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子无名
无伤吟
娑婆遍观常寂静,
万法由心不由身。
无常来时自在去,
生死谁作可怜人?
就在昨天,我所挂单的寺院里,一位出家师父往生了。直到第二天晚上,才被做饭的阿姨发现。如果寺院再大一点,人再多一点,或许要更长的时间才有人会知道吧!
应该说,这位师父是“幸运”的,因为他往生第二天就被人发现了。之前有某寺一位老和尚,往生好几天了,才被人发现,尸身已经开始发出浓烈的味道。老和尚往生之后,他所住的竂房,大半年的时间都没有人愿意住进去……
如果是哪个寺院的方丈、住持会怎样?如果是某“著名高僧”会怎样?是的,会很隆重,会很“风光”,而且还必须“烧出舍利”。很多人出家几十年一辈子,直到往生也不会有人知道,甚至往生后很多天才被发现,当然,这些“普普通通”的出家人就更不要说烧出什么舍利了。
难道是那些默默无名的出家人的修行都不及那些“名僧大德”高么?我不敢作是念。世人以名为高,以名为尚,自古到今都是如此,今后仍会是如此。名气大了,位置高了,代表的东西就不一样了,名气那么大,身份那么“高”,死后不烧个几把舍利怎么行?
我曾遇到一个长期住山的老僧,对我讲,自己从来不去考虑身后事,因为一清二楚,出家了,还求什么呢?活着时,安心于道,淡泊虚名浮利;死后这臭皮囊,谁还去在意?世人讲做人要“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地,中间无愧于良心”,佛子则当无愧于心中的菩提和那份应有的担当,如此足矣!至于死后能不能去“极乐世界”,能不能证果,能不能得涅槃,那根本不需要操心,你修得是什么,该怎样自然就会怎样,一切皆由因果。
修行终究是个人事,能了必当自了。修行,就是要耐得住,守得住,不忘初心,不昧菩提,解脱自在,水到渠成。
这个娑婆永远都在颠倒中,有人因为活着“有名”而被解脱;有人因为“默默无名”而“死得很可怜”,殊不知这些凡夫之见,处处都是颠倒虚妄。
由此可知,“一切相皆是虚妄。”然世人从生到死都在相上转来转去,生活也好,学佛也罢,都围着一个相在盲目跟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然实觉者几何?可哀怜悯乎?
活着,但念无常。念无常,方知人身之珍贵,人身珍贵者实不为人身,乃是得遇佛法之因缘,借假修真之方便尔!知人身之珍贵,得遇佛法之殊胜,又以何故不作勇猛精进之修行呢?这个人身是用来修行的,不是用来贪恋的,我们珍惜它,是因为我们要用它来修行,用它求解脱。
明白了这一点,才能在生活与修行中有所重点,有所把握。“有名”也好,“无名”也罢,谁又能阻挡你解脱的路?
南无十方常住三宝,南无一切“默默无名”的出家僧们!大丈夫,不可怜!
延伸阅读
无常悲而莫伤——一个师父的往生
香光庄严
【娑婆手记】他在娑婆行走
颠之倒之,“二”出不二真实!
学佛这么久,你的“佛心”显现了吗?
【凡师心语】谁在娑婆没有悲伤?
【悲泪菩提】我从未来过这世界
【云何应住】致佛子书:勿忘世上苦人多!
【凡师心语】“三不知师父”惟愿你知道
【悲智】在迷惑与觉悟之间,一念众生,一念菩提
【云何应住】致佛子书:勿忘世上苦人多!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愿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