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
风尘误
朱熹和严蕊
刘湘如
第三章
岳州灾变
岳州是一座古老的小城,古名也称巴陵,又称岳阳。作为湖南省的重要历史名城,在很久以前,她已经是风光独特、景色宜人了。岳阳楼闻名遐迩令人向往,还有洞庭湖、南湖、莲湖、汨罗屈子祠、平江杜甫墓等等,也都是名胜之地。岳阳楼东倚巴陵山,西临洞庭湖,雄踞岳阳城西门之上,气势非凡,与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为中国江南三大名楼,历代文人墨客多会于此,留下了不少千古名篇。据史载,岳阳楼最初是供据守城门的卫兵憩息和瞭望的谯楼。三国时,东吴大将鲁肃在岳阳操练水兵,将其改建为阅军楼。唐开元四年(716),中书令张说谪守岳阳,对这座楼再次进行了扩建,名南楼,又叫岳阳楼。宋朝庆历四年(100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并请自己的好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作《岳阳楼记》,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岳阳楼从此名扬天下。在迄今为止的1700多年中,岳阳楼虽然历尽沧桑,几经水淹、火燔、雷击、兵灾,但屡毁屡修,古朴之貌代代相袭,始终保持良好。岳阳楼结构严整,工艺精巧,造型庄重。飞檐、楼顶均盖黄色琉璃筒瓦,飞檐尖端饰以龙凤,昂首翘尾即欲腾飞。其三楼楼顶外貌酷似古代将军头盔,俗称盔顶,实为中华古代建筑中之罕见。
至于说到洞庭湖,她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号称八百里洞庭耀天下。她衔远山,吞长江,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朝晕夕色,气象万千。湖中君山小岛,远望如横黛,近看似青螺,临空俯视,又像阴阳合抱的太极图。岛上有二妃墓、湘妃祠、柳毅井、传书亭、朗吟亭、香椿亭、望湖庭、龙涎井、飞来钟等等,无不引人入胜。
岳州另有南湖,位于岳阳市南郊,与洞庭湖相通连贯,湖岸群山起伏,秀峰迭宕;湖中奇山崛起,怪石嶙峋,港湾曲折,湖汊幽深,水光山色,交相辉映。南岸的龙山苍劲挺拔,水际有一字排开的九座山岛,古称为龟山,宋代有“一龙赶九龟”之说。就在洞庭湖和南湖之间,有两座南宋时代建筑,一为“湖龙庙”,一为“三眼桥”,附带着许多重要的传说。向岳阳南去一百多里的汨罗江,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楚国著名诗人屈原投江殉难的地方。
故事从南宋时代的岳州阳开始。这个时候的岳州府,恰恰是历史上少有的最为不幸的灾难深重的时期之一,可以说是灾荒遍野,盗贼四起,民不聊生。当时在岳州地界流传着这样的一首民谣:
不知冬夏和春秋,
但听路人说岳州。
饿殍遍野无人拣,
家家哀声到年头。
官家罪孽天怨怒,
蒿荒满目泪空流。
洞庭吞牛又噬马,
岳阳楼前鬼魂愁。
当时长江以南时有金人骚扰,一路烧杀抢掠,让繁华的境地成为了一片焦土。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岳州城曾遭到一场空前的浩劫。金兀朮率兵北撤途中攻入岳州,劫掠官府民居、子女金帛、廪库积聚,纵火延烧,烟焰遍及数百里,烧了几个昼夜。自古以来风物雄丽的岳州府,旦夕之间是死者云集,几乎成了一座空城。此后,经过多次较大规模的修治,这座被毁的古城才逐渐恢复了昔日的风貌,但原来物产丰腴风光秀丽的岳州府,已元气大伤。而令老百姓最为痛心疾首的是,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左,朝廷昏聩,朝中奸臣当道,官府到处搜刮民财,欺压百姓,霸占良田,强抢妇女,弄的百姓怨声载道,冤情遍地……
