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管狭窄有什么区别?
“腰间盘突出”是指腰间盘中的髓核膨出或者突出到纤维环外,刺激或压迫到神经根, 从而导致腰腿疼痛、麻木等的一系列的症状。而“腰椎管狭窄症”是指造成椎管结构异常, 椎管腔、神经根管或椎间孔变窄,出现以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特征的腰腿痛。
腰椎管狭窄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症状上,腰疼伴下肢放射痛,考虑腰椎间 盘突出的可能性大。腰椎管狭窄症的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酸胀、 麻木无力,下蹲休息片刻后可缓解,又能继续行走;②神经根管狭窄:行走后出现下肢麻木、 疼痛,可以是向下窜疼,下蹲休息可以缓解。这两种类型的腰椎管狭窄症状,一般骑车不受 影响。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需平卧休息才能缓解。
虽然二者是单独的两种疾病,但同时还有一定联系,可以相伴发生,特别老年人,伴发 比例相当高。
老年腰椎管狭窄会有哪些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中 年以上人群,男多于女,起病缓慢。主要临床表现为长 期反复的腰腿痛及间歇性跛行,可在外伤后出现症状或加重症状。疼痛性质为酸痛或灼痛,有的可 放射到大腿外侧或前方等处,多为双侧,可左、右腿交替出现症状。患者常在步行一、二百 米时产生腰腿痛,弯腰休息一会或下蹲后症状会立即减轻或消失。若继续再走,不久疼痛又出现。脊柱后伸时症状加重,前屈时症状减轻,骑自行车无妨碍。少数病例因压迫马尾及神经根而影响大小便,甚至造成下肢不完全性瘫痪。拍摄腰椎正、侧、斜位 X 线片,有助于 诊断。椎管内造影、CT、MRI 检查,也可帮助明确诊断。
为什么腰椎管狭窄会出现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是指病人直立或行走时,下肢发生逐渐加重的疼痛、麻木、沉重感、乏力等 不同的感觉,以致于不得不改变姿势或停止行走,蹲下或休息片刻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继 续站立或行走,症状再次出现而被迫再次休息。因反复行走与休息,其行走的距离则逐渐缩 短。在爬山、骑自行车时,可不出现间歇性跛行。
在正常腰椎管,硬膜包裹着脑脊液和马尾神经,硬膜与椎管壁之间有硬膜外间隙,里有脂肪和血管,起着一定的缓冲作用,所以狭窄较轻时不引起临床症状,当狭窄到一定程度时,即达到接近压迫马尾和神经根的临界度,此时如果直腰或后伸,椎管容积进一步缩小,椎管内压力增加,静脉回流不畅,血流缓慢,从而使毛细血管压力增加 ,造成马尾神经的血氧水平下降,此时走路和活动,原有症状进一步加剧而产生腰腿痛等临床症状。反之,如弯腰和休息,椎管容量增加,压力减小,静脉回流增加,供氧量改善,临床症状得以缓解。
你好,有问题请直接加老药铺的个人qq/微信号:177695504,随时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