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奇幻小说> 东倒西歪,孩子的平衡感真的有问题吗?

东倒西歪,孩子的平衡感真的有问题吗?

2021-04-08 16:02:20
点击上方“兜兜亲子” 可以订阅哦!

作者简介


张旭铠,本平台签约专家,兜兜亲子联合创始人,,儿童职能治疗师。钻研儿童发展、专注力、感觉统合超过20年,每年服务上千次的儿童。

平衡能力是什么?学爬时间晚、无法久坐、走平衡木或排队总是东倒西歪,真的代表孩子的平衡能力有问题吗?爸爸妈妈又可以透过哪些小游戏来提升孩子的平衡能力呢?

「平衡感」是什么?

适健复健科诊所副院长、儿童职能治疗师张旭铠表示,所谓的平衡感指的是一个人能够去维持他所想要摆定的姿势、稳定自己做出某个姿势的一种能力。

静平衡、动平衡

张旭铠儿童职能治疗师进一步指出,若要再更细微地区分平衡能力,又可分为「静平衡」、「动平衡」两种能力。所谓的「静平衡」是指当我们要做出站姿、坐姿,或是侧躺等动作时,维持这些姿势的平衡能力;「动平衡」则是指当我们在做爬行、行走、跑步或跳跃等动作时,能够维持自身平衡而不东倒西歪所展现的能力。

人体仰赖3大感觉系统维持平衡

一、视觉

张旭铠儿童职能治疗师谈到,人体会依靠视觉来感知环境中的目标物体与自身之间的状态来保持平衡。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个人同样做「单脚站立」的姿势,闭上双眼时维持这个姿势的时间会比睁开双眼时做来得短,这正是因为人体依靠视觉来感知(相对上)自己是否有在移动,进而借以调整与保持平衡,换句话说,双眼是睁开的状况下,当单脚站立只要一开始出现不平衡的情况(例如,身体开始要偏到左边、往左边倒),视觉看到了(感知到)自己正在往左边倒,就会马上传递让大脑知道:「现在身体出现不平衡囉!」这个讯息,大脑得以马上统合做出动作回应:把开始往坐边倒的身体拉回来,继续保持单脚站立的平衡;然而,在双眼闭着的状况下,人体就难以藉由视觉感知自己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二、前庭觉

前庭觉是利用内耳之三半规管与耳石,抗御地心引力保持自身的平衡,经由稳定的前庭系统,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身体与地球之间的相对关系,例如,感应出自己在直立、倒立,倾斜时,身体与地表的相对关系是不同的;前庭觉功能无法完全发挥的孩子,会出现身体两侧协调困难,产生动作不良、平衡能力差的情况;前庭觉的反应过低时,还可能对身处危险环境的反应也不足,例如,孩子即使被抱起来旋转很多圈,也不会觉得头晕想吐,这就是因为孩子的前庭系统没有发挥作用。

三、本体觉

本体觉顾名思义就是「身体的感觉」,指的是肌肉与关节的感觉。本体觉会让身体不必倚靠视觉就能感受到身体四肢摆放的位置,才不会发生跳舞时左脚绊到右脚等身体不受控制的状况。此外,本体觉与孩子学习走路、骑车、跳跃、打球等需要动作协调能力的活动很有关系!


为什么孩子的平衡感会有问题? 

张旭铠儿童职能治疗师表示,有一部分平衡感有问题的孩子是先天3大感觉系统发生问题,例如,先天视觉障碍、感觉统合失调等;「除了先天的因素之外,爸妈过度保护,孩子们后天从环境中得到的刺激过少,是影响大脑与平衡能力发展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张旭铠儿童职能治疗师说。例如,孩子都已经3、4岁了,爸妈带着孩子出门,依然经常让孩子坐推车,孩子习惯推车的安稳舒适,往往不愿意自己走路,因此难有机会去学习如何维持自己肌肉的运作,抱得多或总是坐推车的孩子,平衡能力与肌肉发展都会受到影响。


到2、3岁才能发现孩子平衡感有问题?

有些爸爸妈妈提到,是否一直要到孩子2、3岁进入幼儿园后,才能发现孩子的平衡感有问题?张旭铠儿童职能治疗师说,正确说来,应该是因为孩子到了2、3岁开始进入幼儿园,进入幼儿园后才会有机会走平衡木、跟着大家练习排队,也才有机会观察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相较之下的发展状况,因此,较容易发现孩子平衡能力的问题,例如,会出现排队歪掉、无法走好平衡木等状况。


出现这些状况真的表示平衡感差吗?

