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二字早见于《论语·学而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易说乎?”后人对学习二字的解释有两种观点 ...
(一) 第一种观点认为,“学而时习之,不易说(悦)乎?”意思是说,学了一些知识、技能之后,经常地去温习它、实习它、练习它,不是一种很快乐的事情吗?这里所讲的学,其基本含义是获得知识,有时指接受感性知识和书本知识,与思、行相对称,有时兼有思的含义。这里所讲的习,其基本含义是巩固知识。它一般有三种含义:一是温习、二是实习、三是练习;有时还兼有行的意思。他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复习巩固。
(二) 第二种观点认为,“学”和“习”是两种不同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学”是从书本上、从教师口头上获取知识;“习”是从经验中、从个体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把这两种方式在时间上有节奏的加以配合,以学为主,辅之以习,这就是孔子的“学而时习之”的本义。
根据有三:
1、孔子很重视“习”的作用。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里强调习的作用,而不言学。清儒颜元(字易直,号习斋,1635~1704)也说:“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
2、按《礼记.月令》:“鹰乃学习”,习字的本意是小鹰学飞的样子,引申意义就是在实践中学的意思。
3、《学记》中有一段文字谈了学与习的关系。“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这段文字中的“正业”指的是教学,“居学”指的是课外活动,意思是:如果只学不习,就不能有学习的乐趣。反过来说,只有“学而时习之”,才能“不亦说(悦)乎”。
孔子所讲的学习就是获得知识和技能,而获得知识技能的方式有二:其一是间接的向他人学习,获得的是间接经验的知识;其二是个人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得到的是直接经验的知识。“习乃知识之源,学乃快捷之法”。没有直接经验的学习,知识就要枯竭;没有间接经验的学习,知识难以传播、发展和提高。学可以指导习,习也可以验证学,二者不可偏废。就学生的学习而言,当以学为主,以习辅之;就实践工作者的学习而言,当以习为主,佐之以学。
更多精品免费网校课程,请关注网校微信号(wangxiaoco)网校排名,网校课程推荐,网校课程优惠。
网校已经准备好海量的精品免费网校课程,只要加入网校微信公众号直接点击网校微信公众号“网校课程”菜单直接在线听免费网校课程。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免费听网校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