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微信公众号,及时获取最新最热的影视资源!
《湮灭》改编自《遗落的南境》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湮灭》,作者杰夫.范德米尔凭借该小说,成功拿下2014年星云奖,打败了同年入围该奖项的《三体》。很多人为《三体》打抱不平呀,陈老师认为,入围靠实力,拿奖看运气。《湮灭》和《三体》都是很牛X的作品,只能说评委更喜欢古怪惊悚的《湮灭》。
今天聊的《湮灭》,陈老师几年前看过原小说,认为电影版本改编得已经是很好了。
电影剔除了小说中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支线故事,结合后两部《当权者》和《接纳》,把小说《湮灭》没交代的谜题,在电影中具象表达出来,再加上视觉艺术上的呈现,可谓是美轮美奂,又不失文艺腔调。
明年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湮灭》提前占座了。
警告:以下内容严重剧透!
【科幻设定的亮点】
生物变异在以前的影视作品十分常见,无论是生物实验还是外星的有毒环境,都是单方面的变异。由环境中的(如异形契约中众人登陆巨人母星时受到生化而产生的病变)或者其他生物体携带的(各种僵尸,病毒类型)各种成分,与自己本身有机体产生反应最终导致病变。
《湮灭》中,变异是一种双向的,甚至多向的,比如长着鲨鱼牙齿的鳄鱼,人体形状的树。各种生命体由于DNA类似折射的效应,基因融合在一起,看似一个种类的物种,在不断生长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基因,从而也会产生不同形态,比如那些不同形态但长在一起的花草,当然也包括探险队的成员们。
总之,这是一个很文艺的设定,正如片中所说,我是你吗?你是我吗?不管克隆也好,还是没被克隆也罢,每时每刻基因的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女主已经不是开始探险时的她了。
【影片的开放式结局】
莉娜的丈夫凯恩是其中首位到达灯塔的人,在那里他无限接近“闪光”,越靠近灯塔被复制、折射发生异变的概率就大大增加,同时也大大加快。在片中就出现了一个他的“复制体”。
寻找队友时,莉娜在远离灯塔的地方看到了一只鹿角明显被折射过的鹿,见证了它被复制(从身体里分裂出来)的瞬间,由此可以推断,即使不进入灯塔洞穴仍会发生复制。
复制体在电影中的设定是一种在物种基础之上进化的更高等物种(能够自动学习复制完善自身),“闪光”区域的扩散则使这种“进化”呈现出无法逆转的趋势。
在莉娜的视角中,我们从摄像机的视频里看到了凯恩拉开磷弹,然后一个和他一模一样的人出现在了镜头中。
根据莉娜的经历和视频内容来推测,凯恩很可能是先进入了塔底的洞穴,然后被滴血复制,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无意中完成了复制的过程。(回到家中的凯恩复制体近乎一模一样,莉娜没有看出破绽)
但这并不是所谓凯恩的主要理由,在那种情况下我想无论是谁,在还未山穷水尽的时候,也不会因为有人复制了自己,然后balabala一大堆一言不合就拉磷弹了吧。
唯一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在当时凯恩就已经受到了不好的变异,要忍受着从体内传来的剧痛,而完成复制的复制体又向他传达了关于“复制”的事情。
参照之前队友的“症状”,凯恩知道自己在走出去之前就会死掉,而且体内还不知道会出现什么鬼东西,此时已经生不如死的他就请求复制体代替他出去。
“如果走出这里,你去找莉娜。”凯恩在视频中这样说道,紧接着做了个痛快的了结。
但当复制体离开“闪光”回到“家中”的时候,却不适应外面的环境,吐血抽搐,器官衰竭,可能还有点精神混乱。(是不是在讽刺环境问题呢?)
莉娜受到“凯恩”濒临死亡的刺激,决定跟着小队前往“闪光”的灯塔,这就有了本片的故事。
《湮灭》开放式的结局使很多人都在怀疑,莉娜出来之后已经成为复制体,已经变成外星人,这对外星“假夫妻”将对地球发起“攻击”。
但其实不是,
如果你是外星人的话,会把没有必要毁掉的自家灯塔总部给烧掉吗?
