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因为微信上一则“小苏打饿死癌细胞”的新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上上下下的电话都被打爆了,上至院长下至急诊科,都接到了无数咨询电话。针对该事件的报道,凡闻资讯自动汇集了事件跟踪的大数据分析。
网站首发报道:
该事件9月21号下午18:38分浙江在线给出首发报道。
词频:
从下图可以看出肿瘤、治疗、研究是该事件的较为热的词汇,从这些词汇可以看出各大媒体对于这类事件的关注度。
发展趋势图:
21号该事件报道之后,逐渐引起媒体关注,22号开始该新闻得到大量媒体的转发,事件总量不断攀升。
情感趋势图:
事件22号开始不断发酵之后,各大媒体从不同层面的报道,事件的情感趋势基本维持在50%左右。
报道总量:
截止9月26号上午9点35分,关于小苏打“饿”死癌细胞的新闻总量已经达到892篇,目前报道总量还在不断上涨中。
原创报道总量:
截止26号上午9点35分,原创报道总量共计73篇:
图集: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教授胡汛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射介入教授晁明,希望能为关注这项研究成果的朋友们答疑解惑。
【问题一】小苏打“饿”死癌细胞是不是等于喝苏打水可以抗癌防癌?由两位专家团队研发的创新治疗方法TILA-TACE(靶向肿瘤内乳酸阴离子和氢离子的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中小苏打通过何种方式进入体内?打针、吃药还是通过什么方式作用在肿瘤上?
晁明:喝碱性水有益于健康是公认的,但对于“苏打水防癌作用”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准确的科学依据。
我们采用的方式是把碳酸氢钠通过肿瘤滋养血管注入瘤体,改变肿瘤内部的pH值。用碱如碳酸氢钠(小苏打)来去除肿瘤内的氢离子,就可破坏乳酸根和氢离子的协同作用,从而快速有效地杀死处于葡萄糖饥饿或缺乏的肿瘤细胞。科学原理如何在人体得到实现需要反复验证,这是一个初步研究,但结果是真实的。
【问题二】哪些病人可以接受TILA-TACE治疗?
晁明:我们的临床试验研究范围是中晚期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这个中期、晚期的定义,不是老百姓口中经常提到的以时间为分界的中晚期,而是有严格的医学标准:肿瘤大于3公分的叫中期;肿瘤出现脉管侵犯的就是晚期。针对一些已经出现腹水、黄疸的终末期患者,很遗憾,我们尚没有突破。
【问题三】目前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治疗效果是有效,还是治愈?
晁明:“有效”的意思是对这项治疗的反应的判断。反应到什么程度称为“有效”有不同的判别标准。比如RECIST标准是观察肿瘤大小变化,我们研究中用的是EASL标准,观察肿瘤的坏死率,坏死50%以上是“有效”。我们的治疗肿瘤客观反应率100%,所以称之为“有效”。
胡汛:另外对临床试验40人病例数量的质疑,我们想说的是这个研究是前沿研究,病例数量不可能很多,我们希望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有它的不成熟性,发表的论文结果是在符合严格条件规定下入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还需要更多研究来反复证明其准确性。
【问题四】是否和化疗一样会产生比较大的副作用,比如脱发、呕吐等等?
晁明:因为采取的是局部化疗,化疗反应很低,远远小于全身化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极少采用全身化疗,因为疗效不好同时病人不耐受。研究还没有终止,目前正在随机对照研究用化疗药物和不用化疗药物的疗效差异,下一步希望能降低化疗的副反应。
【问题五】预计成熟后的治疗费用是多少?
晁明:提高疗效减少了重复治疗的次数,总体的医疗费用一定会得到降低。比较大的肝癌肿瘤可能会需要很多轮次的cTACE,但TILA-TACE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可以减少治疗次数,从而减少总体治疗费用。小苏打是一种非常便宜的药物,并没有增加原来基础cTACE的费用,根据初步研究结果,用肿瘤残留率来计算的相对治疗效果提高了80%。(来源:
凡闻专业从事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新闻资讯数据的垂直检索、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应用服务及信息资源的开发,同时针对传统媒体转向互联网应用、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开发以及定制开发提供系统架构和应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