就在这样的非常的时候,一个笔者在序章里专门写到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一个以理学治理天下,当时其学术观点正受到皇帝特别重视的人物,出现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理学家朱熹。
……朱熹刚刚在临安向皇帝阐述了自己“重理学”、“振纲纪”、“正风俗”、“惩人欲”的一系列主张。
这一天,他志满意得地回到了岳州。
他伏在岳州府衙的桌案上,翻看着这段时间各方面送来的文案、文牍。看着看着,他不禁皱起了眉头——他发现在所有的奏报和文牍中,有一个名字总是不时出现,他带着灾民上书,带着灾民向官府请愿,带着灾民向官府施加压力,还带着灾民闹事……一切“民间骚乱”、“灾民闹事”的奏报,都好像都与这个人有关。他不禁惊诧起来,他看着看着,把目光停留在这个名字上。此人叫严云卿,是岳州地方有名的儒生,从文牍上看,好像还颇有一些号召力。这个严云卿究竟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呢?他在心里思忖着、猜测着。
“这成何体统?”,“这如何了得?”,“纲常何在?”,“无法无天”……
朱熹一遍一遍在心里嘀咕着。
其实严云卿只是个秀才出身,此人生性耿直,才学颇丰,很有些名士的风骨。在那个灾难连连的年代,他认为身为一方儒生,应该对普通百姓的身家性命多存关爱之心。他对朝廷中腐败糜烂、营私舞弊的黑暗,对朝廷中奸臣当道的腐朽肮脏现象深为不满。严云卿祖上家业昌盛,十分重视诗书传后,曾祖父还中过进士。
说到严氏家族的历史,当地还流传一些故事。严家住的地方叫严李村,以严姓和李姓住户为多。在岳州府的近郊,洞庭湖的区域之内,像这样具有规模的庄户并不多。严云卿虽然只是秀才出身,但他家在庄中的经济地位和家学渊源,使他自然成了庄中的庄主,而且在四乡六里颇具声望。严云卿的祖辈们世世代代在这里劳作生息,务农和渔业是他们最为基本的职业,勤劳是他们的信条。据说到了某一代,有兄弟二人,对大字不识的生活状况很不满足,不愿意走祖辈的老路,就跑到岳州边上的私塾窗外,偷听先生讲课。他们终于认识了一些字,花二文钱从街上买了一本旧书,在田垄头,在渔船上,津津有味地读着。因为老人们不让后生读书,认为那不是庄稼人的正路,所以他们是偷偷的。夏天的夜晚,他们捉一些萤火虫放到袋子里,等人们熟睡后借着萤火看书习字。也是皇天不负苦心人,后来他们中的一人居然考上了秀才。在满是文盲的村子出了个秀才那可了不得,人们带着崇敬的目光看着这两个严氏兄弟,他们感到很荣耀,终于活出了庄稼人的志气。秀才老了,又让自己的儿子读书,儿子也中了秀才。儿子也老了,又让自己的儿子读书,这个儿子的儿子终于考上了进士。这个人就是严云卿的曾祖父。严家从此成为了真正的书香门第,在当地颇有盛名。据老人们说,严云卿的祖上做过不小的官,至少是五品以上。严云卿更是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按照严云卿的才学,本应该一举高中,但是当时的南宋小朝廷腐败成风,严云卿的志向被剥夺了,他只能做自己的一方文人之主了。
严云卿这一代虽然家道不比从前,但严家在当地仍然属于上等丰裕人家。但是,自从隆兴元年(1163年)以来,洞庭湖时旱时涝,经常闹灾荒,严家生活也就大不如以前了。特别是从乾道八年(1172年)二月开始,一直到淳熙二年(1175年)四月,三年多时间,几乎每年都要大旱大涝几回,旱时几乎点雨不落,洞庭湖几近干枯,庄稼颗粒无收。水就如同人的命根子,有人在洞庭湖畔建了座龙王庙,取名“湖龙庙”,企望龙王爷给洞庭湖送水。前面说过的那有名的“三眼桥”,也就是在这时候,由灾民们倾力建成的。老百姓希望天眼开、地眼开、龙王爷眼睛开,希望各路神灵都能送水给岳州……在死亡线上挣扎着的饥渴的人们,幻想着上天开眼,龙王显灵,为民间送水除旱。