故事的真相是,莉娜展现的回忆是真实的,她真的烧了复制体烧了灯塔,但她在“闪光”区域里同时也发生了折射(变异)。
莉娜灵魂出窍般地看着“星团”,金色的瞳孔很可能是在呼应片尾,暗示着即使她没有被复制,仍然还是会被“闪光”所影响。
莉娜之所以没有事,是因为她到目前为止受到的折射都是无害的(长着多种鲜花的植物、被折射后的熊和鳄鱼异常顽强的生命力,就是所谓的无害/好的折射),完成了“进化”,最后拥抱时瞳孔变幻的颜色也代表了这点。
但“折射”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她的思想,促使她接受了这种变异。
所以在被罗马克斯(本尼迪克特·王饰演,也就是那个穿着防护服问问题的胖子)审问的时候,怀着爱与愧疚,她没有揭露丈夫凯恩已经是复制体的事实。
因为这种复制、折射的变异是一种趋势。
外星人在电影中至始至终从未真正地出现过,这个推论只是罗马克斯对于用莉娜血液中的DNA复制出来的复制体的看法。
所谓的“闪光”并不具有智慧,它只是一种与地球环境格格不入的外星物质,在机缘巧合之下坠落到地球,具有同化环境、变异复制使物种发生演变的能力。
所以莉娜对罗马克斯说:
“我觉得它什么也不想要,它没有摧毁,它改变了一切,它制造了一些新的东西。”
就像是40亿年前诞生生命一样,这是另一场物种演变的革命。
直至最后,“闪光”所带来的复制和折射的影响也未曾消失。(莉娜在“闪光”中明显由折射形成的纹身还在、疑似变成树人的队友没有回来、凯恩的复制体存活)
表面上中心灯塔被烧,“闪光”区域消散,被复制折射的动/植物们消失,一切都已经恢复正常。
背后其实暗流涌动,大规模的衰败是由于“闪光”区域“保护罩”的消失,区域内变异程度深的东西(例如水晶树)突然间面对地球相较为“恶劣”的环境时,水土不服通通消失。
而“闪光”在被大火破坏的那一瞬间,就已经开始大量地涌入其他地方,四溢其能量,扩散全球,潜移默化地改造着所有的动植物和环境。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凯恩的复制体在“闪光”区域消失后,反倒好了起来──他在不断扩散的“闪光”中获取完善了自身的系统,适应了地球如今的环境。
南境的研究员们都误以为莉娜已经消灭了“闪光”,殊不知,在不久的将来,地球将成为新的“闪光”。
【对原著进行了哪些改编】
《遗落的南境》有三部,《湮灭》是第一部,第一部专注挖坑,挖了很多坑,都需要在第二第三部慢慢填上。换一种说法就是,《湮灭》在情节推进上是其次,最主要的是交代背景和营造“氛围”。希区柯克说:最的不是炸弹那一刻,而是大家相视等待炸弹的氛围。作为非科幻迷的普通读者,我理解《遗》超越《三体》获得星云奖可能就在于它对这种诡异、恐惧和玄幻氛围的渲染,更准确地说《遗》是一部志怪小说。但小说归小说,当把一个缺乏戏剧冲突的故事搬上荧幕,如何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吸引观众不走神还是有相当的难度。
电影最终还是对原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变(据说导演承认自己没有读完原著。。orz)。平心而论,我真是庆幸电影做出了这种改编,至少坑基本都被填上了,一部电影自己能自圆其说,不至于让你在结尾开始拉字幕的时候一副what the f**的表情,觉得导演除了勾引你看续集没干其他事。这么说吧,《湮灭》小说情节可以几句话概括:生物学家为丈夫进入X秘境,在地下塔里发现流动的苔藓生物(爬行者)在书写鸡汤文字,而且整个地下塔是一个活体。为了解密,生物学家又去了灯塔,发现灯塔里有以前灯塔管理员的照片和科考队员的日记,哦还有心理学家领队是个bitch,结束!可是留得坑太多了,地下塔是啥?爬行者是啥?鸡汤文字什么含义?灯塔管理员有什么关联?日记记录了什么?回来的丈夫为啥失忆?心理学家领队为啥如此阴险毒辣?基本一个坑都没有填。如果电影忠实原著,把这些问题都留到续集,我觉得观众可以把电影院拆了。有兴趣的看看小说第二三部,发现脑洞大到无法收住,相比之下第一部除了造势放烟幕弹,啥都没交代。
