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玄幻小说>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唐释门人法海录4-4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唐释门人法海录4-4

2020-10-01 13:42:05


视频内容建议在wifi下播放



你要修学这顿教,本来就没有诤,互相诤论,加一个“言”,就是两个人吵起来叫做“诤”。没有因缘,根本就不须要这样子,这个顿教法,见真如自性法,本来就是无诤的。【诤即失道意。】我告诉你:你诤怎么见性啊?我问你啊!“失道”:失这个修行的意义。你修真如自性,,还跟人家诤一个一较长短、是非、来去、生灭、增减,不了解祖师大德的用心。【执逆诤法门,】“执”就是固执,“逆”就是违逆,“诤”就是诤论,法门。【自性入生死。】如果你固执、,而怎么样?诤,那么,这个就不好,就诤论了,叫做:执逆诤法门。你本来就是无诤的法门,你把搞成变成这个样子,就这样子了,一讲经说法,攻击这个、攻击那个,我自己这里打坐好,就所有的都要按照我这个方式。我这里打佛七、念佛很好,你就每一个人要把他的头压下来,就叫你一定念佛,根性不一定的。你这样的话,自性便入生死轮回,自性就会便入生死轮回。是不是啊?有的人,不是信佛信得很虔诚的,只要是善良的人,我说:阿弥陀佛!他没有信仰,他年纪又很大了,有结婚,我们就跟他讲说:这么大了还结婚!他念佛跟我们念的不一样,我念:阿弥陀佛。他就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就念这样子,这是天生自然,不是弟子自作孽,七八十了还结婚?好了!我们就尊重,没有什么意见、看法。修学佛道的人,看到这个世间人,合掌令欢喜。看到有因缘的人,跟他讲几句正法。没有因缘的人,放下。修行或者度众生,不要存一个我相,说一定要怎么样子,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用一颗虚空的心,过活你现象界的每一分、每一秒。是不是啊?什么叫见性?这个世间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情,叫做大彻大悟的人。


经文【时徒众闻说偈已,普皆作礼;并体师意,各各摄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诤。乃知大师不久住世,法海上座再拜问曰:和尚入灭之后,衣法当付何人?


好!底下了,【时徒众闻说偈已,普皆作礼。并体师意,】体悟师父的用意,就是六祖了。【各各摄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诤。】更不敢诤。【乃知大师不久住世,法海上座再拜问曰:和尚入灭之后,衣法当付何人?


经文【师曰: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抄录流行,目曰《法宝坛经》,汝等守护,递相传授,度诸群生;但依此说,是名正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盖为汝等信根淳熟,决定无疑,堪任大事。然据先祖达磨大师付授偈意,衣不合传。


师曰: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抄录流行,目曰《法宝坛经》。】诸位!中国唯一的一部经,能称经的,就是《六祖法宝坛经》。中国人讲的,能称为经的,就是六祖讲的。自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祖师大德讲的称为经,只有这一部。可见这一部的地位,跟佛讲的是一样的,就是圣人,大圣人讲的话,《法宝坛经》。【汝等守护,递相传授,度诸群生。但依此说,是名正法。


所以,我今天就是要把六祖的《法宝坛经》宣扬开来。我告诉诸位:我一开始读大学的时候,打佛七,跟煮公上人,恩师煮公上人。再来,大学的时候,参加忏公的斋戒学会,坚持念佛。再来,我亲近李炳南老居士,在慈光图书馆讲经,夏天的时候,佛学夏令营,也坚持念佛。再来,我看《印光大师全集》七册,也坚持念佛。再来,听的这些祖师大德,或者打佛七的,都坚持念佛,我修了十几年,一直没有办法解决我内心的无明烦恼,没有办法。后来,我就自己去找了,我就自己找资料,没办法了。而且怎么样呢?三十年来,没有人讲,很少人讲这个最上乘论,,没有地方参,没有地方学,没有地方、没有人教,没办法了,自己看,就找啊……,找来看。有一天,就看到这个《六祖法宝坛经》,才真正地彻悟:原来念佛不能离开清净自性。修行一日千里。我们碰到我们的恩师上人,就是:大声念佛,阿弥陀佛……,头还会晃,阿弥陀佛……,然后,煮公上人就是:大声念佛!阿弥陀佛……,可是,烦恼在心里翻腾呀,真的啊!烦恼在里面强强滚,他就:阿弥陀佛……。然后,我告诉你:那个大专佛学讲座,都是天才,大家都很听师父的话,那大学生很好教,念大声佛见大佛,念小声佛见小佛,没出声见不到佛。就拼死命地念啊,来!大声念大佛,这个简单,小声念小佛,这个简单,没有声音见不到佛,阿弥陀佛……。有一个,我告诉你:多可怜啊!受到这一句话,恩师的影响感召,他就是念,念到第五天没有声音,统统没有声音,他剩下一句:阿弥陀佛……,还是坚持喔!喉咙肿得很大了,痛得不得了,阿弥陀佛……,没有声音,因为他怕见不到佛啊!要大声。


