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奇幻小说> 《寻秦记》作者黄易离世,原来他才是网络小说“鼻祖”

《寻秦记》作者黄易离世,原来他才是网络小说“鼻祖”

2017-12-16 13:39:11

黄易(1952—2017)


,香港知名武侠小说家黄易周三(4月5日)中风并且于医院病逝,享年65岁。


黄易原名黄祖强,早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自小爱看武侠小说,并于少时开始投稿,写出了生平首部武侠作品《破碎虚空》,顺利获刊载,至此开展了他的作家生涯。


个人经历


  • 黄易,求学期间专攻传统中国绘画,曾获“翁灵宇艺术奖”,后出任香港艺术馆助理馆长,负责推动当地艺术与东西文化交流。


  • 1989年辞去高职厚薪,隐居离岛深山、藏风聚水之地,专心从事创作。至九零年代,旋即以独树一帜的武侠作品,席卷港、台两地。


  • 1991年成立黄易出版社有限公司,作品有:《覆雨翻云》《大剑师传奇》《时空浪族》《星际浪子》《寻秦记》《破碎虚空》《超级战士》《大唐双龙传》等。


  • 黄易其作品《寻秦记》《大唐双龙传》《覆雨翻云》相继被TVB搬上银幕,均获好评。


  • 2012年11月,黄易重出江湖,推出新作《日月当空》,该书由湖南人民出版社以最快的速度第一时间推出,创下了黄易小说在中国大陆出版的记录。该书于2012年12月02日全国发售。



看完他的经历,令大家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寻秦记》、《大唐双龙传》了,改编后的电视剧也是童年经典。







《寻秦记》电视剧项少龙饰演者古天乐,之前还买下了其电影版权,只是目前阵容还未公布。


古天乐《寻秦记》电影海报



小说《寻秦记》开创穿越类型的先河


黄易本身就是武侠迷。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末,金庸和古龙的小说早已没人爱看,年轻人都被影视、动漫和各种电玩吸引。喜欢电子游戏又对武侠感兴趣的他,产生了把科幻和武侠相结合的想法。


于是,就有了现代人项少龙穿越古代打怪升级的《寻秦记》。



小说的男主直接穿越到了2001年的香港——公元前247年(秦王嬴政登基那年)的战国。相比很多奇葩穿越剧情,电视剧中项少龙的穿越道具也是专业级的——“时空穿梭机”。



 

除此之外武侠剧最擅长的,就是男主自带天下美人竞折腰的英雄光环。但黄易笔下的的《寻秦记》反其道而行,项少龙除了他本身的人格魅力,还体现出现代男性的高情商。



可以说,黄易创造的这个角色提前了20多年,并且在观念上也超越了当下大部分穿越小说。


特别是小说结尾,项少龙得知自己的儿子名叫项羽时,先是展露后世知情者的震惊,随即便是释然,知道自己纵是知道历史的发展,最后也还是改变不了历史,人们以为自己在创造命运,但作为穿越者,却知道并非那么一回事。


这个情节看起来简单,可若没有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却万难写出。

 

这也是为何,当网络文学圈得知黄易去世消息后,引发大量悼念,甚至称之,“今夜,网络文学圈无眠”。


图|作家助手


如果追根溯源,网络中文写作世界里的许多体裁,都从效仿黄易开始。穿越自不必说,男主角自带吸粉功能。其他网文类型也多得益于他的另一个创作意识,便是跨类型结合。


《寻秦记》是科幻、历史、穿越的结合。从《大唐双龙传》到《边荒传说》,可说是历史武侠的结合。而到了《封神记》《日月当空》,完全又是科幻和武侠的结合,与此前的小说完全不同。




他延续了金庸古龙之后武侠的辉煌


黄易在多个场合都提到过,他创作武侠小说时,正是武侠从黄金时代走下坡路的时候,这也激发了他的创新意识,注意到多种类型进入传统武侠的方式。


他说,那时武侠小说真是像被人判了死刑一样,但唯独有一个人不相信,那就是我。


于是,他提到了自己如何想到穿越方法的:


当时出现了黑洞理论,这给我带来全新的世界,去想空间是什么。我把它融入武侠,就是《破碎虚空》。我不觉得我是开创的鼻祖,穿越本来就存在,这只是我们对时间的一种反思方式——时间是直线的,我们永远只能在其中一点上,穿越就是打破这条规律。


而资源在他眼里也是许多可取:


中国很多传说,《山海经》、《封神演义》、《世说新语》,有很多资源可以被我们拿来重新使用。


他更注重在武侠小说中注入自己的历史观念:


《大唐双龙传》是小混混成就了一个大事业。当然我可以写一个模范的人,但那不是真正的我,我只能写一些与自己有共鸣的人。我觉得任何小说最主要的都是对人物的刻画,我希望写有血有肉的人。


《边荒传说》是我最喜欢的小说。泰国的读者觉得《边荒传说》是我写得最好的一本书,有《大唐双龙传》的东西,也有《寻秦记》的东西,所以在这本书里,看到我的野心。



他最勇敢的,是相信每个时代都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武侠风格,不必拘于前人:


我的小说《封神记》就是在向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致敬。


我看过他的很多小说。但《封神记》是拼另外一个时代,因为我不可能再写和他一样的东西。我写的是一亿多年之后的宇宙,但我觉得这是一种致敬。


《封神记》一开头我引用了荣格的一句话:“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属于我们的神话。”我觉得,作为这个时代的作家,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武侠。


于是,他一直很乐观,也如此影响了许多效仿他的年轻作家,直到今天,还注入了网络文学世界里,启发了无数新类型的产生和壮大。


但愿他的这种写作精神能被一直延续和致敬,也希望他的离去更是对后来者的一种激励。


本文授权转载自文学报,部分有删改。ID:iwenxuebao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