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大圣孙悟空,身如玄铁,火眼金睛,长生不老,还有七十二变!……”这是一代人记忆中的大英雄——孙大圣。虽然他不曾真实的从书中走出来,但一提这个名字,就感觉两耳生风。然而这位童年记忆中的大英雄战斗力究竟如何呢?看了知乎答友风染丛林的回答,或许你会有新认识!
行者骂道:“这个大胆的毛团!你能有多少的年纪,敢称南山二字?李老君乃开天辟地之
祖,尚坐于太清之右;佛如来是治世之尊,还坐于大鹏之下;孔圣人是儒教之尊,亦仅呼为
夫子。你这个孽畜,敢称甚么南山大王,数百年之放荡!不要走!吃你外公老爷一棒!”
化胡为佛,是道教当中的一个典故,认为太上老君化身释迦摩尼佛,点化众生,并且……观
世音菩萨当时就在旁边听着,但她居然默认了……
从某种意义上,其实我个人怀疑,就连太上老君可能也只是一个马甲、化身,只不过是太清
比较出名的一个马甲,真正的太清,说不定还在三十三天外的大罗天自在逍遥呢。
也就是说,太上老君(或者说太清),是毫无疑问的《西游记》世界最强者之一,但即使是
曾经开天辟地过的太清,也远远不是最强,因为在他之上,尚有一位玉清元始天尊在……
道理很简单,因为《西游记》的世界,其实是曾经开天辟地过很多次的。
诗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原文很长,但大致意思就是西游记的世界观当中,天地也是有寿命的,每十二万九千六百年
便会重新开辟一次,太清是这一次天地的开辟者,但不是每一次天地的开辟者,事实上,玉
清元始天尊便是诗文当中的盘古。
元始天尊,其元始的意思就是最初、最开始的,元始天尊,便是道教当中对于盘古的称呼。
所以,我特意没有说太清便是盘古,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必须要分清楚一件事,那就是
西游记的世界当中,并不仅仅只有一位开天辟地之祖。
但是,如果理清楚了西游记的世界,每十二万年开辟一次,那么另一个始终存在争议的人物
——玉帝就变得很可疑了。
可以发现,玉皇大帝其实是经历了上千次天地开辟的苦修,才得享这三界共主的尊位的,如
此长的岁月,玉帝真的像看上去的那么弱吗?
说实话,我吃不准。
因为西游记的世界观,是吴承恩对于明代官场的模仿来写的,而没有经历过系统逻辑学习的
古人,对于逻辑的严谨性其实是没有什么感觉的。
在他的想法当中,皇帝地位尊崇,但动起手来,自然不可能和武将相比,
所以,玉帝的真实战斗力如何……
真的不好说,所以,只能说是存疑。
至于如来,无需多言,如来的强大毋庸置疑,是属于毫无争议的最强者之一,
我就不必多说了。
那么,西游记世界的最强者行列、战斗力天花板已经确定了,就是三清和如来等寥寥几人,
那么,我们现在就可以开始估算猴子的战斗力究竟是个什么档次的了。
首先,在我看来,猴子的战斗力其实是分为好几个阶段的,并不是完全一致,大闹天宫前是
普通版本、大闹天宫时是狂化版本、大闹天宫后是加强版本。
大闹天宫前,自封齐天大圣的时候,猴子的对手都是谁呢?
巨灵神:巨灵神抵敌他不住,被猴王劈头一棒,慌忙将斧架隔,
呵嚓的一声,把个斧柄打做两截,急撤身败阵逃生。
猴王笑道:“脓包!脓包!我已饶了你,你快去报信!快去报信!”
