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
“此识若无便无俗谛。俗谛无故真谛亦无。真俗相依而建立故。拨无二谛是恶取空。诸佛说为不可治者。应知诸法有空不空。由此慈尊说前二颂。”
一九八一年 · 《唯识与中观》
To each and every one of life
《成唯识论》
“此识若无便无俗谛。俗谛无故真谛亦无。真俗相依而建立故。拨无二谛是恶取空。诸佛说为不可治者。应知诸法有空不空。由此慈尊说前二颂。”
“此识若无,便无俗谛。俗谛无故,真谛亦无。真俗相依,而建立故。”这是讲到观待的道理、逻辑的道理。如果照你这样认为,既然人也空、法也空,心也空嘛,没得心了嘛。那没得心等于普通断见了,“便无俗谛”,世俗的理论都讲不通了。既然断绝了,我们不要学了嘛。“俗谛”世俗的道理,这个逻辑都建立不对了;“真谛亦无”,这真的道、第一义谛就根本没有了。我们讲形上,譬如现在哲学讲的引用中国文化的话,那个本体叫形而上。“形而上”是相对“形而下”而言。形而上这个名词代表了道的真谛,形而下代表了世俗一切万有。实际上,真俗二谛这两个道理是相依而建立的,没有真谛也没有俗谛了,没有形而上当然没有形而下了,这都是相对的道理。
他说,“拨无二谛,是恶取空。诸佛说为不可治者。”如果我们学佛的人,认为到了既然人也空、法也空,我用不着修嘛,本来空的嘛!本来空就算了。那么因果也空啊,什么因果报应、六道轮回都没有,空嘛!这种观念在佛学叫做“恶取空”,搞错了,抓住空——错了。所以一切佛讲,有这样见解的人,“佛说为不可治者”,就是没有办法救药的人。
最后告诉我们,所以佛法里,“应知诸法,有空不空。”有空与不空的道理呦!“由此,慈尊说前二颂。”由于这个道理,所以弥勒菩萨前面说过两个偈子,我们现在归到前面两个偈子,我们都念过了,这个讲中道义的,这是弥勒菩萨说的。
那么现在我们了解了一个道理,所谓我空、人空,证到了人空,这还不是理论哦!证到了人空相当难哦!不是你观念觉得“哎呀我本来不存在”,这个是理论、抽象的佛法、理念境界。所谓证到人空的时候,随时觉得没有这个身体的存在了。分两种:证到人空(我空)的人,一种是感觉没有了。譬如假定打坐在这里,大家你们坐在这里,都有个气脉在动啊、身体动啊,那谈不到了,人空,空都谈不到了。所谓气脉等等发动是怎么?动到的结果啊,就是绝对的健康了可以说,四大各归本位了;动到了结果,身体感觉没有了,身体就空了。这个是身体空了。身体空了当然没有昏沉了,也没有散乱了。我们大部分坐在那里你看,又点头、又睡觉,这个都是身体的关系。你意识想它不睡做不到耶!他在那里还是这个样子——他在昏沉。身体关系,完全是身体关系。那么四大气脉通了以后身体完全空了,这个时候你如何呢?大部分第六意识分别不大起了。如果第六意识分别完全不起,就是普通讲妄想完全不生,一片真空的境界,这个时候觉到我空了。是究竟道吗?这样嘛,初果的、初步的罗汉有一点希望了。还只能够是这样。这就是叫做——讲明白一点把的道理、把实际功夫告诉你们——这叫做预流向。预流,就是说你候补的,佛学讲预流就是候补。“向”,有候补罗汉、初果罗汉的资格,预流向。还不是真的证到。
真证到完全人空,进一步的人空有实际的功夫的话,换句话你坐在那里,不但你自己感觉到没有这个身,别人看你也没有这个人在这里,这个地方空的。那也还没有成佛哦,不过是罗汉境界。这个罗汉里头是初果还是四果呢?那不在乎你这个功夫,这个功夫外道也可以做到,不是做不到的。你人坐在这里,进来一看没有这个人,外道也做得到啊!换句话,修别的法门也可以到达这个境界
。那么你得道没有得道,问题不在这里,就看你第六意识、心意识里贪嗔痴慢疑有没有。虽然功夫到达了身体也空、我空的境界,但是你贪嗔痴慢疑照旧是有哦!所以道不道在心,不在外面。你功夫再高,入魔越深。道理不清楚、见地不清楚,可以说你功夫再高是入魔越深。所以道家学密的,不是我批驳,我自己也在学密修道的,都经验过。为什么?我经历了,结果晓得修道学密从这个入手的人,就是没有办法解脱身见、法见。因为他始终在玩功夫。玩功夫的成果很好玩呐,那做生意一样的,今天赚一块、明天又多一块、后天多一块,那我就比你多十块嘛,你硬是没有钱嘛!无形中那个法见的我慢就起来了,所以这个道理,永远不能证得菩提。很难,非常非常难!