每天早上或晚上,瘦骨嶙峋的人们纷纷来到湖龙庙和三眼桥前,祷告求水,他们跪烂了双膝,盼穿了双眼。也许真的是感动了上苍,到了乾道九年(1173年)六月,连续下起了暴雨。这雨一下就是一个多月,遍地涨水,岳州的百姓都乱了方寸了。从大旱到大涝,老天爷好像在跟他们开玩笑似的,人们在惶惶中等待着大难来临。家家烧香磕头,求菩萨保佑,老天爷却什么也听不见,像发了疯似的,把连天的骤雨泼在岳州城,倒向洞庭湖。洞庭湖水连连暴涨,滚滚地席卷大地,汹涌的浊流中,到处是漂浮着的树木、家具和挣扎着的人、畜,遍地尸首,惨不忍睹……在这样非常的时候,严云卿再次联合了岳州地方的儒生,,要求岳州府衙开仓放济,但一次次都没有官府的任何消息,岳州府衙警备森严,大门紧闭。没有办法,严云卿又动员百姓,挨家挨户签名,给岳州府衙上万民折,乞求开仓赈济。严云卿还带着一班儒生,一次次跑到岳州府衙门前静坐乞求,但一次次被衙役们驱赶。
此刻,朱熹端坐在公案前,望着以严云卿为首的一次次“灾民闹事”的折子,心头产生了无名的怒火。他想到刚刚在皇上面前陈述过的“有违礼法,不守规矩”的百姓,这严云卿不正是一个典型吗?他曾向皇上保证过,对于这种刁民要“严加惩处,决不手软”,想到这里,他气得把牙齿咬得咯咯地响。
当权力如同老虎般即将发怒的时候,作为将要被权力吞食的猎物,却一如平常,在不知不觉的平静中生活着。
距洞庭湖仅仅十几里之遥的严李村的一角,就是严云卿生活的严宅。大灾之年,自然界的生命也像人一样打不起精神,宅子中后院的那一棵桂花树,在灾害面前显得有些神情暗淡。仿佛在聆听屋子主人常常发出的那些忧国忧民的话语后,受到了感染,桂花树随同其他寥落的花儿、草儿,此刻都吐出了不屈不挠的气息。在昨天,那棵桂花树,却意外地开了花,飘出了扑鼻的香味。
严云卿望着窗外景象,生出一番多日来少有的兴致,对妻子张氏说:“今天天气好了,看来灾难就要过去了。你看,院子里的桂花已经开了,我们去把严蕊叫出来,带她赏花作诗,顺便试试她近日的功课。”
张氏是衡阳的大家闺秀,自幼熟读诗书,颇有才气,更有赏花吟诗的雅兴,忙说:“如是甚好,我去准备一下。”
花园里摆好了桌椅,下人做好了极其简陋的饭菜,杯盏也寥落地摆了一桌。张氏请云卿入座,又命使女备上供盏,以飨祖宗,自己这才和下人一起把严蕊喊了出来。严蕊是严家唯一的爱女,这年刚十五岁,生得亭亭玉立,风姿绰约,一副楚楚动人姿态。张氏拉女儿在自己身边落座。一家人推杯换盏,饮酒赋诗,甚是欣慰。
严云卿看着自己心爱的女儿,忽然发问道:“幼芳,你最近在读什么书啊?”
幼芳是严蕊的乳名。见父亲问话,她慌忙起身答道:“回父亲,女儿在读李贺的诗。”
严云卿一听就高兴了。他问:“啊,能背诵一首你最近读过的,又是你比较喜欢的一首诗,让为父听听吗?”
严蕊一听就来了兴致,忙说:“好啊,好啊。我就背诵一首《李凭箜篌引》吧。”说着,她就随口背诵道: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严蕊忘情地吟咏着,忽然高兴地跑回自己的卧室,把她那把油光发亮的古琴搬了出来,边唱边弹,神情专注,裙裾飘动间,飘飘然宛如仙女。严云卿看着面前的女儿,十分高兴,想到自己平日为许多事务所累,很少享受到这种悠闲之趣和天伦之乐,他脸上就略带宽悦之色。又想到灾情虽然即将过去,但百姓今年收成全被耽误,颗粒无收,灾后如何生活?他脸上不觉又露出一些阴翳。想着想着,脸上的愁云就出来了。他的脸上不断变化的复杂的表情,时阴时晴的心绪,张氏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她也像受了感染似的,不再言语,自己也就回身到屋子里忙活去了。
严云卿坐在那里,想到自己平时一直奔波在外,做着一些公务上的事,这段时间很少来陪女儿,倒是张氏总是抽出大部分时间,教女儿读书、写字、咏诗、作画。可喜的是严蕊聪颖过人,对于一切知识能很快得知要领,十多岁就能写诗作画,习得六艺皆备,样样皆能。想到了这里,他就随便问女儿道:“听说你最近又在练王羲之的《兰亭序》,练得怎样啊?”