哪吒:三太子与悟空各骋神威,斗了个三十回合。那太子六般兵器,变做千千万万;孙悟
空金箍棒,变作万万千千。半空中似雨点流星,不分胜负。原来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乱
之时,他拔下一根毫毛,叫声“变!”就变做他的本相,手挺着棒,演着哪吒;他的真身,
却一纵,赶至哪吒脑后,着左膊上一棒打来。哪吒正使法间,听得棒头风响,急躲闪时,不
能措手,被他着了一下,负痛逃走;收了法,把六件兵器,依旧归身,败阵而回。
玉帝即命工干官——张、鲁二班——在蟠桃园右首,起一座齐天大圣府,
府内设个二司:一名安静司,一名宁神司。
后者数量词太多,很多人估计都当做凑数的龙套了,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的话,
就足够惊出一身冷汗了。
虽然四大天王看上去比较龙套,但不要忘了,
他们其实是天庭镇守第一重天的东南西北四天门的镇关大将。
二十八宿:角木蛟,亢金龙,氏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斗木獬,牛金
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貐,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毕月
乌,觜火猴,参水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我不说别的,我只说一个,后来西游路上的黄袍怪就是二十八宿当中的奎木狼。
当然了,之后二郎神就来了,作为天庭最出名的战将,
猴子第一次遇到了足以和自己斗的旗鼓相当的对手,甚至是隐隐处于下风。
原文我就不贴了,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之后太上老君一个金刚镯,直接打的猴子摔了一跤,
随即哮天犬乘机咬住了猴子的腿,猴子一时挣脱不开,梅山七怪便转眼锁了猴子琵琶骨。
圆陀陀,光灼灼,亘古常存人怎学?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颗摩尼珠,剑戟刀枪
伤不着。也能善,也能恶,眼前善恶凭他作。善时成佛与成仙,
恶处披毛并带角。无穷变化闹天宫,雷将神兵不可捉。
《南游记》的主角华光,俗称的“马王爷三只眼”……
当然,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太乙雷神应化天尊,灵官部正神。
行者嚷道:“如来!我师徒们受了万蜇千魔,千辛万苦,自东土拜到此处,蒙如来吩咐传
经,被阿傩、伽叶掯财不遂,通同作弊,故意将无字的白纸本儿教我们拿去,我们拿他去何
用!望如来敕治!”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
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
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
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
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
世人总是对于太过容易获得的东西过于轻视,反而是千辛万苦得来的东西,纵然价
值不高,也会倍加爱惜,若是没有这九九八十一难,怕是真经无人看重,
这也正是所谓“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的原因。
只是猴子不说,因为这样一来,如果一路之上,他火力全开之下,除了一个大鹏鸟,还有
一个可能的牛魔王以外,还有哪个妖王能跟他走三五个回合?
九九八十一难又要怎么凑齐?
所以,在我看来,猴子在西游路上的一切战绩,几乎都当不得真,不过,仅有一次战
绩,我认为很值得说道。
镇元子此人,其实算得上是仅此于三清如来这类最强者的人物,在他面前,猴子是在西行
路上罕见的真正吃瘪了。
那行者没高没低的,棍子乱打。大仙把玉塵左遮右挡,奈了他两三回合,使一个袖里乾坤
的手段,在云端里把袍袖迎风轻轻的一展,刷地前来,把四僧连马一袖子笼住。
碾压,彻底的碾压,近乎如来降服猴子一样的那种碾压。
但是,如果仔细研究镇元子的身份,我们就只能叹息:“输的不冤”。
当日镇元大仙得元始天尊的简帖,邀他到上清天上弥罗宫中听讲混元道果。大仙门下出的
散仙,也不计其数,见如今还有四十八个徒弟,都是得道的全真。当日带领四十六个上界
去听讲,留下两个绝小的看家:一个唤做清风,一个唤做明月。清风只有一千三百二十
岁,明月才交一千二百岁。镇元子吩咐二童道:
“不可违了大天尊的简帖,要往弥罗宫听讲,你两个在家仔细。”
我们之前已经说过了,元始天尊,也就是盘古,是隐隐的西游世界最强者,但镇元子在元
始天尊面前是如何呢?
在元始天尊面前,镇元子是一个可以有资格在上清天弥罗宫作为坐邀讲师加入的人物,这
是一种何等难得的资格呢?
我们可以通过猴子的话,来侧面说明去上清天弥罗宫听讲是一种何等难得的事情。
三藏道:“令师何在?”童子道:“家师元始天尊降简请到上清天弥罗宫听讲混元道果去
了,不在家。”行者闻言,忍不住喝了一声道:“这个臊道童!人也不认得,你在那个面前捣
鬼,扯甚么空心架子!那弥罗宫有谁是太乙天仙?请你这泼牛蹄子去讲甚么!”