所以证到了空,现在讲这个初步的、初果的罗汉这个空,大的还不讲。其实大菩萨的境界,空就大了,不一定打坐入定,念念随时在空。随时一切的作为,他手在动、在讲话,乃至也在生病、也在走路、也在说笑、也在做什么,跟普通人一样,他的境界念念在空中。不是这个有形的虚空;他是空的,“心无所著处”。那个不是说你打坐起来觉得空,他随时心念提起来,可以把自己转了的。这是菩萨境界的大空,更不同。
话说回来,不管你菩萨境界的空、罗汉的空,这个空的东西这个境界就是有——不是世俗的有、不是世间的有——这就是道。所以叫做不空。空而不空。不空嘛?它是空的。所以不空而空。因此所以你看佛法,五方佛北方是不空如来,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佛法你看的五方佛的配置,一个有智慧的人就懂了,西方寂灭的这一面——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东方呢,出生的这一面、生生不已这一面——琉璃世界,药师如来。但是佛、十方诸佛都告诉我们,东方世界药师如来佛的世界同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一模一样的,不同而已——一个是青光,一个是白光。其实青红黑白光都一样的。所以南方是宝生如来,北方是不空如来,都是相对的。,十方三世诸佛一切佛的佛,。这是讲到空、不空的道理。
相关内容推荐(点击下方蓝字即可阅读)
这一件事你没去做的话,修持上想进步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说要打坐呢?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全书-微信收藏版
假如你抽掉佛法的智慧面向,就只剩下宗教的胡说八道
不论士气如何低落,你都持续地遵循自己的修持进程,不中断也不减少
绵密愉悦精进
关注公众号,发送括号内文字免费下载书籍资料
20部著述及视频资料
(经论)
蕅益大师著述全集(蕅益大师)
205份 憨山大师文集(憨山大师)
初祖达摩至六祖著述()
邱阳创巴仁波切书籍内容(邱阳创巴)
顶果钦哲法王书籍(顶果钦哲法王)
南禅七日全集,微信收藏版(南禅七日)
宗萨钦哲仁波切书籍及开示内容(宗萨)
楞严经全文录音资料(楞严经)
您可输入其他关键词内容,亦可直接跳出所需内容
最后,谨以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第三品「发愿」中的诗偈来做为回向:
轻蔑我者、恶待我者,甚或责怪、诽谤我者,
愿此等众、尽皆成就、证悟福德!
愿我护佑、无护佑者,愿我指引、修行旅者。
欲渡河者、愿为其舟、其筏、其桥。
何人渴望着陆、愿我为其小岛;
何人祈求光明、愿我为其灯火。
何人必须休憩、愿我当其寝床;
何人需要仆役、愿我当其奴隶。
愿我为那如意宝、富裕充足一宝瓶,
利益他人之语言、治愈病痛之灵药;
愿我是那奇妙树,满足众愿之母牛。
犹如大地与元素、等同虚空遍常在,
愿为无量有情众、恒为地基与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