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文 | 吴绍强
保障进出境我国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贸易的需求,提升口岸检疫把关技术水平,“潜在入侵的畜禽疫病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 项目喜获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专项”4550万元经费支持,我国潜在入侵的畜禽疫病风险研判、监测与预警技术有望在2020年前取得重大突破。
1.研究背景
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推进实施以及跨境电商、“海淘”等贸易新业态的出现,我国进出境人流、物流及交通运输工具数量不断攀升,外来畜禽疫病随活动物及其产品贸易潜在传入的风险日益增加,非洲猪瘟、尼帕病等虽然在我国尚未发现,但已在周边及贸易国家暴发、扩散,潜在入侵形势严峻,。,也取得了可观的成效,如阻挡了疯牛病、延缓了非洲猪瘟等疫情的传入。但是,我国潜在入侵动物疫病的定量风险分析、早期检测监测和全链条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基础薄弱,导致境外动物疫情信息研判科学性不足、不能实现前瞻性分级预警,严重削弱了风险分析的科学性及预警机制的有效性。由于错过了动物疫病早期确诊时期,蓝耳病等动物疫病跨境传入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本项目将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组织国内风险分析、监测检测、信息化预警技术等方面的主要优势单位,结合我国口岸检疫工作需求,从风险因子识别、检测溯源、监测布控及信息化预警等方面开展外来畜禽疫病传入风险分析模型、潜在入侵疫病的早期检测监测及鉴定新技术、疫病传播态势数学模型和信息化分级预警技术研究,并实现理论和实践应用的新突破。
2.研究内容
项目针对我国日益增长的进境动物及动物产品传入外来动物疫病的潜在威胁,研究建立基于专家研判系统等理论基础的半定量风险分析技术和定量风险分析技术,为双边/多边风险交流以及技术贸易措施和外来疫病防控决策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针对口岸动物检疫把关存在的漏检风险,建立潜在入侵的外来畜禽疫病超敏感、快速便携式以及高通量的检测监测新技术、新装备;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入境畜禽及产品携带的未知及变异病原进行深度挖掘和识别,研究口岸监测抽样技术及监测技术,提高我国口岸对外来动物疫病“早发现、早防控”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对外来畜禽疫病的全方位、系统性检疫把关;研究进境动物及产品全链条的疫情信息收集、数据分析和挖掘清洗技术,建立进境动物及产品疫情信息数据库,构建进境动物及其产品溯源平台,创新性构建外来畜禽疫病信息化预警平台,实现对进境动物/产品以及特定疫病场景化预警、分级预警的目标,。
本项目获得“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专项”五年共计4550万元经费支持。本项目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牵头实施,汇集国内优势单位21家、169名科技人员,设立“外来畜禽疫病风险分析新技术研究”、“潜在入侵的畜禽疫病检测、鉴定新技术研究”、“潜在入侵的畜禽疫病口岸监测技术研究”、“外来畜禽疫病现场快速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发”、“未知、变异动物疫病溯源及早期监测技术研究”和“外来畜禽疫病信息化预警和溯源技术研究”六个课题。项目根据外来畜禽疫病的共性和特性,拟开展以下六方面的研究:
(1)分析境外畜禽疫病信息,绘制风险传入场景树;构建基于专家研判系统的外来畜禽疫病半定量风险分析模型及定量风险分析模型,分析外来畜禽疫病随进境动物及产品潜在传入风险;建立外来畜禽疫病风险分析数据库。
(2)研究潜在入侵畜禽疫病的现场筛查、实验室精准检测等技术;研究非洲猪瘟等重要畜禽疫病RPA早期检测、激光显微切割免疫荧光等精准检测新技术;开展检测方法的国际验证;研发生物安全的标准物质并组装应用。
(3)研究进境动物及产品监测抽样框和布点选择策略;开展基于流行病学的监测抽样技术研究;研究口岸监测的风险不确定性,构建无疫监测抽样模型和疫病发生监测抽样模型;研发相关疫病的高通量监测技术并进行监测应用。
(4)研究外来畜禽疫病的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及试剂;研发现场便携高灵敏的一体化检测设备;整合应用现场检测技术、试剂及装备,开展口岸现场的实时在线超敏检测和结果的自动采集上报。
(5)研究未知变异病原宏基因组学识别技术;构建病原体特征序列数据库;研究优化生物信息学分析流程,建立未知变异病原的分子溯源技术;建立潜在入侵的未知变异动物疫病RPA等早期监测技术并示范应用。
(6)整合潜在入侵的畜禽疫病口岸及现场检测数据、监测数据、未知和变异病原监测数据,构建进境动物及产品疫请数据库;研究数据治理技术,构建基于检测监测数据的进境动物及产品溯源平台;挖掘不同维度数据的潜在联系,构建疫病传播态势场景化数学模型;建立外来畜禽疫病信息化预警平台。
3.预期成果
本项目的实施,将实现“政产学研用”相结合,构建全方位、一体化的潜在入侵畜禽疫病监测及预警技术体系,以提升口岸潜在入侵畜禽疫病防控水平为目标。项目实施后,我国潜在入侵畜禽疫病防控体系将更加完善,风险研判、口岸检疫把关以及溯源预警等能力都将得到明显“升级换挡”。项目将创新我国进境动物及产品风险分析技术,通过引入半定量与定量风险分析模型,搭建科学风险研判体系,有效规避目前定性风险分析存在的主观性强、结论不明确等问题。建立的以国家和产品类型为检索对象的风险分析数据库,将涵盖40种潜在入侵疫病和20种主要动物产品的风险分析,可满足快速通关放行对疫情研判的需求。该项目的实施将革新我国风险分析技术,使其实现跨越性提升并向国际水准看齐,增强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提升中国软实力。项目研发的技术方法、标准、试剂(盒)和装备在口岸检疫把关中将得到大力推广应用,实现对口岸入境的畜禽及产品检测监测覆盖率80%以上,病原覆盖率90%以上。项目研究建立的进境动物及产品疫情数据库,是实时更新的数据库,包含了贸易国家以及进境大中活动物全程疫情相关信息,预计场景树30个以上,数据量30万条以上。在此基础上搭建的潜在入侵畜禽疫病信息化分级预警平台,可满足对90%以上进境牛、羊等畜禽以及40种以上检疫性疫病进行场景化分级预警的要求。这是我国首次建立的国家级畜禽疫病分级预警平台,具备大数据、信息实时动态整合等特点,可进行前瞻性分级预警,在维护国门生物安全的基础上,为贸易便利化提供保障。上述成果将满足口岸检疫部门技术把关需求,维护国门安全和国内养殖业健康发展,社会及生态效益显著。同时,相关诊断试剂盒产业化后也可为检测试剂生产企业开辟新的市场空间,潜在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