严蕊笑着回答说:“父亲大人,您问得正好,女儿这些日子正想向您请教书法之事呢。”
严云卿高兴地说:“好啊,那你就问吧。”
严蕊清了清嗓子说:“我读王羲之的书法,总见俊逸多姿,洒脱自如,好像字是活着的一样,便由此想到了许多,比如自然里的花儿,当它活着的时候,人们很爱看它,死了便让人看了难受。父亲大人,字怎样才叫活呢?我想,是不是一个字让人一看就喜欢,能想多看几眼,那就是写活了?”
严云卿高兴地鼓励严蕊说:“幼芳心灵乖巧,难解的事物,用简单的办法,一下子就能说明了。这也可以看出你在练字上,真的是有些长进、有些体会了。”
严蕊谦虚地说:“可是我的字离开帖,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字形呢。”
严云卿安慰道:“你还小嘛,不要急。写字宁慢勿快,笔笔都有讲究。还要懂得读字帖,光写不读不行,好比人做事,光做不想是不行的。读字帖就是研究名家每一笔的写法和变化,研究笔画之间的关系,如轻重、长短、藏露、呼应、伸缩、曲直等等。下笔之前,在心里已经先把一个字写出来了,那就是你认为好看的字。要让别人也都认为好看,你除了读字帖,还得观察万物,如花朵、树木、鸟兽、人物等等。”
严蕊便问:“万物和写字有什么关系呢?”
严云卿说:“当然有关系了。比如有的人写‘鸟’字,竟能使人联想到鸟的自由,有的人写‘梅’字,竟能写出梅花的傲骨,那木字旁像梅枝,有的人从中能写出一种骨气来。”
严蕊沉吟了一下,说:“父亲,听您这样说,我觉得字体的架构就像是字的‘骨’呢。万事都讲究个‘骨’,所以‘骨气’很重要啊!我最近练王羲之的《兰亭序》,见那潇洒自如、柔中有节、质中带气之中,依然少不了墨骨铮然,是否如此呢?”
严云卿高兴奋地说:“这个帖子正是这样啊!所以它是千古一帖。”沉吟了一下,他拿起女儿写的字,一边审视一边说:“字也像做人一样,要有骨头!我欣赏傲骨,所以我不喜欢软塌塌的字!就像你的字,撇捺不够伸展,没有放开,要自己的个性。你想,一个人胳膊腿不敢放开,总是小心谨慎,缩头缩脑,是不是很难受啊?”
严蕊听着父亲的议论,不吭声了。她虽然才十五岁,但她已经能洞察出父亲的内心世界了。她从父亲的话语中仿佛悟出一些道理。想到眼下社会的险恶和百姓的艰难,以及这些日子里父亲和官府总是闹出矛盾的事,她又转回到原来的话题上说:“父亲,女儿还是和您谈些诗词上的事吧。”
父女俩又重新开始谈论起古诗。严云卿说:“杜甫的《三吏》、《三别》总是最好,为父很是喜欢啊。”
严蕊接口道:“杜甫《石壕吏》里的一对老夫妻,最让人不能忘怀了。”
严云卿强调说:“岂止是一对老夫妻,诗人写这一对是代表千万对啊。你再想想,老人尚且被拉去当壮丁,那么年轻力壮的人呢?”
严蕊马上说:“当然更要拉去了,《新婚别》就是例子。”
严云卿点了点头说:“你说得对,新婚尚且要拉去,未婚的可见就拉光了。读诗就要这样一层层地想下去了。”
严蕊见父亲在与自己交谈时兴致很浓,又问:“这首诗吸引人之处主要在哪里呢?”
严云卿想了想,说:“诗歌之好处主要是要用比兴的手法。比如把皇帝皇妃和农村老夫妻的命运放在一起来写,对比新颖,想象深远,含意也就丰富多了。”
严蕊似有所悟地说:“写诗要用想象,还要超过一般人的思想。”说着,她背诵起罗隐的《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严云卿说:“这些诗都说明作者应该深思善究。郑思肖的《画菊》诗你读过吗?”
严蕊随口答道:“读过。”说着又背诵了起来: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严云卿见他提到的女儿都能背诵,心中暗自高兴。他想用一个别致的办法来考考他的宝贝才女。他沉思了一会,对严蕊说:“你刚才不是说在古人的诗中,你最喜欢李贺的诗吗?那么为父来和你玩一个游戏如何?”