状况一:抬头、学爬的时间晚或是爬行时倒退

张旭铠儿童职能治疗师表示,抬头这个动作与平衡感较无关系,而是跟颈部是否有力量有关;爬行时出现到退鲁属的情况也属于正常现象,表示孩子在发展手的力量和距离感。如果孩子一直呈现小狗趴姿势,却不会向前爬,除了拿玩具在他面前吸引他之外,爸妈可在他呈现小狗趴的姿势时,轻轻用左右双手掌贴着孩子左右肩膀,把孩子左倒半分钟,再右倒半分钟,左右来回让孩子感觉摇晃的感觉,可适当刺激孩子平衡感发展,她也会越来越能在自己动的时候,维持自己的平衡,不过,如果到了10个月,孩子仍不会往前爬,建议应尽速请专业医师(小儿科、家庭医学科或职能治疗师)检查。

状况二:孩子久久无法自己坐

张旭铠儿童职能治疗师表示,如果孩子是一直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坐起来,那应该是肌耐力的问题,与平衡能力较无关系;但若是已经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坐起来,但总是无法久坐,坐不久就向某一边倾倒,就可能是平衡能力有问题。


平衡感训练 3大迷思

迷思一:走平衡木走得好=平衡能力佳

张旭铠儿童职能治疗师表示,临床上有遇到过中班的孩子平衡感出现问题,于是孩子被安排每天都练习只走同一根平衡木,练习了近2个月,表现不错,但是回到学校后,老师仍然表示孩子走学校里的平衡木,仍像之前一样经常跌倒,无法走得稳,与之前的状况一样。这是因为当只利用同一个平衡木来训练孩子时,孩子最终学到的只是一个技巧,摸索出诀窍:怎么做可以让自己在走那同一根平衡木时不跌到!因此,走同一根平衡木走得相当好,并不能当做平衡能力进步的唯一指标。

迷思二:刺激脚底板有助平衡感发展

有些爸爸妈妈提到,常常带着孩子赤脚去踩踏类似像健康步道的石子路,刺激脚底板,有助于平衡感发展?张旭铠儿童职能治疗师说,其实,并不是因为脚底板受刺激(感觉疼痛)所以平衡感得以发展,而是当孩子赤脚踏在类似健康步道的石子路脚底板感到疼痛时,他会因为想要减轻疼痛,自然而然地把脚抬起来,想换只脚轮流踩踏(此时的动作很像维持单脚站的动作),就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其实不自觉地有机会在练习如何能够控制自己维持某个姿势(单脚站这个姿势)而不让自己跌倒,因此,平衡感多了一个机会得到练习与发展。

迷思三:摇呼拉圈协助孩子的平衡感发展

张旭铠儿童职能治疗师表示,目前并无任何研究证实藉由摇呼拉圈,孩子的平衡能力得以发展得更好,摇不起也不等于平衡感不好。


提升孩子平衡能力的小游戏

张旭铠儿童职能治疗师指出,我们不能说玩某些游戏或多做某些动作,可以让平衡感从无到有,但的确可以透过一些游戏或活动,让平衡能力得到比原先更好的发展。

游戏一:抱球走路

张旭铠儿童职能治疗师与我们分享,让孩子抱一颗会遮住前方视线的海滩球,妈妈在孩子前面用语言引导前进。这可以让孩子深度感觉双脚的动作,而少了视觉的辅助,将可以训练孩子提升动作的控制而达到更稳定的平衡。

游戏二:移动踢球

将小球,如球池球,与墙壁平行,且每颗球间隔约20公分放一颗,让孩子横向移动将球踢向墙壁。一边横向移动又要一边踢球,这可以训练孩子的「动态平衡」,有助于孩子于行走时绊倒或碰撞时的反应与平衡。

游戏三:跳跃抽纸

准备一张A4白纸或巧拼垫,让孩子站在上面,请孩子听到指令「一、二、三、跳」时跳高,妈妈则把白纸抽走。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扶着妈妈,以免跳跃不够高而被绊倒。这个游戏可以训练孩子随时注意重心的位置,并在着地后立刻保持稳定。