我比较聪明,我认为,阿弥陀佛……,我认为,这个心性不明,还是不行,大声也没有用啊!是不是啊?所以,人家念的时候,阿弥陀佛……。有的人念到哭啊,有的人念到感动啊!是不是啊?这修法。拜佛,我们去忏公那边就是拜佛,南无阿弥陀佛……,忏公那边都两、三点就起来,对不对?就绕佛……,修行,,就是这样用事相上修行,佛……,南无……,就一直,早上的时候,一个小孩子,读大学才十几岁而已,大一、大二才十几岁,去就跟着过出家人的生活,两、三点就起来。忏公那个,我们四点起来,他三点半,我们三点半,想要比他早一点,他两点就起来,每次都比你更早。好!就念佛,一边念佛就一边睡觉,一边念佛就一边睡觉,绕佛,一边绕一边睡,因为实在太困,读大学,哪有人两点起来的?你看过吗?读大学有人两点起来,看物理、化学的吗?就在那边修行、念佛,修到多可怜啊!我前面那个也很可怜,生病还是要起来。是不是?我也很可怜,因为我一边绕佛,一边睡觉,边绕佛的时候,快要撞墙了,后面推我一把:撞到墙壁了啦!睡着了,没办法!睡觉的功夫,睡禅三昧功,连走路都睡觉,哎呀!那过的日子,不是人过的日子。心性功夫不了解,硬拗,硬要你就是要用功,没办法,体力承受不了。


所以,我后来发现这不行,台湾的要升级了,你知道吗?二、三十年前台湾的,都是比较属于老太婆的,后来,这一群大专生出家以后,变成界的领导,我现在讲的是最上乘论,唯一的希望:第一个就是正法重现;第二个,提升整个的素质。知道吗?就是这样子。因为我已经摸索了三十年了,不是念大声见大佛,念小声就见小佛,不出声的就别想见佛。我告诉你啊:见性叫做见大佛,不见性,哼!门儿都没有!这不是声音大小的。对不对?你声音念的那么大,你不见性,烦恼不断,拼死命地用功,硬拗,压不下去的。我告诉你:那个人一冲动起来,无明跑在最先的,贪嗔痴跑到最先,后来才对不起、再求忏悔啊!对不对?一定的,你不要以为剃度出家就没有烦恼的,对不对?不可能,剃头容易剃心难啊!是不是?你们那个僧团,大家都没有意见的,没有吵过架的举手,你敢吗?外省人讲的最有道理:这是不可能的!我亲近这些大和尚,有学到一些念佛、拜佛、持戒,学到那一句是最清楚的:的的确确!


剃头容易剃心难啊,没有纷争,这是不可能的,很难!就是说,有的人讲说,有一个人,对我们出家人不太满意,就说了,批评我们出家人,他说:哎呀!你们那个三宝、出家人,很黑啊!碰到这个高僧很会讲话。他说:你们出家人,里面也有很黑。这个高僧讲得更厉害,他说:你们在家人黑得像墨汁。更厉害!一句就解决了,哇!黑得变墨汁一样。我们出家人黑,你们在家黑得像墨汁。还加一个“汁”,因为他就批评我们出家人,棋逢敌手,是不是?所以,这个纷争是全世界性的。好了!还是要在自性上下一点功夫。底下,是名正法。




