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奇幻小说> 语文阅读,我们为什么会丢分?

语文阅读,我们为什么会丢分?

2020-05-16 11:09:22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可以点击上面的“初中语文在线”,进入页面后点击“关注”,也可以搜索微信号“stczywzx”后进入公众号点击“关注”。我们将持续更新,为你提供最新的初中语文学习资料。


很多家长都在为孩子的语文丢分犯愁

其实语文考试的差距主要在阅读

“阅读理解”作为语文的一大难点

让很多学生都为此头疼




那么,阅读理解真有那么难吗?有无答题秘诀

下面来走进语文阅读吧




下面的图,是“语文知识地图”有关描写部分所有的知识点,我们很容易发现,所有的答题的要点,都已经通过一张图简单地展示了出来,学生只需要记住环境描写的四个作用,便可以应对所有关语“环境描写“的中考和高考题。但问题是,我们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缺少整体的、条理化的认识,使得备考过程中充满混乱,顾此失彼,虽努力良多,却在知识点上盲区犹存。

 


我们再看一个例题,来看我们应当如何利用“语文知识地图“上面的知识点来解决语文考试问题:


例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句诗中,请分析划线词语好在什么地方?(3分)


参考答案:“苍苍”一词,抓住了芦苇的外形特点,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它们生长茂盛的样子。


这次,我们直接用《黄保余语文知识地图》来查看答案:


 

点评:当题目问到“划线词语好在什么方时,我们知道是在考文章的语言,文章的语言总共分为四个方面,“苍苍”一句,首要符合的的评价选项是“生动”,从《黄保余语文知识地图》上可以看到,生动总共包含五项,其中第一项最为贴切,因此,我们选择了第项。答出了“抓住了芦苇的外形特点,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它们生长茂盛的样子。”



 答题结构和思路存在问题



我们拿一道极简单的题来说明问题,看看文章答题结构和思路对阅读分数的影响:

例题1:本文第14段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1分)

例题2:本文第14段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例题3:本文第14段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说明同学们没有看错,上面三道题,确实除了后面的分值不一样外,其他都一样,既然问题一样,那么,是不是答案也就一样了?来看下面的答案比较表:


分值

当答案都如以下时

 得分

丢分

    备注说明

(1分)

 答:在文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分

0分

同样的问题,同样的答案,而最后一道题却丢掉了2分!

(2分)

1分

(3分)

2分


我们来看看正确参考答案:


分值

当答案都如以下时

得分

    备注说明:为什么我们会丢分

(1分)

答:在文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分

这时只用答出过渡的作用之一,“承上启下”四个字,即可得满分

(2分)

答:这段话由上文对冬天屋外的寒冷,引出了下文屋内的温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分

这时只答出作用,会被扣掉一分,需答出在文章中是如何运用的,即能得满分。

(3分)

答:作者通过屋子内外的对比,由上文冬天屋外的寒冷,引出了下文屋内的温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分

这时除了要答作用及在文章中如何运用之外,还需要根据我们后面所讲的知识,结合文章内容间的关系来答,方可得满分。


点评:在中高考语文阅读中,分值的不同,代表着不同的答题结构和答题要点的变化。有的同学一看第14段是过渡段,忽略了分值直接答“在文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便只能得一分!为什么?因为我们忽略了或是不懂文章的答题结构。


 当分值为2分以上时,答题结构是什么? 首先,要先点出它在文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但仅此不够,其次还要点出它承接了上文的什么内容,再引出了下文的什么内容。


   你好,感谢你,关注初中语文在线!

   吴老师微信:wuxq2003  (有需要欢迎加微信,暗号“语文”)

您或您的孩子在初中语文学习方面有任何需要或疑问,都可以在公共号上留言,或者通过微信直接交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