 分龄游戏

0~1岁

多抱着孩子到处走动(多让孩子经历移动的感觉),出门时可以使用让孩子与爸妈面朝前方相同方向的背巾,让孩子跟爸妈保持面朝同一个方向前进,孩子才能够看到沿路移动变化的景观,得到刺激;6个月之后,最主要是多利用有趣的物品,放在不同的位置,可以放在地上或椅子上,吸引宝宝有动机去拿取。

1~2岁

当孩子会开始玩玩具,并且把玩具丢得满地都是的时候,爸爸妈妈先不用急着帮孩子收,可以在乱散的玩具间,找出一个点站在哪里,请宝宝走过来找你,此时,宝宝为了不让自己踩到散乱的玩具,必须做出跨步(把一只脚抬得高一点、久一点)的动作,能够将跨步这个动作做得好,需要平衡感好才能够做得到,因此,这么做能够让孩子觉得有趣的同时,又能有机会让他们的平衡能力有机会发展。

2~3岁

大约到了快2岁左右,孩子通常想要移动得更加快速,也会想要开始跑了,当孩子可以做出「跑」这个动作后,代表孩子的肌肉耐力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此时,应多鼓励孩子自己走路。这个时期的孩子,在大动作发展上应该加强的是行走的平衡,2岁的孩子也已经可以在家中到处行走探索了,这时候需要加强的是双脚的力量,可以帮助孩子站得更稳、行走得更久,爸爸妈妈可以在这个阶段买台三轮车给孩子,当然,孩子刚坐上三轮车时是不会懂得要如何踩踏板的,因此这时候通常是让孩子把脚放在踏板上,由父母在后面推着他,这样的动作其实有助于建立孩子双脚协调性,将来可以跑得更好,接着孩子会开始用双脚在地上推动三轮车,最后才是自己踩踏板,这都可以帮助孩子双脚力量加强。然而,对于平衡这件事,当孩子踩动三轮车时,因为是左右脚轮流用力,因此重心仍有些许的转移,所以可以观察孩子在踩踏板时是否身体会左右晃动,这就可能代表身体的平衡需要加强,或是双脚力量还需要训练。

3~4岁

3岁开始,爸爸妈妈可以多跟孩子玩玩单脚站或是跨越的游戏,有单脚站的机会,有一脚必须承受力量,孩子的平衡感会因而增加。例如,准备一颗球,告诉孩子我们要把球朝他的方向滚过去囉,这个游戏的规则就是当球滚过去时,孩子要把脚抬起来,再把球踢回来给爸爸妈妈,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就会有单脚站的机会,比起爸妈刻意告诉孩子:「来!现再来练习单脚站」有趣得多!孩子较可以一面快乐游戏,一面让平衡感发展得更好。此外,在这个阶段,准备一个游戏跳床也是一个相当好的方法,在跳床上跳跃时,孩子能够感受上下起伏的感觉,满慢也能够感觉双脚可以越来越有力量。

4~5岁

4岁之后的平衡能力发展,已经不再只是简单地跑、跳,或是走路,此时霸爸妈妈应该多创造机会可以让孩子们爬高爬低(类似翻山越岭)的动作,也可以多加利用户外公众的大型游具,例如,攀爬架。

最后,张旭铠儿童职能治疗师再三强调,其实,帮助孩子平衡能力发展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天带孩子到公园里「探险」,偶尔踩踩草地、偶尔走走楼梯,提供各种动作的经验,孩子的平衡能力自然增长!

兜兜小贴士

其实,帮助孩子平衡能力发展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天带孩子到公园里「探险」,偶尔踩踩草地、偶尔走走楼梯,提供各种动作的经验,孩子的平衡能力自然增长!

点击图片进入评测

兜兜评量

兜兜评量,是兜兜亲子推出多维度专业评量,引入国际标准的评测体系,结合兜兜亲子专家团队二十多年的临床和实践经验,基于孩子好还要更好的理念,了解孩子的优势能力,通过补强平弱的方式,帮助孩子的提升优势能力。

关于兜兜亲子

兜兜亲子,是一个0-6岁的在线亲子教育云平台,平台聚集了台湾知名的亲子教育专家,以体系化的亲子教育内容为核心,以多维度的专业评测为切入点,通过测评+咨询+服务的模式,提供亲子教育相关的内容和服务,帮助新手父母更好的陪伴和教育孩子。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兜兜评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