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业,相信很多同学都向往,想通过创业来获得社会经验和创造财富,也抱有一丝幻想成为马云、王健林之类的人。so有很多就抱着这样的想法投入创业大军之中在社会中闯荡。
所以他们有很多都选择了休学去完成创业。但是你知道吗?近日,,与2005年开始实施的原规定相较,新规定更加突出立德树人要求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针对近年来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潮,新规定提供了制度保障。规定提出,健全休学创业的弹性学制,新生可以申请保留入学资格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入学后也可以申请休学开展创业;对休学创业的学生,可单独规定最长学习年限,并简化了休学批准程序。
建立更加灵活的学习制度,规定学生可以多种方式学习,包括申请跨校辅修专业或修读课程,对参加学校认可的开放式网络课程学习明确了学生学分积累和认可制度。
简而言之,就是休学创业,可以拿创新学分啦!!也就是说,我们在追梦的路上,不但不会耽误学习,反而可以为我们毕业赚学分。
相信很多创业的wuster都非常开心吧。要不是只限于新生,团团都想去创业了呢。
单独规定最长学习年限
弹性学制
健全休学创业的弹性学制,放宽学生学习年限,允许学生分段完成学业。新生可以申请保留入学资格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入学后也可以申请休学开展创业;对休学创业的学生,可单独规定最长学习年限,并简化了休学批准程序。
转专业
创新实践、休学创业的学生,经个人申请学校批准可以转入相关专业学习,降低学生创业的机会成本,让学生在自主创业方面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学分计算
参加创新创业等活动以及发表论文、获得专利授权等与专业学习、学业要求相关的经历、成果,可以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业成绩。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修课程及所获得学分,在学生因休学、退学、取消学籍、开除学籍等情况中断学业时,其在校学习已获得的学分可以予以保留,在复学或重新入学情况下,允许承认已修读课程的学分。
跨校学习
支持学生主修专业以外辅修校内其他专业或者选修其他专业课程、跨校修读课程和参加开放式网络课程学习。鼓励学校开展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在线课程的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建设,不断创新校内、校外课程共享模式,畅通学习成果转移转化渠道。
这个规定并不意味着学校号召大家都去休学创业,而是给了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激发创造性,鼓励学生把学业和创业更好地结合起来。
新生入学三个月内要资格复查
资格审查
学校应当在报到时对新生入学资格进行初步审查,审查合格的办理入学手续,予以注册学籍;审查发现新生的录取通知、考生信息等证明材料,与本人实际情况不符,或者有其他违反国家招生考试规定情形的,取消入学资格。
学生入学后,学校应当在3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进行复查。复查内容包括录取手续及程序等是否合乎国家招生规定、所获得的录取资格是否真实、合乎相关规定、本人及身份证明与录取通知、考生档案等是否一致等。
学籍取消
复查中发现学生存在弄虚作假、,确定为复查不合格,应当取消学籍;情节严重的,学校应当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从2009年轰动一时的被冒名上大学的罗彩霞,到2016年王娜娜被顶替上大学事件再起波澜——十年寒窗却被冒名者“偷”走了进入大学学习、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这刺痛了社会公众的神经。
这一政策下来更加完善了学生入学资格审查机制。不仅回应了公众关切,也弥补了过去高等学校学生管理领域存在的漏洞。
代写论文也可以开除学籍
开除学籍
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或其他器材作弊、向他人出售考试试题或答案牟取利益,以及其他严重作弊或扰乱考试秩序行为;学位论文、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存在抄袭、篡改、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情节严重的,或者代写论文、买卖论文等,学校可以进行开除学籍等处理办法。
总之,,严惩小部分的不正当的行为。方便了学习之余,也弥补了先前政策的漏洞,让优秀的同学有更好的平台发展,让那些违规作弊的同学无路可逃,让我们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图片来源:网络
排版编辑:李彬
审核编辑:万梓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