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联系方便,或者经不起孩子的软磨硬泡,家长们纷纷给孩子配备了手机。然而,手机的“副作用”显而易见,孩子的课余时间已经完全被手机占领,甚至上课时都会偷偷拿出来瞄一眼,不少学校直接下了禁令:不准带手机进校园!的确,不仅学习受影响,在家里,家长们也发现那个乖巧可爱、撒娇卖萌的宝贝儿子、宝贝女儿哪去了?
不行,得把孩子从“手机”那儿抢回来!可是,家长们又犯了难:该怎么“抢”呢?现在的孩子脾气大,一不注意就翻脸啊。别急,小编为您收集了以下一些方法,家长朋友们可以试一试。
手机危害大 家长要下决心
家长们都知道孩子用手机有很多坏处,那到底有哪些危害呢?
01
成绩直线下滑
只要有手机的学生,无一例外成绩下降或成绩较差。只要有手机,就一定会想时时玩弄,根本不会去听老师讲的知识。迷恋网络玄幻小说、打网络游戏……极易上瘾,根本无法控制。
02
考试作弊,带坏学风
用手机软件可迅速搜出试题答案,所以在做作业或考试时,有的学生就通过手机作弊,欺骗家长,欺骗老师。这种不劳而获太轻松,学生认为找到了捷径,课上精力分散,学习不认真努力,有的学生甚至用手机互传作业答案。
03
色情泛滥,腐蚀心灵
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上大量传播的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污染社会环境。青少年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学习的黄金期和生理、心理的躁动期,加上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弱,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手机色情的诱惑,进而沉迷其中。
04
身体虚弱,近视成灾
中小学阶段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一旦沉迷于网络世界,使新陈代谢、正常生物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还容易诱发他们青春期自闭症、青春期孤独症等心理疾病。同时,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生率更是高达50%至60%,近视人数连年攀升,玩手机对眼睛的危害是很大的,往往会造成孩子的假性近视,引发很多其他的眼部疾病。而近视眼对考大学选专业也极为不利,受到很多限制。
05
带坏他人,互相攀比
学生使用手机收发短信,看小说,玩游戏,在宿舍深夜不睡,甚至三五成群一齐玩游戏,带给同班或同宿舍同学巨大诱惑,父母不给买、他们也想方设法弄手机,影响一片。同时,因为羡慕别人有手机,也会让孩子不择手段购买,可以谎称学校收费,可以从一日三餐中省,甚至因没钱买新手机,产生了偷盗行为。
06
性格冷漠,亲情疏远
一个班的学生往往建多个群,每个群里都有好多同学在线,乱七八遭聊得不亦乐乎。互传作业答案,互相介绍玩游戏的经验,却和家人交谈得少了。好不容易过周末或放假回来了,父母都想着跟孩子多说几句话,可是孩子都自顾玩着手机,手机成为亲情杀手。
手机要用好 家长须讲策略
成年人都把控不了的手机,把它交给自控能力弱、好奇心强、贪玩心大、正处在学习知识关键时期的中小学生,往往就是给了他们一剂精神鸦片,让他们颓废一生。
如果孩子已经成为“手机控”,家长千万不要突然阻止孩子接触手机,因为这样会让孩子产生反抗情绪。而且这种“围堵”的方式,只会让孩子对手机产生更浓厚的兴趣,难以获得良好的效果。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给孩子恰当的引导和规定。
01
提前达成协议
每次在给孩子玩手机前,先跟孩子达成协议,比如做完作业或者做完家务,才能玩一次手机。家长应该给手机设置密码,并且严格执行协议,不讲“价钱”。
02
控制使用时长
等孩子满3岁后,可以适当玩手机,但要控制好时间,每次10分钟。如果孩子要看动画片,每周只能看一集,因为每集动画片可能要15-30分钟,甚至更长。
03
选择优质内容
最好单独留出一个手机,把里面的电影、游戏全部删掉,关闭上网功能 ,专门下载一些适合小孩看的动画片或者音乐,避免孩子连续看视频,反复玩游戏。
04
选择合适场所
吃饭时、睡觉前,不要让孩子玩手机,此外,在等车时、旅途中,尽量不要让孩子玩手机,以免让孩子养成在等待时玩手机的习惯。日常也不要把手机当成安抚孩子的工具,建议饭后、休息时给孩子玩一会。
最重要的,家长们应该以身作则,正确引导孩子不玩手机!
有的父母抱怨孩子沉迷玩手机,但自己却也是不折不扣的手机迷,这种情况就如同“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孩子的很多行为其实都是模仿大人,仔细想想孩子第一次接触手机,是不是通过你的行为示范,甚至主动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