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我跟你说法,可是,我不把这个衣交给你们。【盖为汝等信根淳熟,决定无疑,堪任大事。然据先祖达磨大师,付授偈意,衣不合传。】不应该再继续传下去了。大家都要你的命,要抢夺这个衣钵来作祖师,抢了以后,就表示我是祖师。传佛的心印,以心印心,衣钵是生灭法。以心印心,不生不灭,衣钵是生灭法,再来有生命的危险,对不对?像我得了这祖师衣,曹洞宗、临济宗的祖师衣,我们流通处,自己就有在流通,你要吗?很多啦!是不是啊?传这个衣钵是一个表法的啦,表法的。


经文【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师复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


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我来到了这个汉地,中国这个震旦这个地方。传法救迷情,要救度迷惑颠倒的众生。一花开五叶,五个花瓣的意思。一朵花有五个花瓣,意思是指:达摩大师之后,有五代祖师相传。意思就是说:达摩大师不算,二祖、三祖、四祖、五祖、六祖,刚好五位祖师,叫做:一花开五叶。这一花,当然就是达摩大师了。开五叶就是五个祖师,二祖、三祖、四祖、五祖、六祖。“结果自然成”,结为佛果,就自然成就。


以前没有VCD,没有什么录音带,我们现在可不一样了,六祖那个时候,哪里有什么麦克风、录音、录影?没有的!那时候,弘法的人很辛苦的,要一个一个来讲,讲了以后抄,抄了以后再抄,我抄一本,你抄一本,大家都抄,抄来抄去的,流通啊!我们现在怎么样?刷……,一个晚上印好几万本,所以,有的人来讲堂问,说:师父,我听某某个道场,某某个师父说可以抄经,他一天抄……,抄了以后怎么样?火化。我说:抄经什么意思呢?抄经什么意思?抄经是以前的印刷术不发达,写毛笔字写得很漂亮,你来抄经流通有功德。而你写那个字,你又没有练过毛笔,你写的字,写得那么丑,写了以后、抄了以后,你要交给别人,人家又不要,人家印刷术印刷得那么漂亮,你抄的又不能看。是不是?你写那个字还要用猜的,要四、五个人会诊,看病有会诊,知道吗?有的人写信来,很严重的,那个字你不认识的,要四、五个人,说:赵慧,赵慧!我们赵老师,东吴大学中文系的。赵慧,赵慧!这个是写什么?麦老师!这个是什么字?大家:好吧!来会诊一下,拿听筒出来。嗯!这个可能是关帝庙,还是开帝庙?是关常庙?所以,有的写简体字来,看不懂,看不来。因此,我告诉诸位:抄经是以前的事情,与其你要抄经,不如诵经、拜经、背经。你抄一抄以后,你又拿给人家,人家又不要看,又写得那么丑,人家排版印刷比你漂亮,你自己又不存档,因为你自己看了也很丑啊!对不对?是不是啊?没办法!所以,现在抄经跟以前抄经,意义完全不同,以前抄经是流通,现在抄经,有的有说要加强印像,我个人,我个人喔!以上言论,不代表本台的立场,我不赞成。真的!我不赞成这种抄经的方式,再把它火化,我不赞成,我认为背经比较好。那你要抄经,我没有意见。记得!我对心性上有所体悟,我对这个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没有意见。知道吗?彻底没有意见。而我呢?我个人,我不赞同,我有权利发表我的意见,那就看你个人了。是不是啊?


