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奇幻小说> 神舟十一号来了,请上“船”

神舟十一号来了,请上“船”

2022-04-13 08:00:49


终于,外太空再一次迎来了中国人的身影:景海鹏和陈冬。


10月17日早晨7时30分,在我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在轨运行约一个月后,搭载两位航天员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号F的托举下,成功飞向太空!


这是我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将是我国神舟飞船历史上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其持续飞行时间长达33天,以验证航天员中期驻留、推进剂补加等技术——这些都是未来中国空间站建成并运行的重要基础,其意义之重大可见一斑。




那么,神舟十一号这艘载人飞船相比此前的神舟飞船有何区别,它又将如何保障两位航天员的太空之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飞得最久,却是排名最小的弟弟


神舟飞船,通俗地讲,就是一个天地之间的运输工具,其中搭载的乘客,就是中国航天员。至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从它的名字可以看出来,它有十个哥哥,从大哥神舟一号,二哥神舟二号,依次类推,直到老十神舟十号,它们都完成了飞行任务并成功返回,而神舟十一号,就是第十一个。


它们十一个弟兄,都出自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人员之手,虽然弟兄数量多,但长相相近,结构功能也相近。不过,从一些细节变化来看,神舟十一号却是目前这些弟兄里飞得最久,也是技术“最牛”、最优化的。


就这次任务来说,神舟十一号入轨后,将在2天内完成与天宫二号的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在轨飞行30天。加上神舟十一号此前单独飞行的2天,它总共要飞行约33天。


“这比此前神舟飞船的飞行时间都长,神舟十一号是飞得最久的,这对研制人员来说绝对是考验,但必须完成。”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告诉记者,为了完成这一“时间最长”的任务,研制人员对飞船做了精心设计和改进。


据他介绍,上一次,神舟十号在与天宫一号会面时,搭载3名航天员在太空飞了15天,那时,研制人员记录下设备、物资等配备,在那次的基础上进行精确计算,并给如今的神舟十一号,以及两名航天员乘客进行设备配套的优化配置,比如,减少掉部分装备,带上了更多的食品及饮用水等生活支持用品,来保证航天员在30天驻留期间使用。


而之所以说神舟十一号,是目前神舟兄弟里“最牛的”,也并非没有原因。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中继终端副主任设计师严琪说,神舟十一号第一次配置了宽波束中继子系统,这一系统让它比起此前的神舟飞船,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比如,当神舟十一号飞到地面系统测控不到的位置时,这个系统能让它更容易被中继卫星寻找到,再通过中继卫星和地面测控系统的连接,来保证它跟地面之间的联系。


严琪说,受制于地球曲率的影响,载人航天器每绕地球飞行1圈,地面上的测控站平均跟踪时长较短,而一颗中继卫星通常可以跟踪较长的时间,持续长时段的跟踪避免了信号的频繁切换。这一点,在出现紧急状况的时候显得尤为重要。


飞得更安全,却源自一项“从未使用过”的技术


说到神舟飞船的安全性,就不得不提“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即GNC系统。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GNC分系统指挥罗谷清表示,这一系统是整个载人航天工程最关键、最复杂、规模最大、最难的系统之一,负责飞行器从发射、到太空互动、到返回地球的全部飞行控制任务,直接关系着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和飞行任务的成败,更是我国未来空间站建设的必要技术之一。


在这个系统里,包含着一项低调的技术——一项在神舟九号之前就一直存在、却从未使用过,也不希望用到的技术,那就是“手动控制系统”。


根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专家的说法,手动控制系统是载人航天器区别于其他航天器的最重要标志之一,是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最后保障,所以,手控系统的研制和自控系统是同时启动的。换句话说,神舟飞船从出生就是“手自一体”的。


尽管手控系统至今没有应急使用过,但罗谷清所在的研制团队却深信,万一自动控制出现严重故障,手控系统一定能出色完成控制任务,将航天员安全送回地面。


如今,我国已经具备自主研制的GNC系统,其中还有一些“中国独有”的设计。如把成熟卫星救命技术应用到飞船的手控中,使得飞船姿态失控时,航天员只需要操作几个按钮就可以建立正常姿态,保证飞船和航天员的安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GNC分系统测试指挥李志宇说,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联盟号飞船也不具备的功能。


