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团似乎无法拨开的雾霾
临近丙申年末,我国中东数十个地区连续多日的特大雾霾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关注和热议,各种声音此起彼伏,而真相总是那样扑朔迷离,不同行业的从业者各执一词,各有各的立场,纷杂的争吵就像雾霾一样笼罩在我们周围。
下面小编就列出几个有代表性的观点,至于哪个更贴近事实,也只能是见仁见智了,各位看官看看有没有和自己同样立场的。
观点一:部分煤炭以次充好,燃烧产物污染超标。
2000年我国煤炭开采量是12.9亿吨,2015年我国煤炭开采量飙升至36亿吨,煤炭仍是当下我国最主要的能源之一。然而一些企业为了效益钻空子,相关部门检测时用低硫煤,实际使用时则替换成低成本高硫煤,势必造成燃烧后废气中的硫化物超标;
观点二:火电装机容量提升,不少电厂非法偷排。
火力发电是我国的能耗大户,2000年以来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发电量逐年上涨,火力发电厂的锅炉尾气排放量必然只多不降。国家虽然强制要求企业运行大气污染治理设施,但无法避免有些企业阳奉阴违夜间停运净化系统非法偷排;
观点三:监测设备外包私人,执法人员实难监督。
即使实现了24h在线监测,即使企业尾气排放数据能实时上传到环保机构的系统上,你们以为就能实现依法治理了吗?还是太天真了,目前大部分监测设备厂家鱼龙混杂,监督机构难以分辨数据真假,?
观点四:打工收入稳步提高,农房私炉供暖担责。
据悉,目前(2016年)我国每年散烧煤消费约7亿至8亿吨,主要用于采暖小锅炉、工业小锅炉(窑炉)、农村生产生活等领域,约占煤炭消费总量20%。这个数据大概可以解释为什么乌兰巴托150万人,没有工业,pm2.5指数2000,是石家庄的两倍;
综上是几种呼声较高的理由,似乎百姓、企业和机关都脱不了干系。
其实当下很难拨开这重重的迷雾找到元凶,也不能排除一些团体的“”。
但无论怎样,回顾过去,日子终究是越过越好的。小编始终坚信发展还是要继续的,我们不应该因噎废食,工业化还是要搞起来,一边发展一边治理,大家共同努力,总有一天我们和后代会站在蓝天下自豪于自己是工业强国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