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奇幻小说> 为什么在寺院吃饭过堂不可以说话?

为什么在寺院吃饭过堂不可以说话?

2020-11-12 15:27:54


当你第一次在寺院随出家人吃斋饭时,定感到新鲜:出家人吃饭,坐不窥堂,端身无语,举止安详,既严肃又认真,气氛平和,令人如沐春风。

跟我们平时的吃饭观念大不一样啊。仔细想想,诸如时下的各式宴会、午餐会、工作餐、各种Party、家庭聚会,自然少不了相互交谈,讲笑话、说段子,古今中外、雅俗并蓄,并以敬酒劝酒营造气氛,越热闹越好。倘若不说话,协商协议、签订合同、洽谈生意、联络感情、情感交流……,都无法完成。

由此看来,平时一般人的吃饭都有其丰富的内容及功能,两人以上的饭局,若无人吭声,气氛定紧张不妙了。

出家人吃饭,有什么内容功能呢?这里头还真是大有学问啊。若以一句话概括:吃饭即是修行。

一、佛门中的“吃饭”,正规说法是过堂。堂,就是指斋堂。

也就是五观堂,即是吃饭用膳的地方。因为寺院里人多,集体吃饭采用“过堂”的方式。过堂是中国汉传丛林中特有的仪制,早餐、中餐两次过堂,是将进食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在僧团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思想和礼仪的统一。

过堂主要体现了五个理念:

感恩惜福,慈悲平等,知足节约,内观自省,绿色环保。参加“过堂”可以体验到对生命自我和外在物质世界的认识。

或许有人初次参加“过堂”会有点儿不习惯,样样都有规矩,有点拘束,但是慢慢便会自然适应,反而觉得有受用。

多数寺院在饮食之前,先要敲在斋堂外的大木鱼(梆)和半圆型铁板(云板)。梆是吃饭号令,又叫长鱼。鱼昼夜均不合眼,隐喻徒修行也应精勤不息。吃饭前,饭吃完后,碗筷都应摆在桌边放整齐。

用斋时不得说话,饭碗要端起来。吃饭开始后,行堂僧人或居士巡视添饭菜,如果需要,应将空碗送到桌边,不可出声叫唤。需多少,添多少(有专门手势),不得遗剩饭菜。



什么是“五观”呢?

五观,是僧人吃饭时应该观想的五种思维境界。

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面对供养,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并思量粒米维艰,来处不易。)



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藉着受食来反省自己,想想自己的德行受得起如此供养吗?)



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谨防心念,远离过失,对所受的食物,美味的不起贪念、不起痴心、不起瞋心。)



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将所受的食物,当作疗养身心饥渴的良药。)



5、为成道业,故受此食。(要藉假修真,不食容易饥饿,体衰多病,难成道业;但是如果贪多,也容易产生各种疾病。所以必须饮食适量才能资身修道。)


有的斋堂刻有如下楹联:五观若存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吃饭既是修行,食存“五观”,即使硬如金石的食物也能消化;反之,就是滴水也难以消受。也由于观想此五事之故,斋堂又称五观堂。

各地寺院斋堂楹联不尽相同,“五观” 思想是一致的。主张过午不食,现因多数僧人有个过程,为了不影响工作和学习,多数寺院也允许吃晚饭,但应作“药食”想。


二、随众过堂利益,古德云:好处有八。

随众过堂八种好处:

1、 不懈怠故──不放逸。过堂前打板,大家不能怠慢拖拉。很有次序。

2、供养省力──厨房及行堂(盛饭菜)的人工作方便、省力,盛饭菜以及收拾整理都快易。

3、平等无我──大家都吃同样的饭菜,大众都没有什么不同,平等供养,无人我相,因此便没有分别心。

4、不偏众食──大家用膳平等,各样食物分配均衡,营养便会均匀,对身体亦有好处。又能改变不良的习气。

5、甘苦同受──大家无有拣择、如尝甘露、法喜无穷。

6、存正念故──不生妄念。妄念一起,当观信施难消,为药食故,借假此身,息诸妄缘,即起即空,是谓存正念。

7、如法如理──自古以来的规矩就是主任称道的,若不设这些规则,便会很乱。有次序便心安道隆,佛法时时现前。

8、起止威仪──佛弟子,凡事都威仪,连吃饭也有规有矩,令人一见便会生欢喜及恭敬心。此就是现身说法。







>>> 送 人 玫 瑰 , 手 留 余 香!<<<

>>> 转载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美德!<<<

======================================

欢迎点击右上角按钮就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1.直接添加本公众号:jswxfhs

2."朋友们“-“添加朋友”-“查找公众微信号”-输入“无锡市福慧寺”-打开后关注

3.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账号-点击关注

4.扫描下方二维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