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不断加快,遵义市主城区道路也不断增多,但道路命名却缺乏统筹,三城区各自为政,标准不一。既没有对东西向、南北向道路进行区分,又缺乏历史文化底蕴。
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期间,市令狐绍辉针对城市道路科学命名的问题,以《综合运用历史文化及产业特色,科学命名城市道路》为提案发表了见解。该提案最终得到了市政府的办理回复。
提案:道路命名“各自为政”
四届市令狐绍辉在提案中表示,三城区在道路命名上“各自为政”,如汇川区新增道路多以城市为名;新蒲新区则以高新快线等道路性质来命名;红花岗区的道路命名则更加杂乱。不仅如此,一些城市道路的命名,破坏了道路的连续性,不便于查找,给市民造成了不便。
这样的城市道路命名,折射出我市城市建设中历史、文化等各种资源没有得到统筹运用,没有把城市道路命名作为增强城市底蕴、展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窗口,且在区分道路走向,便于市民查找等科学性方面思考不够。
提案建议,、经济、文化、历史等要素,同时也应遵循习惯沿袭、方便使用、凸显品位、大气包容等元素。鉴于此,、文化优位、程序公开、维护公益的原则,将我市中心城区城市道路命名工作纳入市级统筹。
市政府回复:将提升道路命名的标准化、科学化、信息化
市政府的办理回复中称,由于我市道路取名和命名与规划、立项、建筑程序未理顺,新建道路在地名的命名和更名上,中心城区确实存在地名规划与城乡规划脱节问题,地名命名缺乏长远总体规划,且新命名多以外地城市名称命名,未体现出遵义质朴厚重的历史文化特色。
2016年,市民政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清理整顿不规范地名工作,力求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完善地名管理法规及制度,提升我市地名文化品质和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地名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服务群众生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下一步,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拓展工作思路,强化地名文化保护,提升地名管理水平。同时,目前国家正在修订《地名管理条例》,我市也将根据国家、省相关法规的出台情况适时修订《遵义市地名管理办法》,并公开向社会征集新建道路的命名,制定城区地名命名总体规划,提升我市道路命名的标准化、科学化、信息化。
提案委员回访:
昨日,记者就这个提案,回访了令狐绍辉,他对提案的办理情况表示满意,并希望未来相关部门能结合城市发展,注重道路命名的科学统筹。
来源于遵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