师复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不要怀疑,一念离相,当下就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诸位!《楞伽经》告诉我们这个方法很好用的,你看到任何的事相,彻底碎为微尘,如是观照,你会发现,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一切都把它晒干,磨成粉末状,一切相不可得。把这个山上的草木,放一把火烧了。是不是?彻底地摧毁,没有森林。这一座山,把它用推土机移开来,石头移开来,土移开来,没有这座山,彻底地摧毁,变成颗粒微尘。世尊教我们如是观照,把你所见到的任何的相,彻底地摧毁,犹如碎为微尘,如同颗粒微尘,凡所有相,都是虚妄。我们今天就是看错了这个世间,佛在《楞伽经》告诉我们,譬如说:一棵树,这一棵树在恒河的旁边,这个河的旁边,这棵树的影子,落到恒河的水面上。佛就问大慧了:这一棵树的影子,有还是没有?大慧很厉害,他就说:世尊,不能说这一棵没有,也不能说这一棵树有。若说这一棵树没有,它确实有影像啊!若说这棵树有,没有实在性啊,它只是影像而已啊!诸位!世尊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人生,整个宇宙,你看到的就是虚幻之相,你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你说有,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你说无,缘起法不坏事相啊!对不对?你不能睁眼说瞎话啊!不能睁眼说瞎话说:我慧律法师今天没有来大莲华居讲经啊!对不对?确实有讲经啊!虽然有,但是,刹那无住,刹那变化,体悟到相不可得,当体即空。对不对?虽然有,可是,缘起如幻,不实在,体悟了这一层,就了解修学佛道,说难,很难,因为不肯放下。说简单,很简单,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对不对?所以说: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佛说的世界,佛所说的世界,即非世界,因为世界当体即空,是名世界,方便说:那是世界;可是,大彻大悟,转过来,就不是这样解释,另外一个角度解释也通,佛说清净的实相世界,即非世界,不是你凡夫看到的生灭无常、落入观念的世界,是名世界,这才是佛证悟的实相清净世界。要作如是解,看看你转得过来转不过来?不要两眼瞪着我。好!我已经使出全力了,听懂吗?还听不懂的话,死一死较快活。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咱俩人拿着一支小雨伞……,到最后就是:死一死较快活。听不懂,没办法了,就是听不来。那没关系,还有一招,女人三不退转,会不会用啊?女人三不退转,念佛,用那个功夫念佛,决定往生,死缠不退转,烂缠不退转,怎么样?打死不退转,用这一招念阿弥陀佛,死缠、烂缠、打死不退转,决定往生,没有一个不往生的。好了!底下了,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意思就是:都是你清净心所影现出来的,万法如果像世尊见到的境界,世尊见到什么境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世间看起来既是影像,我就如如不动,不取于相,既然万法没有实体可得,你争什么?你执什么?你分别什么?那么,剩下来,就是一些少许的习气,少许的习气,慢慢来断。对不对?了悟万法本不可得,再来就是下功夫的时刻了,时时刻刻。所以,有一个人来问,跑来讲堂,跑来讲堂:哎呀!师父,我很忙。我说:在哪上班呢?在成衣厂上班。师父!我很忙,我在电视上有看您的开示。我说:那怎么样呢?师父!我今天来讲堂,麻烦您告诉我,那个修行直截了当,少许的几个字,怎么下手?我就记起来,就用这一招,我说:很简单!你要听吗?听!放下、再放下,彻底放下,就叫做修行,没有什么好说的。放下到最后,你会发现,没有东西可以放下,万法本来空,放什么东西呢?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悟了,悟了就OK了!这出戏就叫做结束了,这样就结束了,没戏可演了!世尊,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就是要你体悟这一颗涅槃般若妙心,就是不生不灭,就是这样,要不然你整天在搞什么?佛弟子也跟人家搞这么忙吗?大家都很忙,你也这么忙吗?是不是?像我,我就不忙了,对啊!我很闲的。人家问我说:慧律法师!您很忙吗?我很闲。没事吗?我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有什么事啊?所以,有很多人来到这个地方,就买一个念珠送给我。对不对?他不知道我自己在开流通处,还寄个念珠来。再来,有的人:哎呀!师父!我的佛像雕刻不错。寄一个雕刻的佛像来,我们都很欢喜。我告诉你:在相上的东西,我都不喜欢,真的!只要在相上的东西,我都不喜欢。在座诸位!我所有的生命,都要贡献在。我就是用大陆的人民公社,人民公社旁边的两句话:把你的青春贡献给祖国我的祖国就是佛国。你知道吗?我的祖国就是佛国。把我的青春贡献给祖国,我就是用这一句话。我就是用这一句话,用生命贡献。所以,我不喜欢跑来跑去的,破土啊,哪边跑啊,怎么样,当然不是说那个不好,大家都像我这样,那不灭了吗?对不对?都像我这样,那怎么得了?一下就糟糕了!一定要相的东西,相的东西。就是要这些老和尚慈悲,打佛七、打禅七。对不对?印经典,传法,一定要这些。而我这个人,出生就懒惰,打从出生就很懒惰。但是,我告诉你喔,我看经典就非常精进喔!我以前阅读三藏十二经典,三次看十五年,都是每天睡一个钟头两个钟头的,没有休息的,要不然,你以为我体悟了心境,贯通了三藏,上台讲这么简单?这个饭碗有这么容易捧吗?不然你试试看,要不然你上台试试看,你就书念一念:而且……,重复一直……,因为没有自信的人,讲话就会重复,重复。你们有你们了不起的地方,一草一木,都有它生存的空间,人应当互相尊重,我赞叹诸位法师,赞叹比丘,,每一个都赞叹。为什么?凭你们将来就是佛,就值得我慧律法师尊敬你三分,因为你们是佛。是不是啊?不得了,将来不得了!底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若欲成就种智,】加两个字:“一切”种智,就是萨婆若海。成就种智就是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就是佛的智慧,叫做萨婆若海,萨婆若海(梵语)翻译成中文叫做一切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一行三昧,一相三昧,或者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




