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人在QQ群里跟艺叔说,三部曲式不太明白,而且这个在考试中也常考,希望艺叔讲一下。今天艺叔叔就给大家说说关于三部曲式那些事。
一、三部曲式概述
1、定义:
以三个功能不同的乐部为基础,按照三部性原则构成的曲式。
2、结构原理
(1)三部曲式可以视作三段曲式的结构升级。
(2)区别:看呈示性段落的结构性质。
如果是乐段材料,则是三段曲式;如果是比乐段级别大的单位,则是三部曲式。
3.类型:
(1)使用“三声中部”(“对比中部”)的三部曲式。
(2)使用“插部中部”的三部曲式。
(3)19世纪中叶以后的其它类型
二、三部曲式的各部
呈示部——A
1、呈示部的结构不能小于二段曲式,大则可无限,常常是二段式或三段式;
2、呈示部内部的不稳定性要作必要的“远距离” 保留;
3、在典型情况下,呈示部最后的终止需要完全而完满;
4、 在一些含有交响性思维的三部曲式中,呈示部可能采用二段式、三段式的变体,或者使用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等更复杂的曲式。
中部——B
1、对比性中部:
⑴ 具有呈示性,曲式结构较完整、主题相对稳定、结构比较方整,可以反复,所以独立性程度较高。
⑵ 在主题、速度、织体以及题材等方面,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
⑶ 调性变化不是必须,常常调式变换来实现色彩对比。所以中部除了“Trio”的标识外,还常用“Maggiore(大调的)”、“Minore(小调的)”中部标识。
⑷ 古老的三声中部写法通常采用收拢性结构。
2、插部(Episodie)Epi/Ep:特点在于,中部插入一个新的主题,而后进行展开性加工处理。
⑴ 三部曲式中部的一种类型;
⑵ 指回旋曲式主要主题每两次出现之间按照一定关系插入的部分;
⑶ 在奏鸣曲式中,用以取代正常展开部的部分(Sonata form with Epi);
⑷ 在音乐的正常进行中突然闯入的那些在性格上对比、在材料上与前后音乐无关的临时性段落;(浪漫主义之后,强调音乐的戏剧性,常插入这种段落);
⑸ 指复调音乐中,每两组和应之间具有一定主调织体特点的连接性段落(Episodie 间插段或间插句)。
3、混合中部(Mix)
4、三声中部与插部的关系:
相同点:①使用的材料新,②与前后的对比强;
区别:①三声中部的调性和声稳定,②曲式结构完整,与前后部分界限分明,独立性较高③还可能有反复;而插部不具备。
再现部——A
1、再现的类型:
⑴ 完全再现:有时会出现“Scherzo Da Capo”、“Minuetto Da Capo”
⑵ 变化再现:主要有装饰变奏再现或其他改变织体、配器写法而不改变曲式结构框架和结构规模的再现;
⑶ 动力再现
⑷ 综合再现
2、再现部的调性
⑴ 一般与呈示部调性布局方式相同;
⑵ 如果呈示部开放终止,再现部一定在主调上完全终止;
⑶ 有时从别的调上再现呈示段,然后回主调并在主调上结束;有时采用主题先再现,调性后再现的做法,此时主题的先再现不是仅再现片断,而是完整再现,所以,容易与假再现区分。
例如肖邦《玛祖卡》Op.59,no.1,呈示部在a小调上,再现部先在#g小调上再现,然后回到a小调。
一、它是三部曲式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二、这种曲式的关键是要有效地加强中部与呈示部的对比;
1、调式、调性对比:最典型的是同主音大小调的对比;
2、体裁对比;
3、织体类型的对比:
主调织体——复调织体
4、主题或音调的对比;
5、速度的对比;
三、有必要关注对再现部的处理
1、完全再现
⑴ 不写乐谱;Da Capo (Senza Rep)
⑵ 写出乐谱:(Senza Rep),a、照抄;b、装饰;c、非动力性发展;
2、动力再现
有两种极端的处理方式
⑴ 减缩再现;这时一般都会有较大的Coda,一是为了整体结构的平衡,二来使音乐有个过程得以消退;
⑵ 形成第二次展开。
一、关于插部
1、插部进入时保持着明显的对比性;
2、它的主题材料既可以是新因素,也可以是呈示部的派生;
3、常包含三个部分:自身陈述——自我展开——引出再现;
4、在调性布局上,它通常从下属调或下属方向的远关系调上进入,最后结束在属调或主调的属功能上;
5、这种三部曲式的内部不使用原始反复;
6、这种三部曲式的部分与部分之间常使用连接;
