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玄幻小说> 剧透预警

剧透预警

2020-10-22 12:11:56

Yesterday Vol.2

Spoiler Alert


“在我脑海里这篇小说,叫做《剧透预警》。”

“你确定不是在抄盖曼最新那本短篇小说集的中文译名吗?”

“《高能预警》?当然不是,何况‘Trigger Warning’翻成这个名字我可是不太认可的。”

“你有更好的译法?”

“……暂时还没想到……总之‘高能’是个网络用语,用在翻译过程中并不算合适,更何况高能一般还是偏猎奇向,而‘Trigger Warning’其实是在作品正文前提示读者注意可能出现令人不适内容的词。”

“听你解释之后,似乎翻得还蛮到位的?”

“也许吧,无论如何,这是个关于剧透者的故事。有一个男孩,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剧透别人。不管是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只要稍微有一点悬疑成分,他就一定会在别人之前将结局爆料出来。”

“这个男孩不会也是三十多岁吧?”

“他到底多少岁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喜欢剧透,并且依次拥有了一帮追随者。”

“一个剧透成性的人,难道不会被当作过街老鼠吗?”

“也许在现实生活中是这样,但在网络世界中,不论你喜欢什么,都能找到同好。这也是为什么他的社交网络账号有了海量的追随者,这些人从他口中获得最劲爆的剧透信息,然后再散播到自己身边这些作品的粉丝,在他们被剧透后发出的哀嚎中感受到内心的一丝愉悦与平静。”

“在网络上要躲开这些人似乎也不算太难?只关注那些规矩的信息源不就好了?”

“在一个追求点击率与眼球的文化潮流中,能够独善其身的人数量总是很有限。即便是守身如玉的人,也难免偶尔会在体验到一款作品后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感慨,更何况,这不就是社交网络存在的意义吗?你总不至于因为这样就把别人统统拉黑,或者干脆告别社交网络?如果你是这样的人,在这个时代可很难生活下去哟。”

“所以,这个人就靠剧透活着?”

“是的,点击量就是他的一切,有点击量就有广告收入,在构建起这样一个热爱剧透的社群之后,他便过得更加如鱼得水了。由于他总能先别人一步爆料,对于这个人的认知也呈现出两种极端的状态,憎恶剧透的人自然一定会将他拉黑,热爱剧透的人却将他视为神明。”

“难道就没有人会觉得奇怪吗?”

“奇怪?”

“为什么他总能先别人一步得到最新的资讯?”

“因为他是一个热爱故事,并且憎恶剧透的人。”

“哈?”

“他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相当封闭的生活环境中,只靠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才能拓展自己的世界。而在这个过程中,他慢慢明白了结局对于每一个故事的意义,有时候甚至可以占到其魅力的一半以上。”

“故事的魅力还可以量化吗?”

“给你两个故事,一个讲的很棒,但结局平庸,另一个平庸至极,却有一个不可思议的结局。在我们所处的世界与文化中去做对比的话,后一个故事要远远强于前一个故事。”

“这仍然没能解释为什么他一边憎恶剧透,一边又以剧透为生啊?”

“你还不明白吗,由于故事对他的意义实在太大了,如果被剧透的话,就相当于自己的生活被他人摧毁了。于是为了完全避免这种情况,他下定决心,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剧透者,一个能够先于任何人看到所有故事结局的人,一个剧透别人,而绝不会被他人剧透的人。”

“这,这怎么可能?每一天都有无数人讲述着无数个故事。单说电影吧,每天在不同国家上映着无数电影,更有大量电影节上进行着独家首映。他总不可能同时在所有地方出现。”

“没错,看起来是不太可能。”

“所以,他是怎样做到的?他是怎么知道所有故事的结局的?”

“排除掉所有不可能的选项,剩下的就是……”

“你又要我替你把故事讲完是吗?”

“在现代文学理论中,引入读者进行参与的叙事才是更为高级的叙事。”

“这其实是我更喜欢传统叙事的原因,那才是真正的创作。所有打着‘现代’与‘后现代’幌子躲避故事结局的讲故事者,都是耍流氓。”

“哈哈,在这点上我们各持己见就好了。总之,即便是他的追随者,也并不知道他的消息源头在何处,只知道一点,只要是人们关心的故事,他总能第一时间说出这个故事的结局。”

“等等,他会在什么时间点讲出故事的结局?”

