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奇幻小说> 三界 - 性心身

三界 - 性心身

2018-04-26 04:05:45

你本善良,缘何多病,皆因吃了五毒丸.

古人说:百病由心生!

善人说:怒恨怨恼烦,人生五毒丸,吃半丸就生病,吃一丸就要命。



三界是人的来踪


  人是天地人三界生的。天赋给人的性,地赋给人的命,父母赋给人的身,所以说“三界是人的来踪。”


  人的天性是纯阳的,只知为人,不知为己;心是半阴半阳的,所以才有人心(为己)道心(为人)的分别;身体是个胎生物,是纯阴的,所以只知有己,不知有人。


  人要性存天理,心存道理,身尽情理。情理足、道理圆,道理足、天理圆,天理足,性光就能圆。明自本心,见自本性,光灼灼、圆陀陀,便是返本归原成道了。王善人说:“一个人就是一个天地,一个阴阳,可惜人都不知道。实在说,天地有坏,我性无坏,人比天地还贵重得多呢!天虽至清,没人行道德,不能明真理;地虽得宁,没人开荒垦土,不能自成田园。所以人有操纵天地的能力。”既然明道,知三界是人的来踪,天地虽大,人也不小,就得行道,才是寻宗返本的大路。


  孔子行忠恕,耶稣行博爱,穆罕默德行仁恕,老子用感应,佛行慈悲。五教教主,全是用善心,行天道。他们都知道身体是个臭皮囊,早晚是要坏的,只有天性,能存万古。所以孔子主张“”;耶稣说:“为义而死的,能回天国”;穆圣说:“真回教徒处逆境,常抱乐天知命之念”;老子说:“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佛被哥利王割截身体还说:“我成佛,先度你。”他们全知道身体是暂时的躯壳,性灵才是万古长存的。为了借假修真,才肯牺牲肉体,完成大道。


  王善人说:“身尽情理结人缘,心存道理结神缘,性存天理结佛缘。我守墓到一百天,守灵了三界,诸佛诸祖都来相会,便立志舍身救世化人,请求讲病与学道之人日见增多,才结下众人缘。”



三界分清


  万教都以人为本,性、心、身三界是人的本。哪一界不会,应向哪一界去求。身是应万物的,有不会做的活,要努力去学,越做越有力,越学越精进;心是存万理的,有不会办的事,要向人请教,要专心研究,格物透了就能豁然贯通;性是聚万灵的,要存天理,以天理行事,便和天接灵。


  人为什么不灵了呢?因性中有禀性,遮蔽了天性,遇事一耍脾气,天性就混了;心有私欲,遮蔽了良心,恣情纵欲,不怕天理,不顾道理,做些违背人伦、丧天害理的事,物迷心窍就糊涂了;身上要有嗜好,享受不到就生烦恼,享受过度则伤身败德。譬如好赌的,一到赌场就迈不动步,耍起钱来,通宵达旦,腰酸背痛,劳神伤财,事业失败。


  所以必须以天性为主,才能成己成人。人的天性本来是具足的,只因为身界的不良嗜好牵动心界,心界的私欲牵动性界,才蒙蔽了天性。身界增加不良嗜好,心界就增加私欲;心界增加私欲,性界就增加禀性(怒、恨、怨、恼、烦)。所以必须去习性(吃喝淫赌吸),化禀性,才能圆满天性。认清身子是个物,不能叫物引诱动了心。动了心便生贪求,贪不到手便生烦恼,就动禀性了。所以必须炼得身子动,心不动;心动,性不动,才叫三界分清。



清三界


  性界清,没有脾气;心界清,没有私欲;身界清,没有不良嗜好。耍脾气性纲倒,有私欲心纲倒,凌辱人身纲倒,三纲一倒便是恶人。禀性是无始劫来,祖先遗留下来的罪根,人把性化净,没了脾气,才能超拔祖先。私欲是苦根,贪得无厌,苦恼无边,永不满足,日坐愁城。要将私欲去净,才能出苦得乐。不良嗜好是孽根,有嗜好的人,准立不住。譬如好酒的人,一见了酒就想喝,喝得头晕脑胀,乱性伤身。好色的人,见色自迷,贪不到手,心里恼恨,或动杀机,甚至为色杀人,为色丧身,这不都是孽么?人不用死后下地狱,这不是活着就下了地狱么?没有不良嗜好的人,才能敦品立德。


  清三界,就是立志用天理捉拿性中的贼(禀性),用道理捉拿心中的贼(私欲),用情理捉拿身上的贼(不良嗜好),三界自然清平。


  身界成不怕工作多,能建功立业、身强体壮,是位寿星;心界成不怕事情多,事来则应,事去则静,有领导能力,是位禄星;性界成不怕贬,能容能化,和蔼可亲,有感化力,是位福星。三界一清,福禄寿俱备,哪用向外求呢?


  三教圣人,也是从三界修成的道。佛从养性入手,儒从立命着手,道从炼身下手。性中没有禀性,天曹管不着;心里没有私欲,地府管不着;身无不良嗜好,不做坏事,法律管不着。所以人能清三界,就超出三界,直达佛国。


  自己吃饭自己饱,自己罪孽自己了。怎么个了法呢?就是要清三界。所以修道要下工夫,绝不是迷信。


  性界清存德,心界清明理,身界清多艺。德能养性,理能养心,艺能养身--这是最确实的真理,真行真得,才是真人。



三界和三教


  六祖说:“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做,莫向身外求。自性迷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


  三皈,皈依佛,是皈依自性成佛;皈依法,是皈依自心弘法;皈依僧,是皈依自身持戒。所以自身持戒得僧宝,心正意诚得法宝,性定生慧得佛宝,戒定慧三位一体,才能普度众生,自明觉性。

  道家的三华是:性华开,天理足;心华开,道理足;身华开,情理足。

  儒家的三纲是:君为臣纲得率性,父为子纲得正心,夫为妻纲得修身。


  《中庸》上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譬如人的性是财东,心是经理,身是员工。三界并用,一心一德,才能养性。万德朝宗,万类听命,超出三界,就成道了。


    希望各教信徒,不必是己非人,最好各为己教,信心专一,为人群造福。各行各道、各奉各教。各教都是教人各正性命,如身、意稍有过错,立即用之“忏悔”,基督之“认罪”,孔子之“过则勿惮改”,不可用偏私的心,不可有乖张的性,自然得着佛的妙觉本性,道的真常清静,儒的止于至善。


  有人问善人“世上哪个道门好?”善人说“有道就比拉荒(走没有道路的荒地)强。把人当真了是佛,当假了是魔。”


  人的所作所为,自性知道,就是天上知道;自心知道,就是地府知道;自己做出来,人人都知道。善人讲的三宝是性、心、身。性是水,心是火,身是土。立身享万物的福,立命享人间的福,立性享天堂的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