请注意猴子的话,猴子讥讽镇元子是“太乙天仙”,所以“请你这泼牛蹄子去讲甚么!”难道说
是猴子看不起太乙天仙的身份吗?
显然不是,因为,即使是猴子自己,其实也是太乙天仙。
太子道:“原来是你不知!他还有一个大徒弟,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上方太乙金仙齐天大
圣,如今保护唐僧往西天拜佛求经,是普陀岩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劝善,与他改名,唤做孙
悟空行者。你怎么没得做,撞出这件祸来?”
妖邪道:“你认得他是谁?”鳜婆道:“我当年在东洋海内,曾闻得老龙王说他的名誉,乃是
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混元一气上方太乙金仙美猴王齐天大圣,
如今归依,保唐僧往西天取经,改名唤做孙悟空行者。
他的神通广大,变化多端,大王,你怎么惹他!今后再莫与他战了。”
镇元大仙对他的童子道:“莫哭!莫哭!你不知那姓孙的,
也是个太乙散仙,也曾大闹天宫,神通广大。”
福禄寿三星道:“你这猴儿,全不识人。那镇元子乃地仙之祖,我等乃神仙之宗;你虽得了
天仙,还是太乙散数,未入真流,你怎么脱得他手?”
在狮王、象王、大鹏一战中,就曾在正文中直接明言:
“那三藏肉眼凡胎,不知是计;孙大圣又是太乙金仙,忠正之性”。
如果说孙悟空是鄙视太乙天仙,对其不屑的话,那么,自己也不过是个太乙仙的孙悟
空,岂不是也把自己给骂进去了?
而且,里面还有一个古怪的地方,无论是神仙还是妖怪,虽然都认可孙悟空是个太乙仙,
但对他的是,有时称其为太乙散仙,
有时却有称其为太乙金仙、又或者混元一气上方太乙金山。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涉及到一个西游记所处的明代理所当然的认为是常识、
我们却大多不知晓的一个东西。
“太乙非正门,三清称大罗。”
太乙仙,其实就是对于一切并非传承自三清门下而成仙者的称呼,福禄寿三星鄙视猴子
是“太乙散数”,其实就是在说:“你猴子是旁门左道出身,不是三清正统,不入真流”。
举个例子,猪八戒,其实就属于是三清门下的正统弟子出身,正儿八经的道门真传。
那怪道:你错认了!这钯岂是凡间之物?
相持取胜有何难,赌斗求功不用说。
何怕你铜头铁脑一身钢,钯到魂消神气泄!
这脸打的真痛。
不过,从那句“不可违了大天尊的简帖,要往弥罗宫听讲”来看,很明显,镇元子的身份终
究是不如元始天尊的,虽然是接近最强者的行列,但终究不是真正的最强者之一。
然而,若是因为上面的那些事例,你就觉得猴子其实没那么强的话,那你就错了,猴子其实
真的很强,他的不强,仅仅是针对于那些最强者行列而言,
我的话并非是放嘴炮,而是有铁板一样的事实证明的。
混元一气上方太乙金仙!
这是反复出现在对于猴子的评价当中的词汇,那么,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概念呢?
明朝盛行“天地神人鬼”的五仙说法,也就是吕洞宾对于仙人等级的评价:
天仙,地仙厌居尘世,用功不已,而得超脱,乃曰神仙。神仙厌居三岛而传道人间,道上有
功,而人间有行,功行满足,受天书以返洞天,是曰天仙。既为天仙,若以厌居洞天,效职
以为仙官:下曰水官,中曰地官,上曰天官。于天地有大功,于今古有大行。官官升迁,历
任三十六洞天,而返八十一阳天,而返三清虚无自然之界。
神仙,神仙者,以地仙厌居尘世,用功不已,关节相连,抽铅添汞而金精炼顶。玉液还丹,
炼形成气而五气朝元,三阳聚顶。功满忘形,胎仙自化。阴尽阳纯,身外有身。脱质升仙,
超凡入圣。谢绝尘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
地仙,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道,止于小成之法。
不可见功,唯以长生住世,而不死于人间者也。
人仙,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信心苦志,
终世不移。五行之气,
误交误会,形质且固,八邪之疫不能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
鬼仙,阴中超脱,神象不明,鬼关无姓,三山无名。
虽不轮回,又难返蓬瀛。终无所归,止于投胎就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