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玄幻小说> 10月1日起,微信朋友圈又多一强大功能!!!

10月1日起,微信朋友圈又多一强大功能!!!

2020-12-25 12:58:29

中国移动

16:21

135编辑器

你借我的钱到底还还不还?

你是不是有病啊?不就是几万块钱吗?至于天天追命一样的要吗?

呵呵~我这天天要你都不还,我要是不问了,那你是不是都快忘了?

反正我是没钱,惹急了我,一分都不给你。

那你就别怪我不顾咱俩之间的情谊,!

呵呵呵,好啊,,你有证据吗?当初可没写借条……

无耻!!!

你能拿我咋滴?


生活中,很多人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明明知道是对方的过错,却苦于没有证据起诉,只能在心中默默召唤天雷,劈死对方一万遍!!!




10月1日起,微信朋友圈、微博发布的内容,将成为呈堂证供。


近日,、、,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


      《规定》明确,网页、博客、朋友圈等网络平台发布的信息,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网络应用服务的通信信息,用户注册信息、身份认证信息、电子交易记录等信息,文档、图片、音视频等电子文件属于电子数据。


      此外,按照规定,、、调取电子数据。电子数据面临被篡改或灭失“危险”时,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或检察长可批准采取冻结电子数据、锁定网络应用账号等方法对其冻结保全。

网页

博客

朋友圈

其他网络平台




什么电子数据证据?



朋友圈信息首次列入证据范围


       按照《规定》,包括朋友圈、博客、网盘在内的新型电子信息、文件也被列入电子数据的范围。《规定》明确,电子数据是案件发生过程中形成的,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处理、传输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数据。


       电子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信息、电子文件:


       (一)网页、博客、微博客、朋友圈、贴吧、网盘等网络平台发布的信息;


       (二)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即时通信、通讯群组等网络应用服务的通信信息;


       (三)用户注册信息、身份认证信息、电子交易记录、通信记录、登录日志等信息;


       (四)文档、图片、音视频、数字证书、计算机程序等电子文件。


       此外,以数字化形式记载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等证据,不属于电子数据。





如何保全电子证据?



办案人员可扣押证据存储介质


       同传统证据相比,电子数据具有高科技性、不稳定性等特征,一旦被修改或删除,其证据效力就有可能丧失,进而影响整个案件的顺利办理。因此,电子数据的保全显得尤为重要。


       《规定》明确:在收集、提取电子数据过程中,办案人员可通过扣押、封存电子数据原始存储介质计算电子数据完整性校验值,制作、封存电子数据备份,冻结电子数据,对收集、提取电子数据的相关活动进行录像等方式方法对可作为证据使用的电子数据进行保护。


      此外,规定特别明确了在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或者检察长批准下,电子数据可被冻结的四种情形:数据量大,无法或者不便提取的;提取时间长,可能造成电子数据被篡改或者灭失的;通过网络应用可以更为直观地展示电子数据的;其他需要冻结的情形。


       同时,规定要求,冻结电子数据,应当制作协助冻结通知书,注明冻结电子数据的网络应用账号等信息,送交电子数据持有人、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者有关部门协助办理。



专家解读


朋友圈开玩笑会不会被当成证据被举报?

(只有实施了犯罪证据才会被收集)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教授洪道德表示,。洪道德表示,微博微信作为新兴的平台,在此前没有相关文件明确其作为证据的地位。此次规定明确了,在初查过程中收集、提取的电子数据,以及通过网络在线提取的电子数据,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规定还明确了手机短信朋友圈中的内容可作为证据使用。有人不免会担心,一些朋友圈中的“玩笑话”是否会被人举报而被追究责任?


       对此,洪道德表示,公众大可不必担心此次规定是针对公检法办案和审判部门对于已经发生的案件及案件发生中,相关证据的收集和认定。洪道德进一步解释称,只有在犯罪分子实施违法犯罪过程中,或者实施犯罪之后,朋友圈、微博中如果有相关证据,才可能会被相关部门收集。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及“东营检察”公众号

责编:刘连杰

监制:

审核:栾明君





胜利日报知晓油城内外


一份报比一座城还悠久

画满50年油区风雨

若画布够宽

还能画下西伯利亚的油管

波斯湾的星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