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栓塞(VTE)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当地时间11月15日上午,在2016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年会上的急性PE专场,来自布莱根妇女医院、哈佛大学医学院的Dr. Samuel Z. Goldhaber对急性PE的抗栓和溶栓治疗现状进行深入讨论,要点如下。![]()
Dr. Samuel Z. Goldhaber讲课现场Dr. Goldhaber指出,一旦患上VTE便是长期疾病负担。Schulman S.等2006年发表的VTE患者10年疾病负担研究显示,897例患者随访10年,VTE(短期抗凝)再发率为29%,总的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为56%,严重PTS发生率6%,死亡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比预期高出43%和28%。可见VTE治疗的重要性。抗凝是急性PE治疗的基础。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4个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均有VTE相关研究,van Es N等2014年发表的荟萃分析,汇集了AMPLIFY、EINSTEIN-DVT、EINSTEIN-PE、HOKUSAL-VTE、RE-COVER、RE-COVER Ⅱ 6项研究的数据,对比NOAC与传统抗凝药维生素K拮抗剂(VKA)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结果显示,NOAC与VKA疗效相当但安全性较好,大出血发生率较VKA低39%。2016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发布的新版VTE抗栓治疗指南,基于NOAC出血较少和使用便利等特点,建议VTE初始和长期治疗中应用NOAC而非VKA。在PE的进一步管理中,仅抗凝治疗可能并不足够,对溶栓治疗的研究也有数十年,其预期作用有以下4点:1.通过快速逆转右心室功能紊乱减少死亡;2.通过原位裂解盆腔和下肢DVT减少PE复发;3.更快速恢复基线功能状态;4.减少长期肺动脉高压。Dr. Goldhaber分析了目前溶栓治疗的研究现状。2014年发表的PEITHO研究,将溶栓药替奈普酶与安慰剂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替奈普酶疗效优于安慰剂,但出血事件发生率较高。比较溶栓与抗凝治疗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次大面积PE,溶栓全因死亡率及PE再发率低于抗凝,但大出血发生率高于抗凝。MOPETT研究比较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肝素用于次大面积PE的疗效,结果显示TPA组肺动脉压低于对照组,且无出血或颅内出血并发症,患者出院时间显著缩短。但是2016年9月发表的PEITHO研究2年随访结果显示,替奈普酶组与安慰剂组长期死亡率相当,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CTEPH)发生率也无差异。由此可见,溶栓治疗可降低PE患者短期死亡率,但对长期死亡率、PE复发率、功能改善及CTEPH无影响。Dr. Goldhaber也指出,新发现也引发一些新问题,如目前研究是否对大的肺血管关注过多?TPA缺乏长期改善是否因其未渗透到微脉管系统?全剂量TPA是否可导致微脉管系统微出血?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研究。最后Dr. Goldhaber总结,目前指南推荐NOAC用于PE抗凝治疗;当前研究结果表明溶栓治疗可降低30天死亡率,但增加颅内出血发生率;PEITHO研究2年随访结果未显示预期的溶栓获益,如死亡率、PE复发率、症状或CTEPH等方面均无获益。![]()
![]()
编辑 许慧┆记者 郭雪梅┆美编 柴明霞┆制版 崔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