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奇幻小说> 是时候跟医生说说你的血糖监测结果了!

是时候跟医生说说你的血糖监测结果了!

2021-10-18 06:43:00
自我血糖监测是糖友自我管理的一部分,可以帮助糖友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然而有的糖友看到自己的血糖水平控制的不够理想,可是又不知道如何调整,便更加苦闷,怎么办呢?这时候应该跟医生说说你的血糖监测结果了!

医患互动助力SMBG,患者HbA1c改善更有效
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Nelson Chow入选191例口服降糖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指导其在每餐前监测自己的血糖,并通过在线血糖仪软件、电子表格或医生可见的在线平台每2周上报1次血糖结果。

将年龄、体重、监测次数和报告频率作为参数的多变量回归分析发现,监测频率与HbA1c无关,但报告频率与HbA1c负相关。

研究者将患者分为不频繁自我血糖监测(SMBG)组和频繁SMBG组,分别定义为每天监测血糖的平均次数≤1次和≥2次。该亚组分析发现,频繁SMBG组中,报告频繁者比报告不频繁者的HbA1c更低(7.4% vs. 7.9%;P<0.05),但不频繁SMBG组中无此趋势。

研究者指出,在得不到医生及时反馈的情况下,虽然2型糖尿病患者较频繁地监测血糖,但其无法充分利用从血糖监测中获得的信息。在医患互动的基础上,更频繁的监测血糖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HbA1c下降更多。

医患互动助力SMBG,医生调整治疗更积极
STeP 研究是一项为期 12 个月的随机、多中心试验。研究者从 34 家医疗机构纳入 483 例血糖控制不佳、非胰岛素治疗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基线 HbA1c 水平为 8.9%,平均体重指数 (BMI) 为 35.1 kg/m2,平均病程为 7.6 年。

所有受试者均在第 1、3、6、9 和 12 个月时接受医生评估。结构化 SMBG 干预组受试者被要求在接受临床医生的季度评估前 2 周内,每日自测 7 次血糖,连续监测 3 天。

结构化 SMBG 干预组受试者 12 个月时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水平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同时血糖波动程度大为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研究者Polonsky 博士称,该研究中最有趣的发现在于:对 SMBG 数据进行季度评估的临床医生更倾向于积极调整治疗。

小编寄语

新手糖友看到自己高高低低的血糖值往往不知所措,2015版《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为糖友支招:血糖监测结果本身对疾病的改善作用不大,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讨论血糖测试的结果并采取措施积极改变个体行为和调整治疗方案,才能使血糖监测成为有效的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工具。

所以,让医生及时的了解患者的血糖监测结果很重要哦!

参考:
BMJ Open Diabetes Res Care. 2016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12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