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遇见最美生活。
文 | 遇见兰州 图 | 烟雨阁 天水在线
陇上、江南、还有三国和街亭,这是哪里?请小伙伴们继续往下看。
街子又名街(gai)子口,街亭,位于天水市东南,东柯河上游,距市区七十里。街子自古即为秦州重镇,因其处于通衢路口,地理位置特殊,故人多以街(gai)子口称之。“口”者,门户之要地,素有“陇上圣地”之美誉。
一、厚重的杜甫文化,东柯河杜甫草堂。
杜甫初到秦州,除了自己的侄儿杜佐外,还有他的好友赞公和尚(京都大云寺住持)。人们都熟知东柯杜甫草堂,但是还有一个地方被历史铭记,却被世人所遗忘,那就是杜甫同赞公和尚会面的地方,即甘泉古镇西枝村。
甘泉古镇西枝村
杜甫同赞公和尚会面的土窑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为避战乱,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逃出长安,经艰苦爬涉来到了秦州东柯谷(柳河村,唐代称东柯村),在侄儿杜佐住所之旁结草芦以寄迹,种花木以埋踪,并将此地曾看作是理想的避乱隐居的“桃花源”。
东柯河杜甫草堂
爱心人士修建的杜甫草堂
位于街亭古镇的子美堂(阁),一说是子美堂,一说是子美阁。
记录杜甫在东柯河的历事碑文
子美堂杜甫供像,图文杜佐后人在祭奠先人。
东柯因杜甫之原因,草堂所在地的柳家河称“子美村”、“子美小学”、“子美槐”(也称八股槐),当地流传民谣说:“九股松、八股槐,白水涧,砚凹台,杜甫淹留地,草堂建起来。”大家现在所看到的杜甫草堂,是九十年代初,由一些当地文化名士和一些热爱杜甫文化的村民发起,重新建起。
二、街亭古镇寺庙文化
崇福寺是街亭古镇历史上最早寺庙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一座以为主、兼容儒道的名刹。其构建由杏林观、崇福寺和纪信祠三部分组成。崇福寺是麦积山下院,俗称大寺,座落在街亭古镇东山。
崇福寺
崇福寺历史悠久,据寺内出土一方砖上刻“大唐弘道元年(公元683年)秋月吉日建”可知,为唐代建筑。据柳公权书《玄秘塔》碑文记载,大唐大达法师(俗姓赵,天水人)幼年即出家崇福寺。从现有六通石碑上看,明崇祯十六年,清乾隆四十三年,嘉庆十六年均有大规模修葺。
砖 雕
碑 石
寺内现存有明清塑像及彩绘,堪为艺术珍品。可惜1958年寺内塑像被毁,70年代后期,杏林观、崇福寺被拆除,仅剩城隍庙一隅。山上原先苍松古柏极茂密,尤以白皮松闻名遐迩,最为珍贵,均遭破坏。现仅存城隍庙内千年古柏与古槐各一株。
三、明清古建筑文化
木 雕、砖 雕
行走在古镇巷道,映入眼帘的是流连忘返的古色古香。这里是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传统的卯榫结构、木雕、砖雕、碑石雕刻,毫无保留的向世人诉说昨天的史迹。
卯榫结构的门头和木雕
街子是目前天水地域保留古建筑最多的乡村古镇。古镇格局规整,什字相交的东、西、南、北四条街道,街道两旁排列着朱红色木板的铺面、阁楼、青瓦苍苍,透出历史的沧桑。东、西两座古城门依然耸立在街衢,西城门的杜少陵祠、观音阁,东城门文昌阁、凌云轩保存较为完整、具有明清风貌的古镇。
古镇街巷
古镇街巷
绛红色是古镇历史风彩的写照,随处可见的绛红门厅。
明清古居
凌乱的墙院,褪色的门楹雕栏,布满蜘蛛网的廊厅走道,感慨颇多。透过这些依稀的看到曾经的盛景和今日的没落,我们就暂且认为它是老了吧。
古磨石盘
四、社火文化
提及街子古镇的上九社火,在当地是无人不知晓。每逢正月初九,即“上九会”(是指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诞辰的庙会)都会有丰富多彩的社火汇演,届时人海如潮,盛况空前。
社 火
五、三国古战场文化
三国时期的街亭之战十分著名,马谡因失街亭,导致蜀军失败。那么,古战场街亭在什么地方?有说在今秦安陇城镇,有说在今张川龙山镇,有说在今麦积区街子镇,也有说在今陕西勉县街亭山。
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学术界争论,至今尚无法统一。暂且退一步说,不论马谡失守街亭的地方到底在哪里,翻阅历史,陇上若能有此圣地,足矣。放眼未来,陇上圣地将焕颜一新,继往开来,谋求更好的发展,也足矣。
- End -
一期一语『钟灵毓秀』
【词目】:钟灵毓秀
【拼音】:zhōng líng yù xiù
【解释】:钟:凝聚,集中;毓:养育。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出处】: 唐·柳宗元《马退山茅亭记》:“盖天钟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
说 明:
1、图片源自烟雨阁、天水在线,由 昱•视觉 整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感谢!
2、文字由遇见兰州原创,媒体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自遇见兰州(微信号:metlanzhou),本文已获授权”字样。
合作 | 交流 | 投稿 联系微信
LOHAS29255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