诸位啊!这一句就是大彻大悟的关键,看经典要会抓重点,这一句注意看: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了知相不可得,那根本就是不实在的东西。于彼相中,在生灭的缘起相中,不生爱跟恨。爱、恨,“憎”就是恨,爱恨交织,会毁掉一个人。亦无取舍,看到好的,取;看到恶的,要赶快舍,这个就是生灭,动一个生灭心。了知一切取舍不可得,取也空,舍还是空。不念利益成坏,不要落入那个利益成坏。为什么?跟我有利益关系的,或者跟我有利益冲突的,修行人要放下这个。但是,诸位!师父昨天讲的:生存就是一种残酷,商场如战场。我们今天在这里讲,真的是有福报,你没有金钱压力的人,你能接受啊!今天股票市场,或者是这些利益成坏,对不对?利害关系冲起来的时候,告诉诸位!佛法很难用得上。所以,你的生活如果达到一个水平,你也不愁吃,不愁穿,诸位!就用六祖的。实在没有办法,退而求其次,你就尽量放下。因为这个没有利害冲突,很难啊,你要生存,你要活下去啊!对不对?不争,这个世间不争行吗?我们要争于无争,诸位!就要看你的大智慧了。因为诸位,,我们要生存在这个娑婆世界,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你要拼生拼死,才有一碗饭吃,还要没有病,你到加护病房去看看,就知道那个有多可怜。智慧要来自于安定的生活,慢慢地成长,动荡不定,你没有办法学佛的。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心安住在空,毕竟空。虚融淡泊。“虚融”就是对一切相都可以融通,不要去碍到,不要去著相。“淡泊”,什么事情就把它看成很平常,此名一相三昧,万相不可得,一相就是毕竟空,悟到了真如自性的毕竟空,所有相都是一相,一相就是空相。【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对不对?我们因为落入意识心,就把整个清净心扭曲了,落入观念,就会扭曲整个清净自性。这个【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如如不动的心性道场,就个就是净土。净土还得从自性中去求呢!万法回归自性,叫做正法;万法脱离自性,叫做相说,在相上里面打转,叫做相说。一般说法没有见性,你会在相上里面一直说,所以,我从以前就是没有福报,没有这个因缘,我所听的,就是讲《地藏经》啊!你不要做坏事情啊,要行善啊,要好好念佛啊,你要拜八十八佛求忏悔啊!我告诉诸位:从以前我接触到的,几乎,almost,统统讲相。我发现,这个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大家都想往生净土,如如不动的心性,就是往生净土重大的因,没有人讲,这个最上乘论的,我没有福报啦,没有人讲。有讲,不一定听得进去,也许我的善根不够。所以,我就发心,看到这八个字:不动道场,真成净土。你要往生净土,要在真如自性下手,【此名一行三昧。


