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玄幻小说> 用心之处

用心之处

2022-02-13 12:33:11

修行所讲求的有三点。其一是不能有丝毫的勉强。勉强的心态造 成虚应故事,修不出好效果。其二要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修。 不浪费 时间、虚耗生命,因为人生何其短暂,若是打马虎眼,如何能在短暂 而有限的岁月裡修出结果。其三要从基本做起。即修行与生活连在一起,举凡行住坐 卧等皆应如是观、如是行,生活不与修行分开,如此 次第修持,乃能渐入佳境,进而突破时空极限,体悟山河大地一草 一 木皆大日如来之等流分身,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的道理,渐契自性,直趋菩提。

众生习气深薰染著,无名烦恼业火炽盛。对治之法除师传口授之正 行外,凡擦拭佛桌地板、打扫厕所、佛堂的清洁,法器的擦拭、道场的 庄严,无一不是修行的加行,不能存有上座修持优于道场的清理之观念 ,这是一种内心不平衡的心态。「加行」是修行的前行功夫,是去除自我、贡高我慢心,去除心垢的最佳方法。一切从你认为最卑下的事做起 (其实无所谓贵与贱、法尔平等)。如能将以上诸事当做修行上之加行, 才能将生活与修行连在一起,生活上的每个细节,可能即是往后成就的 因素。我们想要弘扬佛法、救度众生,必须扮演著各种角色,顺应各种 心态,但内心必须稳定。如调琴般,太紧或太鬆皆不适宜,修行不可偷 懒,在次第上每个细节皆应留意到,如此摄心的功夫就有了长进,摄心也是一种禅定的功夫。

有些人常喜欢将「人成即佛成」挂在口上但真正瞭解其涵意的人少 ,曲解者多。例如在一个家庭中,你是个修行者,而家人皆未受佛法的 薰陶,他们反对诸梵行,甚至要求你做一些违反佛法之事,或顺其心意加以附和。若该行者一味顺从,以为陪家人玩乐閒扯,大搞人际关系为 「人成即佛成」,则此人曲解佛法,堕落可知矣!在修行过程中,每个人业障不一样,但应有的心态是破除一切,改革一切,以不变的心应万变。应利用各种机缘,善巧方便的以言教身教启发引导其正知正见,接近佛事,久而久之因缘成熟,菩提道上又添新秀了。五浊恶世之七情六欲,名闻利养,对人心之腐蚀力极大。「人成」之意义是既不为六根之尘所惑,亦不脱离现实生活,离群索居。一切事皆在平凡中,应在平常 中体悟万物之实相,则能渐趋佛果。故「人成即佛成」不是口头禅,更不是挡箭牌,要瞭解所讲之意义。

外道亦重修行,亦产生神通,但属心外求法,所追求的是现实利益,以此为自我肯定的目标。密乘行者在修持过程中也产生神通现象,但不停留于此,不以它来论断一个人的证量。若以神通来衡量一切,是错误的。修行之一切根本皆从正心开始,如儒家所讲的「本立而道生」, 持咒、诵经时若心不正,起诸邪见,不仅没什 么效果,反而易堕入外道 中,何以故?大日如来就是每个人的根本,即是汝之自性,若口中持咒 或佛号,而心起邪见,则你的心就是在勾招外道邪魔,如此怎么不堕入外道?

一个学佛者应时时以神秀大师之偈为其切身之座右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圣者之「身」是借假修真 直趋圣位之工具,圣者之「心」空寂常照,本性光明,物来则现物去则 隐,无分别无爱憎。环境如抹布,妄念即尘垢。对一个行者来讲要善用 环境的抹布勤快认真的擦拭去心态上的重重尘垢,精进修持,息灭妄念

苦行,是古今大德,善知识成就道业,了脱生死的最佳途径。当今工商社会,人心追逐名利,耽于逸乐,现实环境、事业、家庭乃至所拥有的一切皆为人所深执 ,加上人类固有的惰性,好逸恶劳,要他抛弃自 己,全心全意的投入修行,实在很难。可是人们何尝想到,世事变化, 人生无常,当年的童稚,今日的耋耄,君不见白云苍狗,沧海桑田。密 乘行者应有破除一切执著,改革一切恶习,成就一切道业的精神。有正 确的宇宙观、价值观,能抛弃现实利益,鞭策自己,难行能行,于 二六时中或摄心修观或精进修持,以了脱生死为目标,以弘法利生为己任,至心发愿利己利他。

最后赠于大众一偈:「澄然慧照,非内非外,重重帝网,诸佛影现」。




宝海论坛:baohaibbs.com为真言宗台照院派清净慈门建立教理、言教、资讯传播和交流的平台 ,欢迎交流!点击“阅读原文”见更多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