不过,从“神五”到“神十”,GNC系统成功护佑了10名航天员、12人次的飞行,李志宇说,看着一艘艘飞船的成功绕飞,圈外人可能会被GNC系统举重若轻的表现错误引导,而认为“GNC已经足够成熟了”,但他表示,GNC系统研制人员从来没有也不会这么想。

他说,面对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建设,他所在的五院502所踌躇满志:“发展中国的空间站,GNC系统要再上新高度”。


飞得最高,却也遭受着从未有过的炙烤和寒冻


和此前的神舟飞船不同,神舟十一号的轨道高度从343公里,提高到了393公里。这是为了验证空间站的相关技术,因为,未来中国的空间站就将待在这一高度。


新的轨道高度,带来了新的挑战。


罗谷清说,在393公里高的轨道空间,空气非常稀薄,接近真空,而且近似于一个温度低至-269℃的超大黑腔,太阳、行星等分散其中。在这种环境下,飞船将受到太阳的辐射、地球大气的反照,还有可能受到许多游离在空间的高能粒子的影响。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部的专家进一步表示,在这种环境下,一旦神舟十一号偏航飞行,很可能就会引起返回舱温度过低,导致设备结露,影响使用;也有可能引起推进舱贮箱和发动机温度升高,超过温度上限,致使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五院总体部的研制人员为此干了一件事,他们对神舟十一号的返回舱和推进舱进行了热控设计改进,来抵御太空炙烤和寒冻。毕竟,神舟十一号是两名航天员的专属“交通工具”,它的“健康”至关重要。


航天人把这个热控分系统,比作飞船的多变“外衣”,天冷时,能保暖,太阳照射时,能防晒,同时还能够隔离灰尘、雾霾等对皮肤有害的因素,“十分好用”。


不过,这身外衣做起来并不容易,它需要结合飞船的结构特点以及各个舱体的功能特点进行“量体剪裁”。


神舟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这三个舱段构成。以返回舱为例,返回舱承担着将航天员安全带回地面的重要使命,需要耐受返回过程中穿越地球大气层时的高温烧蚀环境,所以,返回舱外衣的里层,是厚厚的划分成网格状的防烧蚀材料,在外表面,再喷涂特殊设计的有机热控涂层,不仅提高外热流吸收能力,还能降低红外辐射能力。


轨道舱则是航天员生活和工作的主要空间,根据五院总体部专家的说法,安装在轨道舱内的设备发热量不大,所以,研制人员为轨道舱设计了一套由多层隔热材料组件构成的外衣,厚度约为2厘米。


不过,这套为轨道舱准备的外衣,可不像普通的棉服或羽绒服,而是能够高效地隔离空间环境与轨道舱舱壁之间的换热量,极大的减少舱体表面的漏热,同时降低轨道外热流剧烈变化对舱体温度的影响。


最后是推进舱,这是非密封的舱段,里面密集的布置了多种设备,因此对散热的要求很高。


比如,在推进舱的底部,安装的是大推力发动机,五院总体部的专家表示,发动机点火后将产生高温,为此,这一区域设计了多层隔热材料,但与轨道舱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高温多层隔热材料,能够隔离的最高温达900℃。


也因此,研制人员称推进舱的外衣为“高温隔热衣”。


在太空遨游的这33天,神舟十一号将始终穿着这身外衣。张柏楠告诉记者,在完成30天中期驻留任务后,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分离,在一天内返回内蒙古主着陆场,到那时候,这身外衣的使命就结束了,而使命完成的标志就是,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


字:邱晨辉

编辑:韩雅璐

点击以下  文章  查看详情
 |  |  
  | 
   |

| | | 臭氧

点击以下  H5  查看详情

火星车历险记 |  | 

 | |  | 

 |  | 减压


点击以下 VR  查看详情

长征七号发射塔 | FAST全景 | 走上“探索一号”



http://101606220002016.bqy.pub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