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台灣教會公報,作者为全职妈妈)
最近有许多家长抱怨,他们都不知道要怎么教小孩了。孩子那么纯真、无知、无邪,怎么可以让他们从小就接触多元教育、性平教育!教育孩子变成男不男,女不女。这些高举着「自由进步」的教育,与的教诲背道而驰,荒谬又匪夷所思,没有平安,只会玷污孩子年幼懵懂的心灵白纸。家长们于是决定不再沉默,高喊着救救下一代。
当家长们恐慌着男女性别的疆界将被破坏,让孩子学习认识并尊重每一具身体。他们一定没有想过,自己其实正是传统疆界的受害者。在那个只能有两性的世界,男人就只能当一家之主、不能落泪、不能胆怯、不能成为主夫;只能理智、只能阳刚、只能坚毅、只能强势。女性就只能附庸于男性、只能是内人、只能出没于厨房教会与小孩房、只能是照护老弱病痛、只能温柔端庄、只能顺服;不能不生育、不能不相夫教子、不能不牺牲奉献。性别疆界的松动,正是要撕掉荒唐且无稽之两性标签,不再有受害者。撕掉标签,不让无知带来恐惧、讪笑、歧视。我们不要再看见另一个葉永鋕(视频附后),去上个洗手间就死在血泊中。
当家长听信着谣言与不实的讯息──特别当女性们激情地演出践踏性平教育看板的戏码时,他们一定没有想过,为何能够不受拘束地享受这样的「自由」。从女性被视为可交易的财产,从一夫多妻,从裹小脚,从童养媳,到女性终于有受教权,到家庭暴力防治法,到女性参政条款。哪一项权益的改革,不是在当时的时空背景下被认为是「自由进步」而引来诸多挞伐?若非彭婉如的命案,性别平权的运动会进展迅速吗?他们凭白享受并站在这一大片「自由进步」的庇荫下,无视于前人为了争取这一些所付出的血泪性命,踩上挞伐者的位置,不也像极了过去那些要打压女性应得权益的压迫者吗?
是的,我们真的要救救下一代。当我们对着小小孩读同性企鹅成家故事《一家三口》,孩子们都能欣然接受。但当我们对着小学生读一个想玩洋娃娃的男孩子的故事,学生却诚实的回答:「男生不能玩洋娃娃」。我们不禁想问:教育,竟是把先天多元包容的孩子,教育成维护窄化性别思维益的小学生──特别是在教会里的孩子。套一句德国神学家杜乐蒂·左勒的话:「全身投入将秩序相对化,并解放在这种模式中受捆绑的人。这个解放的过程就是福音」。啊,我们真的不会教小孩,真的要救救下一代,让福音能够临到他们!
另附【在线视频】「不一样又怎样」纪录片-葉永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