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奇幻小说> 浙江小小说巡礼 | 汝荣兴:幽默与哲思的融合

浙江小小说巡礼 | 汝荣兴:幽默与哲思的融合

2021-07-31 16:10:29


原载《福州晚报》(1999年3月12日),《小小说选刊》1999年第11期转载;收入《'99中国年度最佳小小说》(漓江出版社,2000年1月)、《中国当代微型小说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8月)、《微型小说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4月)、《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微型小说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12月)等多种选本;并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四年制初级中学语文自读课本《我在北极光下》(2001年5月)。本期微信小编奉上该篇的全文及其相关评论,供读者品读。





汝荣兴


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理事,已在国内外400余家报刊发表小小说作品1000多篇、小小说评论300多篇,出版有《汝荣兴哲理小小说选》《母亲节的康乃馨》《关于克隆人的深度报告》《送花姑娘的情人节》等11部小小说作品集和小小说评论集《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名篇赏析》,并主编有《感动你一生的微型小说全集》等多种选本;曾入选由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社、《小小说选刊》编辑部等联合评定的“中国当代(1982-2002)小小说风云人物榜”,获“小小说星座”荣誉称号;现供职于嘉兴教育学院。

浙江小小说作家


1
评论


幽默与哲思的融合

当代小小说百家之汝荣兴论


杨晓敏

浙江的汝荣兴,是一位集编、写、评于一身的三栖小小说作家,他的小小说有着自觉鲜明的文体意识。从艺术风格上讲,从初始的无意识的“幽默”,到后来有意识地寻求“幽默”与“哲思”的最佳结合,汝荣兴慢慢为自己的小小说写作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定位。他融哲思于幽默的小小说作品,深得广大读者朋友的喜爱。


现实创作中,幽默极不易把握,油腔滑调显得肤浅,有胳肢人之嫌,太过一本正经又难以带来风趣的效果。将哲思融于幽默小小说,则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这个矛盾。幽默的语言和情节外壳,承载的是厚重的哲思内核,这样的作品往往能兼具轻灵与厚重,读来灵动有趣,掩卷则回味无穷。


兼具哲思意味的幽默自然不是浅层次上的滑稽搞笑,它来自于一个作家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切洞察,对事物本质的犀利透视。唯其如此,才能寓沉重于轻松,化严肃为风趣。它可以一针见血似的针砭时弊,却不给人以刀光剑影的凛冽之感;它带给人的常常是轻松会心的笑,是笑过之后带泪的沉思。擅长幽默文风的小小说作家,须有一颗睿智的大脑、一份悲悯的情怀。


汝荣兴的小小说《白宝石》《策划大师》《关于克隆人的深度报告》《怪菊》等作品,或对人性深处共有的弱点以善意的嘲讽,或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以无情针砭,或奇思妙想表达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隐忧……这些作品无不表现出作家一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轻松有趣的阅读中,带给人以种种深层思考。


《白宝石》是汝荣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作品。该小小说描写了一段近似于朋友之间的日常恶作剧——甲要给“我”讲关于一块白宝石的故事,因为在常人的思维里,白宝石是极为少见的,这在无形中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当然也勾起了读者的好奇心。在接下来的书写中,甲慢条斯理故布疑阵,“我”步步紧问直想要一个故事的核心结果,而最后的情节发展却让人啼笑皆非:甲的故事里连白宝石还没有出现就莫名其妙地结束了。


“你——你原来是在耍我?!”


“你为什么会被耍?我们的生活中为什么总有人会自觉不自觉地去相信自己原本并不相信的东西?”朋友甲在回赠我两个问号后,意味深长地嘿嘿笑出了声。


作品到此结束,细思却没有结束,因为,甲有力的两问及意味深长的笑,会让每一个读过此文的读者深思。随波逐流的从众心理,害死人的好奇心,惯常思维定势导致的短暂“智障”,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常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与尴尬,却又每每让人屡教不改,为什么?人性深处共有的弱点导致。


或许,作品前半段的刻意蓄势与后面的意外结局,显得头重脚轻极不搭配,但正是这种结构的失调,带来了一份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朋友甲最后一段哲思性的总结,则让一段无厘头似的恶作剧瞬间变得深沉厚重。此篇小小说正是幽默与哲思结合的极好例证。