7、通常有一定规模的尾声;
8、这种三部曲式常用于套曲的慢板乐章或同样性格的独立小品;
9、这类中部有明显的时间界限——它的典型情况只用于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之后的类似情况一般会构成“混合中部”。
二、关于尾声:
1、三部曲式常带有尾声;
2、三部曲式尾声分析的要求:
⑴ 说明尾声使用的材料和作用;
⑵ 根据材料对尾声进行结构划分;
⑶ 尾声中可能包含再现部的补充——小结尾。
三、混合中部的三部曲式
1、这种曲式以在浪漫主义时期为典型;
2、它兼有对比性中部的相对稳定性和插部性中部的连贯发展性;
四、三部曲式的复杂化
1、复杂化的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局部的复杂化,也就是某一个部分或两个部分的结构超过了单三部曲式;另一种是整体结构的复杂化,即各基础部分的结构规模都超过了单三部曲式。
2、中部的复杂化
⑴ “集成性”或“合成性”的中部
⑵ 大于单三部曲式的中部结构
中部可能是复二、复三、回旋、奏鸣、变奏曲式。
3、第一、第三部分的复杂化
第一个部分可以采用变奏曲,;也可以采用奏鸣曲式。
例如:
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
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二乐章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
4、复三部曲式结构的整体升级
例如:
《瑶族舞曲》
德沃夏克《新世界交响曲》
一、单三部曲式分析常考曲目清单
1、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第二乐章
2、舒曼《梦幻曲》
3、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
4、肖邦《夜曲》
5、格里格《阿尼特拉舞曲》
6、格里格《奥塞之死》
7、格里格《致春天》
8、柴可夫斯基《连斯基咏叹调》
9、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
10、门德尔松《失掉的欢乐》
11、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第三乐章
12、肖邦《玛祖卡》
13、舒伯特《我的家》
14、蒋祖馨《老人的故事》
15、贺绿汀《摇篮曲》
二、复三部曲式概述
1、含义复三部曲式由三大部分组成,每部分为单二部曲式以上的结构,是有对比再现的大型三部性结构。
2、基本图示:
┌─首部─┐ ┌─中部─┐ ┌─再现部─┐
单二或单三 单二或单三 单二或单三 或展开性段落 或缩减为乐段
3、复三部曲式的主题对比原则:内部对比弱,外部对比强。
三、复三部曲式分析常考曲目清单
1、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
2、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第三乐章
3、贝多芬《第18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4、贝多芬《第9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
5、贝多芬《第4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
6、柴科夫斯基《四季——八月收获》
7、肖邦《夜曲》
8、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
9、比才《卡门序曲》
10、莫索尔斯基《小鸡的舞蹈》
17考研的小朋友们注意了,我们艺术类专业课的第一场最后三小时直播点题班在下周日就要正式开始咯,考前最后一击,千万不要错过。
18考研的小伙伴也不要闲着咯,我们18考研的专业课早已经上线了,赶紧动手复习起来哈。
大家还有任何问题欢迎在后台评论或留言,也可以加入我们:
新东方在线艺术学考研群: 428267650
觉得不错请点赞,觉得有用可以分享收藏,便于后期查找。
编辑:艺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