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玄幻小说> 刘东亮 | 汉语将成为世界语,去英文化时代到来

刘东亮 | 汉语将成为世界语,去英文化时代到来

2020-06-16 11:22:13


汉语将成为世界语,去英文化时代到来


最近,Albert Lucas Lopez制作了一副世界语言地图,向大家展示全世界23种使用人数超过5千万的语言,图中显示现在至少有7102种语言,全球汉语的使用人数多达8.48亿,完胜英语的使用人数5亿,而这个数据里还仅仅是统计了中国普通话的使用,而像吴语粤语等小方言还未在统计之列。根据中国历史在线提供的资料显示,汉语是世界上唯一不使用字母的高级语言,最适合快速思维使用。目前国际上使用汉语的人数爆炸性增长,因为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汉语最棒的语言,没有之一。以下现象可以证明,汉语越来越多地成为世界语。

 

1、,最薄的一本一定是汉语。

 

2、汉语是象形文字而非字母文字,便于识别记忆,并对开发儿童智力大有益处。因为它可以激发形象思维。

 

3、汉语的精确性已经为蓬勃发展的中国科技所证实。

 

4、计算机语音输入最精准的是汉语。

 

5、汉语是稳定和收敛的,而英文等字母文字是不稳定的、发散的。

 

6、汉语是二维信息,是生动而高效的,英文是一维信息,是密码形文字,是枯燥而低效的,缺少阅读快感。

 

7、在英文世界里,能够读完几本文学世界名著,不是所有受过大学教育的人都能完成的,比如阅读《荆棘鸟》一书,用英文描述非洲动植物名称,简直是艰涩无比,一般英国人和美国人也只能囫囵吞枣。可是在中文世界里,又有谁会对一个初中生会读完四大名著而感到惊奇呢?

 

8、英文拥有的历史时间短,可供研究的内涵远不如中文深厚。

 

9、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汉字键盘输入的速度已远远超过了英文,而且随着技术进步,还在不断提速。可英文呢,早已停步不前了。

 

10、现有的所有科学领域中,中国都有很好的学者,没有听说过哪位因为汉语“不精确”而搞不好研究的。所有的英文科技文献,都可以翻译成汉语,但并不是所有的汉语资料,都能够成功地翻译成英文,比如一句简单的唐诗,就可能翻译得乱七八糟。

 

11、英文试图给天下每一件事取一个名字,像四环素、高血压、六面体、肾结石这些单词只有专业人士才会认识,根本不可能像汉语那样触类旁通,中国人有时看看偏旁部首,也能知道那个不认识的字大概啥意思。

 

12、目前英文的词汇量已突破四十万,预计下世纪中叶,将突破一百万大关。而中文则相对稳定,四十万的英文词汇大约用中文的四千个汉字相互组合就能搞定,比如扇子和电扇在英文里就是两个互不相关的单词,而在中文里,只要加一个电字,许多现代化设备从特征到功能就一目了然了。

 

13、中国的中学生至今还可以朗朗上口地读诵屈原的《楚辞》,换成英文可就难了,因为英文不太稳定,,更不用说读四百年前英国诗人乔叟的诗歌了,而屈原是两千五百年前的人,中国人甚至能识别四千年前的甲骨文,而英文毕竟在四百年前才统一了拼写。如果不会两到三万个英文单词,你很难把时代周刊读顺,而在中国,汉字扫盲标准是一千五百个字,理工科的大学生一般掌握两千个汉字,就凭这两千个字,就可以读书看报搞科研。新事物的涌现,总是伴随着英文新词的出现,例如火箭(rocket)、计算机(computer),而汉语则无需产生新词,不就是用“火”驱动的“箭”,不就是会“计算”的“机”么,但是在英文里就不能组词,原因是拼出来的单词太长了,严重影响阅读和理解,降低文章的可读性和读者的理解能力。比如把火箭和计算机都按组词的方法一起拼写会长达两行。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在世界上话语权的增加,中文以它书写优美、言简意赅、信息量大、组词方便、稳定可靠等优势,逐渐展示出了它独特的优越性,加之使用人群已超过了8.5亿(普通话),方言3亿,共计11亿,已完胜英文的5亿使用者,汉语将最有可能成为世界语,全世界学英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去英文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了。也许再过一百年,英文被挤压成小语种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