若人具二三昧,】两种三昧、三种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zhǎng)养,成熟其实。】这表一切的三昧,不离一相三昧,一切的三昧,不离一行三昧,一行三昧、一相三昧就是种子。能够含藏万法,成熟其实。意思就是说:你修行要在顿悟见性、自性上下功夫,才有成佛的种子。诸位!这一句就是这个意思。一行三昧,一相三昧,,就像含藏长(zhǎng)养一切种子,你才在这个地下这个种子,如果没有在清净心、自性下手,你没有下这个种子,没有办法成佛。成熟其实。【一相一行,】就是一相三昧、一行三昧,【亦复如是。


经文【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得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听吾偈曰: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时雨”就是及时雨。正在干枯的时候,及时下春雨,普润大地。六祖,六祖那么慈悲!对不对?六祖那么慈悲,能够这样说法度众生,我们就捡便宜,人家讲好了,我只要照念一遍,照讲一遍,就不要给它讲错了,这不是功德无量吗?哇!那讲错了,这个罪过无量的,我告诉你喔!讲经说法,这可不得了喔!一句话,可以救无量无边众生,我告诉你:讲经说法要一句话错了,你可以害死无量无边的众生。真的!很严重的!有一个法师在讲经,不能讲谁啦!他就告诉那个信徒,那个信徒就说:我业障很重。那个师父就怎么告诉他?他说:很简单!你要虔诚地从山下拜山,拜到我这个大殿来。他说:师父!那怎么拜呢?他说:我告诉你,你业障想要消得愈快吗?他说:要!那很简单,你背这个经书,背的愈重,从山下拜上来,业消得愈重。就拜了,拜……,拜得汗流浃背,大汗,满身大汗,拜,拜了。这事情就过了好久了,这个信徒就到我这边来,他说:师父!我请教您,我以前皈依的上人,说叫我从山下背很重的法宝,从山下吃苦,这样一直拜到山上好几个钟头,然后,到大殿来,他说这样可以消业障。那慧律法师,师父!您认为呢?我说:那简单!明天我叫一头大象,我请一头大象,用大象一下子扛几吨,爬到山上去,那一尊叫做大像佛。这样能消灾?道须心悟啊!对不对?那里在这样的地方下功夫啊?我说:做法师的人,一句话,可以救无量无边众生,一句话,也会害死无量无边众生。但是,话讲回来,如果这个人很虔诚,心性上有下功夫,想要磨练自己,可以!你背重一点,从山下背上来,我不反对,你有心性的功夫。但如果说:从山下拜山拜到山上来,说这样可以消灾,那是方便说,方便说。所以我说:一般的说法叫做相说,我这里说法叫做性说,直截了当告诉你:下手处就是离一切相。亦复如是。底下,如及时雨,普润大地。


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沾洽”就是露水湿润。你们有佛性的种子,,【悉得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六祖讲得这么有自信喔!你只要直接承受六祖的教化,决获菩提,就是你一定成佛。意思是说:你不按照他的方式,那就慢慢等吧!你继续著相嘛,你就继续烦恼嘛,你就继续执著嘛!有什么办法呢?因缘不具足啊!【依吾行者,定证妙果。】这就是六祖给你保证,怕你信不过啊!依吾行者,定证妙果。【听吾偈曰:心地含诸种,】就是佛种,【普雨悉皆萌。】“萌”就是发芽,“雨”上面如果加一个字,更清楚了,“春”,春天。普雨悉皆萌,碰到了春天的雨水,悉皆萌就是发芽了。【顿悟花情已,】“顿悟”就是顿然觉悟了。之花;这个“情已”另外解释,“情已”就是无边,我们说:声色无边,这里是指般若无边,“情已”就是无量无边。顿然,如果“花”上面加一个字,更清楚:你这个顿然觉悟“之”花,般若无量无边,开满了无量无边的般若之花。这花还不是一朵。对不对?【菩提果自成。】再加一个“之”,更清楚了:菩提之果,自然成就。




