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玄幻小说> 习武八大难!

习武八大难!

2022-05-11 15:13:17

编者按: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



古   武   今   言

 

学艺容易拜师难

  现实的大师太多,初学者难辨真伪!故有“徒访师三年,师访徒三年”的说法,亦在情理之中吧?既然大师太多,难辨真假,就要拜真明白的人为师,亦是理所当然的了!所以说拜师难,难在拜个明白的老师!这样来理解古人所说的拜师难就不会是错的了!因为,拜个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理法一而贯之,又能攻防较技运用精熟明白的老师学艺,就能够实现打拳原为保身之计的设想了!再反过来想一想:经过多方面的访察了解,知道谁是明师,拜其为师学武艺,也就不难了!这就是:知者不难,难者不知


立志容易持久难

  现在许多年轻人,开始拜师学艺,立志要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而成为能争善斗的拳手、大师、通家等等,信誓旦旦,好似终生志向不会改移!谁知,热情一过,难于渡过修炼中的困惑之艰难、寂寞之煎熬,无声的离师而去,则不了了之了!这种只凭一时热情激励出来的志向,热情一过便就凉了!所立下的志愿、发过的誓言,就好像不是在他身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一样。此乃没有诚信的人的表现。如果拜了师,或有其它什么原因不能继续修炼,禀明师尊,告辞而去,亦是诚信而有信用之人!就是中间另拜他人为师,亦应该禀明原来的师尊,才是有始有终的诚信之人。有些人随师修炼到一定的攻防功夫艺境,就自认为了不起了,弃师而去!已属于不道、不仁、不义的无信小人了!其攻防功夫艺境终生不能登峰造极!因为,要学习上乘之法,必先具备一些济世之心。说得是:无私方能有得的道理,只有从理性的认识、对待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乃是躬身自厚,自学成文兼武全将相身济世之人才的学业者,才能有始有终,历经种种魔难,一而贯之以成之!这就是立志容易持久难句的精义所指!正所谓:剑锋要从磨砺出,梅香原自苦寒来!这就是说:天下哪有容易得来的成果!


学会容易精了难

  何谓?简单的说,就是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境升华的理法之系列方法,系统工程的内容,都能够做到知人所不知,能人所不能。的境界。就是精则通,!达到通家艺境,确实是难!这要一生孜孜不断的虚心追求,方能够达到的!巧从熟生,灵从快生,刚生于柔,智生于拙。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境升华的系列方法,系统工程的内容,方方面面学会了、会用了都是非常容易的事情。然要达到法分三修,游历三境,成功一也的系列理法内容无一不精可就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了。这就是学会容易精了难


得法容易醒悟难

  拜师学艺,得真传秘法要诀是比较容易的事情!而能得到真传秘诀之法的修炼、体会容易,而能至用的醒悟最难了!换句话说:就是将师父所传之法的功夫内容变为自己身上的功夫而能至用,才是最难的事情!这里所说的真传秘法要诀中之秘法,乃是指功法中的内涵要点而说的。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的任何一种功法,学的时候明着是一种感觉,功夫上身后才能体会到其内涵精义时又是一种感觉!而功法内涵精义的这种感觉,才是真得的秘法要诀!这就要求习拳者在明师传授真传秘诀诸法的修炼过程中,要在不断实践操练的醒悟的过程中达到日日新,又日新的不断变化自己的气质,最终才能达到唯道是从的神拳神明的艺境,具备神化功夫境界,而完成自己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学业,这就是得法容易醒悟难


练法容易用法难

  得师父所传真传秘诀之法,修炼起来甚为觉得容易操作,例如得到的攻防手法招式,甚至有的人每日操练成百上千次数;可是,一旦与人较技攻防确又运用不出来而致败。自己又百思不得其解,认为自己下的功夫不小呀!为什么还用不上呢?此时方感觉到用法难了!这个问题有两种原因造成的:不知成非所练,得非所求的道理。一是不明白所得之法是建体的功法,还是至用的功法。属于体、用不明;二是,虽然得攻防至用的功法,但又不知练用有别的道理。自己修炼攻防功夫的方法,只是具有自知之明,尚不能具有知人之聪的功能,就是每日操练成百上千次数,坚持数年,也不能达到见境生情,随机而用的制胜功夫之能力。故而觉得拳术攻防的用法难了。所以说,至用功夫之制胜的能力之培养,是另有一套修炼之模式的。这就是喂手、盘较的训练过程之模式,只有遵从这一系列方法训练过程之模式的系统训练,最终才能达到攻防至用的能力!此时也就不觉得用法难了!


