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奇幻小说> 中南大校报:心理中心的新媒体运营

中南大校报:心理中心的新媒体运营

2020-11-18 10:57:05

摄影:康丽婷


晓南心语:把心事说给它听


记者:钱雅纯 杨静(校报学通社)

原载于:校报第563期第二版。


晓南心语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在2014年10月建立的微信公众号,和新浪微博、QQ一起成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的老师们与同学进行线上交流沟通的平台。最初的晓南心语只是具备发送推文和回复私信的功能。经过两年多的成长,现在的晓南心语已经变成一个心理知识宣传教育、同辈互助、在线“咨询”与危机干预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平台


“公众号可以更有效地为同学们服务,以南湖的心理咨询室为例,就算一天同时开放四个咨询室,最多也只能接待24个学生,一个课堂、一次讲座也就面向两三百人,而一个公众号却可以面向几千人。”——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常务副主任杨子云说。


晓南心语会针对同学们私信与留言中出现的的问题,在48小时内给予回复,解答困惑。这种后台留言的方式,可以让中心老师更广泛地了解大学生的困惑,为大家解决一些心理上和情绪上的小问题。


同学们对晓南心语中的“一问一答”颇为认可,他们认为“一问一答”不仅能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为他们解答困惑,最重要的是,这种交流也保护了他们的隐私。


“我偶尔会给晓南心语发私信,提出一些不方便和周围人沟通的困惑,一般都会很快得到答复。”——金融学院文同学说。


晓南心语上,#递给晓南的字条#栏目已经举办了三十多期。每一周,中心老师都会整合一周内具有普遍性和可参考性的问答内容,在获得同学们的授权下公开发布出来。


“有一阵子,我比较迷茫,从后台给晓南心语留言,说了不少的话,后来晓南心语为我推送了一些文章,比如《大家的智慧:我迷茫,怎么办》《做一只不迷茫的大三汪》等等,这些推文确实对我有一定启发。”——新闻学院杨同学说。



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康丽婷老师表示,晓南心语的后台运行并不是那么简单,“需要创新,时刻关注当今大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需要调研,及时总结在后台留言中,同学们出现的问题,时刻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例如,中心老师发现有很多留言中都提到了如何应对“性要求”,他们将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写了一篇推文《男友提出性要求,我该怎么办?》,为大家支招,正确引导大家的认识。


通过晓南心语,很多同学对心理咨询有了正确的认识,通过在线上和中心老师的交流,很多同学也开始通过晓南心语进行线下咨询预约。



“我们曾经接待过一名学生,他本身对心理咨询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在同学的介绍下他关注了晓南心语,通过微信与中心老师进行一些问题咨询和交流,后来他从线上预约了心理咨询,走进了我们的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何红娟老师说。


在咨询期间,他们根据同学的身心状况,建议他去做精神科评估,经医生诊断后,他被确诊为中度抑郁,及时进行了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干预。


经过治疗,这位同学避免了抑郁程度的加重。


“通过这件事,我们对晓南心语赋予了更多的期望,也对我们的后台工作感到欣慰。”




 2016年 


晓南心语在线上收到同学们的“感谢”至少200次(表情图除外),


被呼唤至少1122

(以“晓南”“南南”“老师”计),


收到至少1889人的私信,


回应了至少322人的信息咨询及困扰解答

(以给后台发送过5条以上消息的人数计)。




这些让人值得欣慰的数字,来源于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老师们的长期坚持,也来源于学生编辑团队的不断努力。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晓南心语会一直倾听大学生们的“心语”,传递只属于“晓南”的温暖。





晓南说  谢谢校报小记者对咱们平台的采访与报道。避免误会,晓南还是要在这里做一些澄清。晓南暂时不能提供在线心理咨询及预约服务,但如果你对咨询预约相关的信息存在疑问,或是有着一些成长的困惑希望得到智囊团的解答,晓南会在后台给你回应。待中心预约信息系统上线后,咱们再尝试在晓南平台开通线上预约功能吧:)



本期“助力晓南”团队亮相:

排版:@一只帅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