经文【师说偈已,曰: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尔时,徒众作礼而退。


师说偈已,曰:其法无二,】因为法不能打断啊,色心不二,能所不二,对不对?境智不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所以,诸位!你要彻底地离相啊!意思就是:今天一直到你临命终死亡,所发生的事情,你都要告诉自己:那个是虚幻的事情,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但是,凡所有相,也是实相。世间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是,凡所有相,都是陷阱。你会掉入这个缘起缘灭的陷阱里面,不著就是了。所以,也没有诸相。【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为什么?为什么心本净?无得无失啊,无相的心性,哪里有什么……?当然是本净了。无可取舍,取不得,也舍不得,能取能舍就是生灭啊!我们清净自性能取吗?也能舍吗?【各自努力,随缘好去。】大家要随缘,意思就是:大家要放下,各自努力,一切随缘。“好去”就好好地回去,修顿悟自性的法门。


尔时,徒众作礼而退。】好了!我们休息十五分钟。


经文【大师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等速理舟楫。大众哀留甚坚。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当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大师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就是广东新兴县。【汝等速理舟楫。】这个“楫”就是桨,以前的船小小的,不是像我们现在的这个船,载几百个、几千个人,不是这样,小小的,靠这个桨。【大众哀留甚坚。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我这个臭秽的色身,这些臭骨头。【归必有所。】一定要回到原来的地方。


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师从这个地方去,“早晚”,这个不是早上跟晚上,不是这个意思,“早晚”就是随时的意思。您从这个地方去,有因缘就随时可以回来。


师曰:叶落归根,】叶子落下来,它一定要归到这个根,根部啊!【来时无口。】就算再来了,也无所说法,也无法可说。叫做“来时无口”。再来,就算再来,叶落归根,回归到根部了,就回归到本来的地方。就算有能力再来,也是无法可说啊,也是无所说法呀!


经文【又问曰:正法眼藏传付何人?师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又问:后莫有难否?师曰: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来取吾首。听吾记曰:头上养亲,口里须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


又问曰:正法眼藏传付何人?师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有道者,能体会无生叫做道。无心,无一切执著、无一切分别、也无一切颠倒,也无住,而生清净心,无住生心叫做无心,就通。


又问:后莫有难否?】您将来会有一些灾难吗?


师曰: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来取吾首。听吾记曰:】六祖就先告诉他,就预言,将来的预言:


头上养亲,口里须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五、六年后,有一个会要来砍他的头。六祖就预言了:头上养亲,在韩国有一个出家众,叫做金大悲,金大悲这个韩国人,韩国很多人都是姓金。这韩国的出家众,这个叫做金大悲,他想把供养六祖惠能大师的头,当作供养自己的母亲一般,就是要把头砍下来,拿回去供养,当作慈母,慈母一般的供养,叫做:“头上养亲”。供养,如同母亲这样供养,就是要把头砍下来。“口里须餐”:有一个人是为了要吃饭。对不对?就是不得已做杀手。口里须餐,“遇满之难”:碰到了一个有个“满”的名字,这个满,这个叫做张净满。会碰到一个张净满这个人,那就是我的灾难,他会要来砍我的头。这件事情就由两个判官来办,一个姓杨的判官,一个姓柳的判官,来处理这件事情。杨柳为官,就是杨姓、柳姓的。


经文【又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缔缉伽蓝,昌隆法嗣。问曰:未知从上佛祖应现已来,传授几代?愿垂开示。师云:古佛应世,已无数量,不可计也。今以七佛为始,过去庄严劫毘婆尸佛、尸弃佛、毘舍浮佛,今贤劫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是为七佛。释迦文佛首传摩诃迦叶尊者,第二阿难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第四优波毱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弥遮迦尊者,第七婆须蜜多尊者,第八佛驮难提尊者,第九伏驮蜜多尊者,第十胁尊者,十一富那夜奢尊者,十二马鸣大士,十三迦毘摩罗尊者,十四龙树大士,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罗睺罗多尊者,十七僧伽难提尊者,十八伽耶舍多尊者,十九鸠摩罗多尊者,二十阇耶多尊者,二十一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摩拏罗尊者,二十三鹤勒那尊者,二十四师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般若多罗尊者,二十八菩提达摩尊者此土是为初祖,二十九慧可大师,三十僧璨大师,三十一道信大师,三十二弘忍大师,惠能是为三十三祖。从上诸祖,各有禀承。汝等向后,递代流传,毋令乖误。