“花了这么久的时间,你终于问到了关键的问题。要想做到比所有人都提前剧透,自然意味着要在电影首映前、游戏、漫画、小说等等作品偷跑之前。”

“但这不可能啊?”

“那么,你认为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他在阅读海量故事的过程中,自身已经拥有了极强的叙事能力,可以通过所有作品先期放出的信息拼凑出故事的原貌,甚至推断出唯一可行的结局。”

“听起来似乎已经超出了常人所可能拥有的能力,即使能猜到一次两次,总不可能次次都猜对,即便在这个一切作品都在推广阶段自行剧透的时代,也还有一些创作者会利用这一潮流来刻意欺骗受众。你这个想法太疯狂了。”

“那是因为你还没听到我脑海中的第二个可能性。”

“第二种可能性想必更为疯狂了?”

“是的,第二种可能性就是,他不必拥有推断能力,只需要有预知能力就行了。”

“预言能力?我想写的可不是一部奇幻小说。”

“如果拥有预知能力,他就可以不受任何限制提前知晓一切故事的结局,即便这个故事尚未发生。”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在他述说这个故事的结局,且被这个故事的创作者知道了。会不会产生所谓的时空悖论?”

“喂喂喂,这是讲故事者应该回答的问题吧?更何况,直到现在为止,你都在讨论设定,并没有真正在讲故事。”

“不要心急嘛,这次的故事非常简单,你只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他真的通过某种方法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不论是摸了神灯还是拜了菩萨——他都必须要付出对应的代价。这代价,就是再也无法获得惊喜。”

“不对,这仍然说不通,即便可以先于所有人知晓结局,也依然可以感到惊喜啊!”

“如果这个世界是线性的,自然如是。但预知一切之所以会让人失去惊喜,就在于在获得这种能力的一瞬间,他就知晓了整个宇宙中所有已发生以及未发生的所有故事的结局,在这之后‘故事’对他而言,也就成了一个已经‘死亡’的概念。”

“所以,你是说‘故事’的生命力来自‘惊喜’,而失去‘惊喜’的‘故事’,也会随之死去?”

“正如我脑海中的这篇小说一样,在向你述说完毕之后,它也就随之失去了被写出来的价值。”

“但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一定要给人惊喜啊?有些故事也许读起来平平无奇,却仍然可以打动人。总有那些无法被剧透的故事,人们在阅读这样的作品时,是在欣赏文字本身。”

“是的,存在无法被剧透的故事,但这些故事与散文又有何异?”

“小说的主角会知道这些‘不存在结局’的故事的‘结局’吗?”

“当然,毕竟他知道的不止有结局。”

“那么,这位‘剧透之神’自己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他知道自己人生的结局吗?”

“这可是个有趣的问题,你怎么想?”

“应该不知道吧,毕竟现实和虚构作品不同,除非你想说,我们的生活本身也是他人脑海中的一部虚构作品。但即使如此,存在于这部虚构作品中的人,甚至是神,是否会受到某种限制?”

“重要的,或者说有趣的并不是限制,而是如果他真的知晓自己人生的结局,是否会想办法避开它,抑或拥抱它?”

“在实现了此生的愿望之后?嗯,这里是不是出现了一个悖论?如果他能够避开这个结局,就说明他并不拥有这种知晓一切的能力。所以,他的命运早已成定论。”

“你不相信人类有自由意志?”

“如果自由意志真的存在,那么他就不该拥有这种能力。”

“有趣的地方就在这里,他向所有人讲述的最后一个故事,是关于死亡的,而故事的主角,正是他自己。”

“他预告了自己的死亡?”

“没错。他的追随者们如丧考妣,他的反对者们却如遇大赦,但他自己却显得异常平静,只是说‘我曾经说出了无数个故事的结局,现在我要告诉你们我自己故事的结局。’他确实按照自己所预言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人们却并未停止争论。有人认为其死亡与预言的契合进一步证实了他确实拥有这份能力,另一些人则认为他在通过这种方式抵抗自己的命运,并以自己的生命完成了对于命运的终极嘲讽。”

“真相究竟是什么?”

“真相?你希望看到的就是真相。问题是,你希望看到的真相,是哪一个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