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项刊登在《流行病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女性的生理周期短和低生育力存在相关。】
该研究由波士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的博士研究生、PRESTO的数据分析师Amelia Wesselink主持。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助理教授兼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的助理教授ShruthiMahalingaiah也是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她是生殖内分泌学与不孕不育问题的专家。还有波士顿大学、丹麦奥胡斯医院和犹他大学的其他研究人员也参与其中。
该研究结果是从一项正在进行的网络调查中得到的,超过2100个想要怀孕的女性参加了本次调查。她们的年龄在21~45岁之间,已尝试怀孕长达六个生理周期。研究人员通过每两个月的随访调查跟踪这些女性的怀孕状态。该研究使用问卷调查形式来确定参与者的生理周期特点和怀孕状态,并努力找到两者间的联系。参与者们通过在线程序绘制自己的生理周期图。
研究结果表明:
初潮年龄小于12岁或大于15岁的女性和初潮年龄在12至13岁的女性相比,生育能力更低。
那些生理周期少于等于26天的女性,她们怀孕的几率也会减少。(研究参与者们的平均生理周期为 29 天。)
而月经流量大或者生理周期长则与生育能力没有太大关联。
研究小组认为,女性的生理周期由下丘脑-垂体-卵巢系统的运行过程决定,生理周期短意味着受孕窗口窄或者卵巢衰老,与排卵少相关联。之前有一项对有怀孕意愿的丹麦妇女进行的研究也表明生理周期短和低生育能力有关。
“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北美地区的备孕女性,无论年龄大小,生理周期规律与否,是否患过生育疾病,生理周期短都与低生育能力有关。”研究小组说,“这些结果表明,生理周期特征可作为反映备孕女性生育潜力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