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看《如歌和弦》。
上期节目,我们闲聊《西游记》,提到唐代高僧玄奘是小说中妥妥的主角。那作者为什么要把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当成主角来写,为什么写一个西天取经的故事呢,我们这期节目接着聊。
《西游记》是明朝吴承恩的作品,小说中对儒、释、道都有非常精彩的演绎。儒、释、道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核心,但它们可不是同一个时间出现在中华历史上。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最初开花的是道家文化。道家文化来源于老子,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前后的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候中华民族的文明开始凝结,开始在民间形成和展现。
道家到底说了什么?它为什么会成为中华文化的思想源头,成为引导和影响芸芸众生的思想呢?道家实际上就是把天地之间的法则用阴阳的变化形式作了揭示。老子所讲的道,就是法于阴阳,从天地开始,人生活在天地之间,阴阳交替,日月更替,构成了整个生命循环的基础和过程。
中国更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包括伏羲,他们对世界的认识,通过易经的方式流传下来,其实讲的就是阴阳。流传到今天的“易”字,上面是一个日,下面是一个月,表示的就是阴阳交替。老子从流传下来的这样一些先人对宇宙的认识和世界观里,总结形成了五千字的《道德经》。这个《道德经》之所以流传千古,它的价值始终如日月光芒璀璨,就是因为它把天地阴阳的理讲清楚了。用这样一种天地循环的法则,来告诫人们盈则虚,满则亏,盛极而衰。
在道家之后的儒家,提出的中庸之道,其实是从《道德经》里提炼出来的。因此儒家与道家有着解不开的渊源关系。也就是说,影响中华民族成长的思想源泉来源于道家。道家发展到东汉前后的时候,来源于印度的开始渐渐渗透到中华大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生活。
佛家和道家到底有什么样的差别?为什么道家的文化是先来到中华大地上,而佛家的文化能和道家的内涵有所区分,又有所融合呢?
道家讲的是天地循环的理,它讲返璞归真、道法自然,所以我们看到道家是修真的。所有的事情要符合自然的规律,符合自然的法则,修身养性,清静无为。这是道家的内涵。所以我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道家的文化对人们精神的影响,心灵的塑造,着重体现在真诚上。
。这个讲的是因果轮回,超脱生死,讲的是善和慈悲,在修行中去除各种各样不好的欲望。进入中原以后就很快被民众所接受。是因为一个人假如很真诚的时候,要求他善良,这个容易做到。如果一个虚伪的人,你叫他善良是很难真正做到的。
到了汉朝以后,三国两晋前后,佛家文化已经开始深入中原,深入人心,和中国的道家文化内涵交织在一起,形成中原大地人们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和人生的追求。
到了隋朝的时候,已经开始形成了不小的规模和影响力。但是隋朝很短,只有39年,就很快进入到唐朝。而玄奘到印度取经从开始,到最终取得大乘回来,历时19年。他回到长安的时候,是贞观19年,也就是在唐朝李世民当政,清明盛世最鼎盛的时期。
想想看,这样一种内涵丰厚的佛法进入中原,正好在中国历史最鼎盛的时期,由一个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僧人,把佛法带入到中原,在当时是一个多么重大的事情。
但是历史的车轮滚滚,有多少的重大事件都被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了,最多只留下史料中那零星的记载。那么,如果没有《西游记》这部作品,西天取经这个事件还能在历史上留存多少?它还能像今天这样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吗?这是做不到的。
因为,作为一种影响人思想和价值观的宗教,虽然有一种巨大的影响力,但是毕竟人们的生活是柴米油盐,是正常的一种劳作和生息状态。假如官方每天去宣传,也不是不可以,,是有人心在,有利益在,有良莠不齐的人的差别,所以想维持一个永久的美好的文化内涵或者宗教信仰,是有相当的难度。
也就是说,我们看到《西游记》表面上看起来讲了一个降妖除魔的故事,讲了一个神佛世界、天地轮回的故事。但是,它却是以西天取经为主线,以唐僧坚韧不拔的努力最终修成正果取到真经,传到中原大地为一个故事脉络,来展现在东土流传的一个历程。
所以当我们看到这些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西游记》不仅仅是神话,不仅仅是对世情的一些讽刺和批判,它更是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观和宗教信仰;并且它还能够随着朝代的更迭,持续的在人们的心灵里扎根和影响人们的思想。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等,这些故事都镌刻在每一个人的心里。故事的背后带着中国最优秀的朝代、最优秀的帝王,最优秀的制度和环境下,最恢宏的一幕。也带着佛法中善的力量、善的信仰、善的文化,深深扎根,影响着当时人和未来人的生命和思想。这是我们从《西游记》里所看到的价值和内涵。
好了,《西游记》就闲聊到这里了,它背后其实还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内涵,感兴趣的话,您可以继续探索。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欢迎关注《如歌和弦》的微博、微信公众平台,谢谢收看,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