人常言生财有道,在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商业社会,智慧就是金钱,一个好的点子有时可以让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汝荣兴笔下的“策划大师”,靠着所谓的给人策划出卖新奇点子而发财,过上了颇为富裕的生活。然而,他给人提供的不过是一些投机钻营的歪门邪道。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这样的策划大师竟然被某些人极力推崇。文中的“我”做服装批发生意受挫,不惜花大价钱从“策划大师”那里买来一个好点子,原本想着算计人却被人算计,最后便落得一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策划大师》行文从容,不动声色的平静讲述中,透出浓浓的幽默味儿,尤其对两个人物形象的惟妙惟肖刻画,让人读后忍俊不禁。“我”病急乱投医,对所谓的策划大师毕恭毕敬;策划大师樊大新一副志在必得的高人模样,却是不折不扣的金钱主义者,更是一个“庸医”。两个人一唱一和,上演了一出讽刺意味十足的商业喜剧,也给人一份警示:在这个社会上,那些投机钻营坑蒙拐骗的人,或许会一时得逞得利,却终究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人无诚信则无法立足社会,商无诚信终究是死路一条。


《关于克隆人的深度报告》类似于一篇科幻小说,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双面影响剖析得淋漓尽致,读后让人有触目惊心之感。无疑,在我们生活的星球,人类是其主宰者,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就如此篇小小说中的那位W教授一样,竟然可以克隆出一个以假乱真的克隆人,克隆人无论从外观还是从内在的思想情感都与真人无异,他甚至可以代替W教授去参加国际会议,并自行写出一篇质量足以乱真的会议报告。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埋下种种隐患。小说中的克隆人最后竟然私欲大发,要置他的发明人W教授于死地。


作品的结尾,克隆人的阴谋虽然没有得逞,却给人带来一份沉重的思考与莫名的冷意。如何对待科学的发展,如何利用科学来造福人类而避免它给人类带来灾难,也许不仅仅是在实验室的科学家们要考虑的事情,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汝荣兴的写作视角颇为宽泛,笔触深入到社会的角角落落各行各业。小小说《怪菊》塑造了一位德艺双馨的老画家形象。


“魏老是个画家,魏老画的菊花,曾让许多人想从纸上折下来插在花瓶里。”开篇三言两语,简洁明了,把魏老画技之高给描绘了出来,也为下文故事的波澜迭起作了一份铺垫。技艺如此高的画菊名家,也难抵岁月带给他的侵蚀,当他年老力衰,笔下再也画不出先前的菊时,魏老顺应天时知难而退,偶尔受人之托给人画一幅画儿,也要告诉人“此画只可作纪念,万不可示人”。然而,阴差阳错,他无意中画废的一幅菊图,最后被命名为《怪菊》,流落到市场上竟被炒到五万美金。不过,作品的结局,却是魏老倾家荡产买回那幅菊图,还将它付之一炬,并从此永远封笔。


在艺术被物质利益绑架的当下,多少艺术家打着艺术的旗号,绞尽脑汁,只为发财。魏老这个人物形象,两袖清风,满身正气,他尊重艺术,也尊重自己。在这个人物身上,寄予着作家对艺术的纯真渴望与向往。一幅废画最终以高价流向市场,这其中又隐含着一份无言的讽刺。


在我的整个小小说创作中,我既追求着幽默,又实践着哲理,同时还在为幽默与哲理的融合努力着。”汝荣兴如是说。显然,这既是汝荣兴的小小说创作追求,更是他小小说的鲜明而又充满着活力的特色。



2
小小说


关于克隆人的深度报告



汝荣兴



W教授悄然克隆出了另一个W教授。

那另一个W教授,是W教授的第101个克隆杰作。而W教授之所以要克隆到自己的头上,是因为他发现自己先前那整整100次克隆虽然都绝对是成功的,所克隆出来的各式各样的“人”也无一不跟基因的提供者是维妙维肖的,但对于克隆人与本人究竟维妙维肖到什么样的程度──具体点说,就是对于克隆人与本人除了外在形体的完全一致外,是不是在思维、情感等内在的方面也全部相同之类的问题,他却还无法获得充分的证据来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而这一类的“充分的证据”,似乎也只有从自己和克隆的另一个自己身上去取得,才可能是真正可靠的,因为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的思维、情感等等,也才可能全面彻底地、细致入微地去与克隆的另一个自己的思维、情感等等作出精密的比较来。