严蕊一听这话来了兴致:“好啊,好啊!您说怎么玩吧?”
严云卿说:“你母亲那里做了很多李贺的诗卡,我随手拣一个卡来,不让你看见,只说出题目就让你背诵上面的诗怎么样?”
严蕊随即说:“好啊!我干脆把这些诗卡放在一个筒子里,就像在大庙里抽签那样,你把筒子拿在手里晃动,掉下来哪个我就背诵哪个。”
父亲沉吟了一下没有吭声。
严蕊又兴奋地说:“我觉得这样好,这样很好玩。要不让我自己晃动签筒,哪支诗签最先掉到地上,我就背诵那首诗,我保证不怕。”
起先回到屋子里去张罗的严蕊母亲,听到父女两人在院子里说笑声,也忍不住跑了出来。她说:“我干脆把香炉搬出来,焚香祷告一番,要是幼芳拣了哪支诗签,就代表她日后的诗才和文运……”
严云卿犹豫了一下说:“这样似乎不妥。李贺诗颇多凄婉之词,要是拣的诗意思不好,岂不是……”
严蕊立即打断父亲的话说:“母亲的办法最好,我就喜欢这样。再说李贺之诗有什么不好?《旧唐书》早有评介:‘手笔敏捷,尤长于歌篇。其文思体势,如崇岩峭壁,万仞崛起,当时文士从而效之,无能仿佛者……’”
严云卿见女儿对于李贺如此熟悉和热衷,也就不再勉强阻拦妻子的倡议和女儿的热情了。于是张氏把一尊菩萨像请上案前,摆好香炉,沐手焚香,拉着女儿向菩萨虔诚地跪下来,口中念念有词道:“菩萨保佑,我儿严蕊有文星高照,千金贵体,才貌双全,富贵永年,以诗签为证!”
严蕊高高兴兴自信满满地抱着竹筒使劲地摇晃。忽然,一支诗签从竹筒里摇摇晃晃地蹦到了地上,严蕊顺手去拿,却被母亲最先抢了过去。她拿起来就看,看着,看着,脸上就浮起了一片阴云。严蕊急着去看,却又被父亲伸手夺了过去,他一看那支诗签,一言不语,顺手就把它扔到了地上……
严蕊好生奇怪,她慌忙捡起那支诗签,一看诗的名字就随口说了出来:“啊,《苏小小墓》,这是好诗呀,是李贺的名诗嘛,怎么啦?”说着她就闭起眼睛,陶醉般的顺口吟诵了起来: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严蕊沉浸在诗歌的韵味中,啧啧赞叹:“这‘冷翠’一词我最喜欢了。你看,一种神圣的幽冷的翠绿色,冷翠烛,言坟地磷火闪动着绿翠幽冷的光,劳光彩,那光多么微弱啊……”
张氏见严蕊的无心状态,倒也未作多想。他从女儿手中拿回了那支诗签说:“这次的不算,你再抽一支吧。”父亲也表示同意。于是严蕊再次晃动竹筒,竹筒里又蹦出了一支诗签。张氏捡起来看,再次皱起了眉头。严蕊上前要回诗签,原来是李贺的《仙人》一诗。这是一首写隐士的诗,主人公悟道修真,远离尘嚣,石壁弹琴,扫云南山,寒涧放鹿,观鱼清滨,当其悠然养静,漠然红尘之事……没有想到,严蕊见到这首诗歌喜不自禁,她大声赞叹写得太好了,太好了。还说,假如有一天我要去当隐士,就一定是真的隐士,其实我是很羡慕隐士生活的。她说个不停,父亲和母亲同时去捂女儿的口,不让她乱说,不想她却大声地又一次把李贺的这诗背诵了出来:
弹琴石壁上,翻翻一仙人。
持白鸾尾,夜扫南山云。
鹿饮寒涧下,鱼归清海滨。
当时汉武帝,书报桃花春。
严云卿一家人正在院子中吟诗答对,忽然家人慌慌忙忙来报,说有人来找。严云卿刚说出“请进”二字,就见一个年轻的后生满头大汗,匆匆地跑了进来,见到严云卿倒头便拜。严云卿连忙将他扶起,问:“贤侄莫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啊?”