又云:吾去七十年,】离开以后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一个出家那就是马祖道一禅师;一个在家,就是庞蕴居士。【同时兴化,建立吾宗,。【缔缉伽蓝,】并且建造、修补佛寺。“伽蓝”就是佛寺;“缔”就是建造;“缉”就是修补、补修。所以,缔缉,其实就是建造、修补。一面建,一面修补这个道场。【昌隆法嗣。。“嗣”,就是后代。


问曰:未知从上佛祖应现已来,传授几代?愿垂开示。师云:古佛应世已无数量,不可计也。今以七佛为始,过去庄严劫,毘婆尸佛、尸弃佛、毘舍浮佛,今贤劫,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是为七佛。】那么,底下这个没有什么,我们就念一遍,这个就不须要解释了。【释迦文佛首传摩诃迦叶尊者,第二阿难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第四优波毱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弥遮迦尊者,第七婆须蜜多尊者,第八佛驮难提尊者,第九伏驮蜜多尊者,第十胁尊者,十一富那夜奢尊者,十二马鸣大士,十三迦毘摩罗尊者,十四龙树大士,】这个龙树大士,龙树菩萨,也是被外道害死的,也是被外道害死的。写《大智度论》,就是龙树菩萨,也是被外道害死的,我还是要小心一点,是不是?我没有那么伟大啦,人家是大菩萨嘛!【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罗睺罗多尊者,十七僧伽难提尊者,十八伽耶舍多尊者,十九鸠摩罗多尊者,二十阇耶多尊者,二十一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摩拏罗尊者,二十三鹤勒那尊者,二十四师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般若多罗尊者,二十八菩提达摩尊者】来到中国是为初祖【此土是为初祖,】从印度传过来。【二十九慧可大师,三十僧璨大师,三十一道信大师,三十二弘忍大师,惠能是为三十三祖。从上诸祖各有禀承。汝等向后递代】互相传,【流传,毋令乖悮。】这个“悮”,跟误会的“误”一样。




经文【大师开元元年癸丑岁八月三日,于国恩寺斋罢,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位坐,吾与汝别。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


大师开元元年,】写一下,西元713年,西元713年。【癸丑岁八月三日,】的这一年,西元713年8月3号,这个都是指农历的,以前中国没有西历的。【于国恩寺斋罢,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位坐,】安住诸位的座位坐好。【吾与汝别。】我要跟你告别了。


法海白言:】法海就说了:【和尚留何教法,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


经文【师言: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师言: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注意喔!这个“即是”要很注意,就是当下,你不能说:众生就是佛性,不是这个意思喔!众生就是指我们现在,众生当下悟了,就是佛,你不必谦虚,不必推让,你就是佛。【若不识众生,】就是佛这个道理,还想往外去攀缘,【万劫觅佛难逢。】经过百千万劫找这个佛,很难碰到的。【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我现在让你了解自心的众生,见到每一个人自己当下清净的觉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你只要了解,众生当体即空,五蕴皆空,离一切诸相,离一切法相,就得。这个当下就是佛性。问题是众生迷佛,众生迷了自己的觉性,所以找不到佛。【非是佛迷众生。】佛从来不迷,佛性也是这样子,从来不迷,问题是我们众生自己迷了。


自性若悟,众生是佛;】悟到五蕴当体即空,万法法相不可得,当下就是佛。【自性若迷,】自性如果迷了。【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有的人看到这一段,看不懂,一下众生变佛,一下佛迷了变众生,他就问了一句很可爱的话,他就说:师父!那成佛以后,将来不是变众生?众生一下悟了又变佛,佛迷了以后又变众生,就翻来翻去,翻过来翻过去,那修行没有用啊,我就一直等啊……。等到有一天,我悟了就佛了;有一天,等……,迷了,又变成众生了。这个就没有看过经典的人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人身难得今已得  佛法难闻今已闻 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 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 希望大家发心, 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 将手中的法宝,一化为十,十化为百, 让千千万万的众生,都能步上成佛觉悟之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