作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W教授有着极为严肃的工作态度和十分崇高的献身精神。又由于对自己的克隆是一次比克隆本身意义更加深远和重大的实验与探索,所以,W教授是在完全保密的状态下具体进行这项工作的,甚至连在自己的夫人面前,他也从来不曾吐露过有关此事的片言只语或者哪怕是一丁点一丁点的风声。而作为对W教授的这一可贵又可敬的实验与探索的回报,是自那另一个W教授被克隆出来之后,经过了在实验室里的成千上万次的反复测试和验证,那克隆人不仅与W教授的外在形体完全一致,而且,他们俩那内在的思维、情感等也是全部相同的——真的,有好多好多回,那另一个W教授都在被测试时准确无误地说出了W教授自己所想要说的话,甚至连W教授的潜意识,那另一个W教授也全能表述得毫无差错!

W教授便因此已拟好了他的最新论文的标题:关于克隆人的深度报告。

不过,W教授并没有急着去正式写他的那篇论文。我们已说过,W教授是位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他对工作的态度是极为严肃的。是的,虽然到目前为止W教授已掌握了足够多的论文证据,但由于那些证据毕竟都是从实验室里取得的,他便觉得还有在实际生活中进一步去考察那另一个W教授的必要。

因此,,经过了周详的考虑和准备,W教授便作出了让那另一个W教授顶替自己去参加那次会议的大胆决定。而且,为了使这一偷梁换柱显得更加的天衣无缝,实际上也是为了使自己的这一实验与探索取得更为圆满的结果,W教授还特意安排自己那位漂亮绝伦的夫人,在她也真假莫辨的情况下随那另一个W教授一起前往会议地点……

此后,令W教授十分欣喜的,是通过由卫星向全球直播的那次会议的实况,W教授看到自己的替身千真万确是里里外外都与自己绝无二致的:那另一个W教授在大会上所作的专题讲演,虽然事先根本没经过W教授授意什么的,但其中的每一句话,所用到的每一个数据,都完完全全是W教授所想说和所想要用的;甚至,那家伙在演讲过程中的一些下意识的小动作——譬如上台前要捧起夫人的额头吻一下,再譬如当台下响起掌声时总要举起右手捋捋自己的头发,又譬如每喝罢一口水后总要推一推自己的眼镜架,还譬如……等等等等——都不折不扣地是W教授所惯用的!

现在,W教授感到自己已完全可以正式动手写那篇《关于克隆人的深度报告》了。于是他便欣然又安然地打开了他的书写电脑……

 然而,就在W教授已将他的那篇论文打印出来,正准备装订成册的时候,他的书房的门却被“砰”地一下撞开了。

进门来的是那另一个W教授。只见那另一个W教授左手臂紧箍着W教授的夫人的咽喉,右手则握着一支直对着W教授的激光手枪。

“你这是……”W教授问。

“我这是要送你上西天去!”另一个W教授回答。

“为什么?”

“为了要叫这漂亮绝伦的女人真正成为我的夫人,为了要让在全球会议上作讲演这样的风光和荣誉只属于我……”

至此,我想您一定在为W教授的安危捏一把冷汗了吧?可不是,真没想到那另一个W教授——也就是那克隆人——竟会有如此歹毒的心肠!不过您放心,前面我已经作过交待,为让那另一个W教授走出实验室,W教授是做了周详的考虑和准备的。也就是说,W教授是肯定有那种不怕一万只怕万一的安排的──这不,就在那另一个W教授想要扣动手枪的一刹那间,只见W教授不动声色地轻轻一按装在他裤子口袋中的一个超微型遥控器,那另一个W教授便顿时“呼”的一下变成了一缕烟,从这个世界上彻底地消失了……

只是,紧接着,W教授让自己那叠厚厚的论文稿纸也同样在顷刻间化作了一缕烟,而且,他那克隆人的工作也就此宣告了结束。



本期责编:王瑾



关注我们:搜索“浙江作家”或“zhejiangwriters”

新浪微博:@浙江作家杂志  @浙江作家网

联系我们:1、直接回复本帐号消息。

2、电邮: zjzjnet@126.com


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
浙江省文学内刊联盟
浙江作家网
╔浙江作家╝杂志
联合制作
浙江作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