来人叫李珏,是严云卿的好友李忠之子,年方二十岁,生得相貌堂堂,气宇轩昂,是岳州地带年轻有为的儒生,通晓史书文理,尤善书画篆刻,少年时就喜欢习武弄文,所以是文武全才。昨日因严云卿到临安府办差,其父李忠没有找到严云卿,便独自领着一班灾民,到岳州府要求开仓赈济。他们冲到州府衙门时,正赶上衙役当差巡逻,衙役上前驱赶百姓,双方发生了冲突,混乱之中,打伤了一名衙役,结果官府来了大队人马,将百姓团团围住,李忠等十几名乡民,被当做煽动闹事的反民被拘捕,如今关押在岳州府衙的死牢里。据说单等朝廷文书一到,就要问以杀头之罪。
严云卿一家人一听,大惊失色。严云卿立即找来了乡间父老和一班儒生们商量对策。结果由严云卿亲自执笔,写了一封声情并茂感人肺腑的请求书,由十几位在岳州地带颇有影响的儒生们联合署名,要求官府俯念民情,将众人释放。
洞庭湖水依然在撕裂着岳州大地。严云卿一行人蹚过浊流,,请求官府接见。当严云卿和十几个读书人将一封联名书信递给门衙,门衙接过书信,走了进去,却再也不见出来。严云卿等人在门外不安地等待着。万万没有想到,过了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忽然从里面冲出一群如狼似虎的差役,将严云卿和十几个读书人,统统套上铁索,抓了进去。
严云卿就这样被诬为与饥民串通,为反民撑腰,与刁民勾结,妄图谋反,锒铛下狱了!
岳州城从此笼罩了一片惴惴不安的气氛。几天之后,岳州的上空涌起了更加沉重的乌云,到处充斥着血腥的苦风凄雨的氛围。岳州城楼,兵士林立,戒备森严。手持刀枪弓箭的兵将士卒,从岳州城内杀气腾腾地走了出来,他们押出了十八名五花大绑的死囚。
死囚的队伍当中,严云卿满身褴褛,伤痕累累,步步蹒跚,他的嘴里鲜血直流,张口无声。
两旁围观的人群,见到这样的情景,不禁都骚动了起来。
士卒们用武器把围观的人流驱赶开来,耀武扬威地押着死囚,从人群中大踏步地走过。
就在这昏天黑地的时刻,在那些怨声载道的民众之中,严蕊母女两人互相搀扶,呼天喊地,向着严云卿猛扑过去。但是,她们什么也没有抓住,只能看见死囚队伍走远,再走远。她们喊天不应,喊地无音,瘫坐在地上,向着老天爷泣血悲呼!
严酷而肃杀的氛围,弥漫在每一个岳州老百姓的心头。那个夜晚终于在恐惧和不安中度过了。第二天早晨,阴风怒号,岳州的城门口,悬挂起了十八颗鲜血淋淋的人头,有的还怒目瞋视,张口欲呼。那个眼睛睁得最大的愤怒的面孔,正是严蕊的父亲严云卿!
岳州城下,到处是死者家属们的号哭声音,惊天动地,惨不忍闻!
十五岁的严蕊扶着摇摇欲倒的母亲,无声、无泪,沉浸在极度的仇恨和悲伤之中。严蕊悲愤地在心中喊叫:公理何在?公理何在?!然而,使她更为伤心的是,就在处斩严云卿的第二天,孝宗皇帝因为改换年号,大赦天下,下达了大赦的诏书。岳州府明明知道这个大赦诏书就要下达,为了杀一儆百,,还是提前把严蕊父亲等十八名儒生全部杀害了。
严云卿惨死之后,严蕊的母亲张氏带着严蕊一次次到岳州府衙前鸣冤告状,可是,一次次都被官府衙役赶了出来。就在严云卿死后的三七二十一天之际,张氏再次带着严蕊,来到了岳州府衙外,母女俩拼命地在那里擂鼓,却没有一个人理睬她们。她们投诉无门,无比伤心。严蕊幼小的心灵已经麻木僵硬了,她不知道未来的路该怎样去走,她家的深仇大恨何时能得以昭雪,她将怎样去为澄清父亲的名声而奔走呼号。她一个人在心里默默想着,那无情的差役再次走了上来,将严蕊母女二人推出门外。严蕊正在与衙役撕扯,却万万没有想到,母亲张氏因为悲痛已绝,气愤不过,深感此生没有指靠,毅然决然地对着岳州腐衙的青石廊柱一头撞了过去,顿时脑浆迸裂,死于地上。
严蕊见母亲已死,她彻底绝望了。她呼天抢地,伏尸恸哭,欲将自己的生命也结束在这个异常冷酷的人世间。她呼啊,叫啊,哭啊,喊啊,一直到声音嘶哑了,精疲力竭了……过了很久很久,她不再听到自己的声音,也不再听到周围的声音。没有人理睬她,也没有人敢上前看她一眼,她就这样在阴森森的冷气中,一丝丝从鼻息里发出呻吟,呻吟,呻吟,直到完全地失去了知觉……
