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布《广东省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提出:2017年每千名儿童床位数增加到2张,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60名;在职称晋升和评优中给予倾斜,对符合条件的儿科医务人员应予以重点考虑;合理调整儿科医疗服务价格,收费标准要高于成人医疗服务收费标准。
去年5月18日,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继12月初四川出台相关方案之后,广东也在新年钟声敲响之前出台了实施方案。《方案》的出台正是为了应对目前儿科医生存在严重缺口和儿科用药不合理、不安全等问题,其中对于儿科医生的培养、待遇的提高、对社会力量办医的鼓励等相关指导意见,也将为广东的儿科医药市场带来极大利好。
床位数增加 儿科待“填坑”
据国家卫计委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49人,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0.85~1.3人。同时,我国儿童医院数量偏少,设置儿科床位的医疗机构不足1/3,根据儿童床位总数和儿童总数折算,每千名儿童床位数目前约为1.2张。
为此,《方案》提出:到2017年,每千名儿童床位数增加到2.0张。加强儿科医务人员队伍建设,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60名,80%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至少有1名全科医生提供规范的儿童基本医疗服务。到2020年,每千名儿童床位数增加到2.2张,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69名,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至少有1名全科医生提供规范的儿童基本医疗服务。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各方面的投入,其中,想要填补目前儿科医生的数量缺口就并非易事。《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14年我国执业(助理)医师达到289.2万,其中儿科医师人数约为11.2万。按照2020年每千人口拥有0.69名儿科医生的目标,目前儿科医生缺口为86042名。
《方案》对此给出了4个措施,加强儿科医务人员队伍建设。1.推进高等院校儿科医学人才培养,支持普通高等医学院校设置儿科学本科专业,在广东省8所举办“5+3”一体化医学教育的高校开展一体化儿科医生培养。2.扩大儿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模,招生向儿科倾斜。3.开展儿科、产科医师转岗培训。4.促进儿科医务人员职业发展,对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儿科医师,在职称晋升和主治医师岗位聘用中给予政策倾斜。
合理调整服务费 纳入医保
目前我国儿童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短缺问题,既有儿科人才培养不足的原因,也有医疗体制的原因。有人指出,和其他科室相比,儿科赚钱最少,麻烦最多,风险最重。在此种情况下,一些医院取消儿科病房,把资源给更赚钱的外科、妇科、内科用;或者压缩儿科诊室,把门诊室和门诊大夫转行到别的科室;甚至有医院将儿科的门诊和病房都一并取消。
《方案》指出,将合理调整儿科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合理体现儿科特点及不同年龄人群医疗服务差别。对于儿童临床诊断中有创活检和探查、临床手术治疗等体现儿科医务人员技术劳务特点和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要高于成人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调整后的医疗费用将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儿科市场有“鸡”会?
《方案》还提出,推进“互联网+儿童健康医疗”,健全完善儿童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在线咨询和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据悉,由省政府牵头、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主办的广东省网络医院开展已有两年有余,目前在广东省内21个地市建立了1000多个就诊点,网络医院总诊疗量已经超过10万人次,每天在线接诊患者超过500人次。记者此前采访得知,目前广东省网络医院开展比较好的是三、四线城市、乡镇及偏远农村或山区。
有调查显示,城市每千儿童儿科医师数为0.57人,农村为0.47人。“互联网+儿童健康医疗”的推进,刚好补充了农村的儿科医疗资源缺口。就此前开展的常见病种和慢性病的情况看,充当接诊点的基层卫生机构或药店在与患者的接触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反过来也能带来一定的客流和销量增长。将儿科接入其中广东省网络医院等远程问诊之中,具有可行性和收益。
另外,《方案》还提出将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儿童专科医疗机构,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并鼓励有限开展儿童家庭签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