打重容易打轻难

  打重容易的说法,就是在搏击演练中,修炼者攻防功夫的艺境,也就是拳式招熟的艺境,这时运用的攻防手法招式的拳势中,必定存有筋劲骨力在其中,并占有重大的比例,显示出拳法攻防的拳势沉重,乃是自然而然的。攻防拳势沉重的表现在于攻防劲势运动的尺寸距离,不能严格的控制在分寸之内;故而实施攻防手法重击他人的时候不能做到拳打他人不伤人的艺境上,所以,在这个攻防功夫层次上的拳手,与人的搏击演练过程中就会有时将对手脸面、耳鼻、眼部等打伤;肋骨击的劈裂,(并非是故意这样做的),乃是攻防功夫艺境没有达到懂劲的艺境,打轻难的说法,则论说的是意气君来骨肉臣为宗旨的中成的气、意拳懂劲和大成的神拳神明的攻防功夫艺境,虽然攻防的劲势轻灵无比,但是攻防的效果具备有打人而不伤人的能力。受击打者被击打后虽然失去反抗的能力,但受击打部位没有任何不舒适的感觉!以资对照,可以体会到形意拳的重手伤人的不可避免性了。而神意之轻灵的拳法胜人,就不会有这种弊病了!这就是打重容易打轻难的精旨妙谛。


对当容易恰当难

  拳诀云:“要问妙法终何在?跌落点对即成功。”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凡攻防招法的实施,跌落点对即成功,清楚的说明了施手用招、施招用手的时机、劲势都无过不及恰到好处,这才是真攻防功夫!“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的粘走相生,化打合一的攻防技术方法中,可以自然的做到攻防之势的无过无不及之恰当、对当。能如此施手用招、施招用手者的攻防之恰当、对当也就不为难题了由此可知: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粘走相生,化打合一的避向击背之攻防技术方法,就是解决施手用招、施招用手无过不及的恰当、对当的攻防机体之技术方法的,一旦掌握了这种攻防技法功夫,攻防之施手用招、施招用手的无过不及之恰当、对当的功夫,制胜也就不成为难题了由此可知: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粘走相生,化打合一的避向击背之攻防技术方法,就是解决施手用招、施招用手无过不及的恰当、对当的攻防机体之技术方法的,一旦掌握了这种攻防技法功夫,攻防之施手用招、施招用手的无过不及之恰当、对当的功夫,制胜也就不成为难题了!这就是恰当难、对当难之说法的精旨妙谛!


要知来意更艰难

  是说动手搏击的过程中,能够知道对方施招用手、施手用招的真实意图,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情!但是,对方施招用手、施手用招的真实意图,不是不能知道,能于知道的基础,在于意在人先,即有备无患的静以待动是上乘的方法。然能知道对方施招用手、施手用招的真实意图,这就要自己有修炼和动手实战体悟积累的攻防功夫。二人对手,要分清认明来去门路、身法熟灵、神光熟强,以及迟速诈诱,皆宜洞悉,以为应变之权也。只有能够知人在先,才能有胜人之法,只有有多年修炼和动手实战体悟的积累,才可以知道来意不难。


拜师难!持久难!精熟难!醒悟难!体用难!懂劲难!恰当难!知意难!

拜师难!持久难!精熟难!醒悟难!体用难!懂劲难!恰当难!知意难!

拜师难!持久难!精熟难!醒悟难!体用难!懂劲难!恰当难!知意难!

(重要事情说三遍!)


 本文来源于:网络






公告

北京武协民族武术社面向广大传武及通背拳爱好者开设“通背拳公益微课”,通过微课形式向大家介绍通背拳的初级内容,感兴趣的朋友请加微信“tongbeiketang”,并请注明“学习通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