又过了很久很久,天已经完全暗淡下来了。晚风一阵阵掠过她单薄瘦弱的躯体,拂起她摊在地下的散乱的头发。路人远远地看着,发出一声声叹息,但仍然没有一个人敢于上前去看看她。这时候,一名差役突然从岳州府衙里走了出来,蹲下身来摸摸她的鼻头,觉得还有些气息,于是便叫来另外两个衙役把她扶了起来,然后大声地对她,又仿佛是故意让那些远观的群众听见,说:“我家大人说了,你父无视纲纪,传播危言,煽动灾民,聚众谋反,妄图颠覆我大宋江山。按照大宋朝律,本应严惩不贷,满门抄斩,但我家大人念你年轻,决定罚派你到台州乐营为一名营妓。本差现带你去更衣将息,稍作疗养,不日即随本差起程去台州……”
衙役说完这番话后,几个人便连拖带拉,把严蕊带走了。
声 明
长篇历史小说《风尘误—朱熹和严蕊》系原创著作,全部权利归由著作权人所有。作者授权给《同步悦读》微刊连载,其他任何刋用或转载,需征得著作权人和本微刊同意。严禁任何下载他用,挪用原著资料,以及剽窃模仿抄袭等侵权行为!违者必究!
特此声明。
《同步悦读》微刊
刘湘如又名刘相如,笔名老象、申辰等,著名作家、学者。1980年代加入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和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国学学会副会长等。国家一级作家,曾为安徽电视台高级编辑。作品涉及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评论、杂文、影视剧等,迄今发表出版作品一千多万字,主要著作40多部,其长篇小说《美人坡》《风尘误》《朱熹别传》《国魂》《红年鉴》等,散文集《星月念》《淮上风情》《瀛溪小札》《十步芳草》《刘湘如精品散文·上下》等,报告文学集《旋转的人生》《共和国星光》《马拉松大战》《闪亮的历史抛物线》等,人物传纪《大地留芳》、《当代百人》《斧光》等,影视作品《青楼情殇》《美人劫》《红尘梦》《一个作家的传奇》《星光》《山雨》等,均有广泛社会影响。作品获得国内外多种奖项,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至国外。选入《中国新文学大系》《高中语文教材》《大学语文课外阅读文选》《中学生范文解析》《高考作文模拟试题》《百年中国散文经典》等。散文和小说作品恣横酣畅文采飞扬,笔触宏大蕴藉深厚,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当代著名诗人公刘评价其散文“动真情而不夸饰,寓哲理而非说教。点点滴滴,必将渗入读者的良知,一如春雨之于土地。只有这样的作品兴旺起来,散文复兴的口号,庶几可望变成现实。”(《星月念》序)。当代著名作家鲁彦周称其散文是“散文中的精粹”(《淮上风情》序)。
让阅读无处不在 让悦读丰富人生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同步悦读》公众号
倡导全民阅读 打造书香中国
《同步悦读》微刊是一个面向全国的新媒体,宗旨是“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设有【名家名作】【美文欣赏】【好看小说】【诗歌在线】【热点评说】【教育随笔】【同步素描】【故事传说】【图说社会】【传记纪实】【最新发布】等专栏。投稿作品必须是微信公众平台原创,稿件(后附作者简介)word文档和作者彩照(横幅)均通过添加附件方式发送至邮箱tbyd2016@163.com。付酬机制:作品80%赞赏付给作者。
声明:《同步悦读》发表的所有作品,其他公众号若要授权白名单,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茅仙洞风景区(国家三A级风景区),系安徽省三大道观之一,内有淝水之战古战场、四千年茅仙古洞道观、华夏人文洞府、千里长淮第一硖、黑龙潭等景观,是全国极为稀有的儒释道三教合一圣地。地址:安徽省凤台县城南3公里,竭诚欢迎四海宾客前来观光探幽!旅游热线:(0554)2311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