体生命内心的自适和满足,重视主体精神的解脱和超越,形成了放诞不羁、潇洒飘逸、旷达超远、啸傲人生的气质。
(说到这一点,就想到了李白同学……)而在魏晋时期就比较流行“睡你mb,起来嗨”——秉烛夜游。
【图】竹林七贤: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50),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又如:北宋苏轼的《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霏霏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更烧高烛照红妆。
【译文】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
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
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来照亮,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又如:明代唐寅的《一年歌》
一年三百六十日,春夏秋冬各九十。
冬寒夏热最叹当,寒则如刀热如炙。
春三秋九号温和,天气温和风雨多。
一年细算良辰少,况且叹逢美景何。
美景良辰淌遭遇,又有赏心并乐事。
不烧高烛照芳樽,也是虚生在人世。
古人有这达矣哉,劝人秉烛夜游来。
春宵一刻千金价,我道千金买不回。
唐寅: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
本公众号往期回顾:
------------------------
本公众号长期接受原创稿件,与文学语文有关的随笔杂谈、读后感、时事评论、写作练习、对课文的看法见解、诗歌散文、文言文 等都可,欢迎投稿。只接受编辑好的电子稿件,请投到 649316247@qq.com,附上姓名、年级、班级、学号。额~~~没有稿酬……
【觉得好的文章也可以推荐,推荐稿请务必注明原文出处、原作者、推荐人的相关信息】
欢迎分享转发推广本公众号,了解更多的语文周边知识,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麦子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