我觉得电影开始对X秘境作用机理的交代还是不错的。DNA之间的reflection,随着五名科考队员的深入而得到揭示。X秘境里的生物之间会通过DNA的相互映射而产生稀奇古怪的杂交物种,比如长着鲨鱼牙齿的鳄鱼,头上长梅花的梅花鹿,长成人形的植物,同株开出百合玫瑰的鲜花,咬死人继而发出人类声音的灰熊。。。所以当物理学家发现自己手臂开始长出藤蔓,精神开始崩溃。如果电影按照这个套路再深挖下去,可能故事逻辑更连续和一致。但是后来电影又被毫无铺垫地带回原著,原著第二三部交代X秘境最主要的作用机制是对生物体进行克隆复制。所以导演才设计了灯塔里Kane自焚后随即又出现了一个Kane,Lena盯着白光看又复制了一个Lena两人“共跳现代舞”的场景。导演对原著的致敬却让观众觉得非常突兀。另外DNA的reflection在片里真是深究不得,有机体之间reflection也就算了,为啥非生物体的冰冻海水也reflect了树木的形状DNA,长出沙滩冰雕的既视感呢?
电影把五个女性科考队员的消失处理成《无人生还》的节奏也是对原著的有益改编。原著中队员的冲突更多是人性使然,说得更确切一点,是心理学家的小阴暗。语言学家还没进X秘境就怂了退了,人类学家是被心理学家当成对付地下塔怪物的挡箭牌牺牲了,勘探员被心理学家离间和Lena产生间隙,在Lena变异后有意射杀Lena结果被Lena一枪毙命。原著这么设计情节有其道理,因为后面交代心理学家领队是X秘境里地外生物的带路党,她希望带着源源不断的科考队员来献祭。但电影说不了那么多所以然,于是把其他队员的消失处理成秘境里其他生物的攻击,一个在野外被变异灰熊咬走,另一个在破败民宿精神崩溃被灰熊攻击,接着一个发现自己被藤蔓附身,生无可恋,然后领队直接在地下塔被白光湮灭,只剩下主角光环闪耀的Lena在灯塔孤军奋战。这么处理至少场景丰富了很多,给观众的感官带来不同的刺激。否则按照原著就一个地下塔,仅有闪着绿光不停流动的苔藓,难免枯燥。
平心而论,电影对X秘境风光的展现还是非常有艺术感的。琉璃幻彩的日光,苍翠欲滴的树荫,人体做拉奥孔状的地洞入口,以及LenaA与镜面LenaB的那段双人现代舞让我有一种黑天鹅重现的错觉。是部用了心改编的电影,弥补了小说情节不足的硬伤,至于观众的观影感受就智者见智了。
【最后把几句很喜欢的话送给大家】
人体细胞会新陈代谢,每三个月会替换一次,旧的细胞死去,新的细胞诞生,新代替旧。将一身细胞全部换掉,历时七年。也就是说,在生理上,我们每七年就是另外一个人。你就是你,你也不是你。
很多事都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像我们的身体,七年,全部都换掉,一个旧的都没有,永远活在成长当中。刹那刹那,都是变化。而我们,其实并不是我们。
遗忘是人的天性,总有一天,你会不再记起他。想想看,我们的躯体日复一日清空着,相信记忆同样无法逃过。
七年一清空,前尘尽作梦幻泡影。再多重峦叠峰,也无法阻挡这来自生命本原的潜流。
关注微信公众号:陈老师的影视局
发送剧名【湮灭】即可获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