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幻小说小说> 修仙皇帝的辟邪鱼藻罐 凭什么拍出两亿?

修仙皇帝的辟邪鱼藻罐 凭什么拍出两亿?

2023-05-25 17:04:50


近年来,明代瓷珍不断上演“霸屏”,接二连三拍出天价。作为今年香港秋拍最引人瞩目的瓷器之一,乐从堂珍藏的明嘉靖五彩鱼藻纹大罐最终不负众望,以2.13亿港币高价成交。这件稀世之作,不仅品相上乘,而且出身显赫。



【每次走秀 身价随之大涨】


这件大罐已不是第一次现身拍卖会上,曾在1985年及1992年两度在纽约苏富比上拍卖,在1992年12月1日纽约苏富比上以286万美元成交;过了八年,大罐上涨2倍,以4404万港币被曹兴诚拍走,在当时维持了4年的全球最贵瓷器身价。时隔17年,在今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出5分钟大罐就以2.13亿价格卖出,曹兴诚赚进约1.7亿港币,真不愧是台湾顶级藏家“乐从堂主”,眼光独到,传说当地传媒也以“小故宫”形容其藏品之丰富。 



【贵族中的贵族】


这件鱼藻罐之所以那么贵,与其稀缺性和出身是分不开的,此一式样的大罐存世不过十来例,且大多藏于世界顶级公私博物馆里,于市面上流通的实在是珍同拱璧,而且它的底部印有“大明嘉靖年制”的字样,是景德镇官窑制作的精品,其中带有原盖的更是凤毛麟角,除了本器,目前已知只有另外三件带盖的嘉靖五彩鱼藻纹罐曾现身拍场,均高价被拍走。近年来,在拍卖会上带盖或不带盖的五彩鱼藻纹罐,成交价也达到了千万元以上。



水族“大过年”


这种鱼藻纹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满池娇”。这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通体以青花、红、黄、绿等色绘传统鱼藻纹,罐上的鱼藻纹显而易见是以鱼为主体,同时加以水藻映衬。早期的鱼藻纹素雅简单,到了嘉靖时期鱼藻纹极尽纹饰繁复,加上了荷花、莲蓬、水草、各色的花瓣,一塘池水中有不少的居民,画面不空留白,整个池塘都被各种客人占满了,热热闹闹像是水族“大过年”一样。


【元代的鱼藻纹大罐也创下过拍卖记录】


使用鱼藻纹作大面积的主题性装饰的鱼藻罐,在嘉靖五彩罐之前即有先例,最辉煌的例子当属元代的青花鱼藻纹大罐,其中又以藏于日本博物馆的元青花鱼藻纹大罐为典型代表。这只大罐为元青花鼎盛时期的精彩绝伦之作,整体画面感觉饱满而繁密。这只大罐1970年于日本东京神奇现身,并于当年创下了日本拍卖界的最高成交记录9000万日元,知名度暴增,引起各方关注。


【鱼藻纹大罐的渊源】


虽然是两种风格的鱼藻罐,但无论是元青花鱼藻纹大罐还是明嘉靖五彩鱼藻纹大罐,其纹饰绘画风格都明显受到了同时代或较早时代文人艺术的影响。嘉靖时期,有一位宫廷画家刘节就是当时画水族的高手,如果我们将刘节的传世作品《藻鱼图》(上图)与明嘉靖五彩鱼藻纹大罐相对照,不难看出前者为后者母本的可能性极大。除了游鱼的形体特征、动姿角度外,最明显之处莫过于浮萍描画的相似性了。



【修仙皇帝带动鱼藻罐盛行】


这件鱼藻罐之所以那么重要,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它跟皇帝之间的个人联系。嘉靖皇帝钟爱五彩瓷器。当朝的五彩瓷器盛行,与他尊崇道教,痴迷于炼丹成仙有直接的关系。青、白、红、黑、黄在道教中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中,据说可以辟邪。嘉靖皇帝不但崇奉道教,也爱好文艺,他曾经为自己起了一个号,叫作 “天池钓叟” ,所以这件鱼藻罐上面的主题鱼藻,就像嘉靖皇帝他自己的天池一样。(图为嘉靖皇帝画像)


因为皇帝的偏爱,嘉靖年间的五彩瓷器产量非常大,据记载,仅在嘉靖三十七年,景德镇御窑烧制了3万件瓷器供内廷醮坛所用,又向景德镇官窑派烧的瓷器数量达60万件之多,其中大部分都是五彩瓷器,可见嘉靖帝为了修道可谓是挥洒万金。五彩瓷器却因色彩繁多,烧制难度大,成品率极低。这件拍卖的鱼藻罐是嘉靖五彩鱼藻纹罐当中,是气派最大、烧制难度最高,也是烧的最好的一件。



【投资官窑瓷器就是投资其皇家地位】


几百年来,官窑瓷器以其不惜成本的投入,精美华丽的器型和纹饰做工,皇家显赫的使用地位以及相对稀少的数量成为几百年来收藏者们追逐的对象,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投资官窑瓷器实际上是投资它的皇家地位,因此其的市场价格也越来越高,明代瓷器更是达到了“制作日巧,无物不备”的程度而著称,就比如上海收藏家刘益谦又以2.8124亿港元的价格在香港苏富拍下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上图),刷新了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



从改革开放初到今天,官窑的平均升幅就超过了50倍,据统计到目前为止,超千万以上的瓷器80%都是明清官窑,明清官窑被收藏界视为绩优股,即使是金融危机下,价格也能稳步上升。明清官窑中,明代主要是永乐、宣德、成化的青花瓷最具升值潜力。早在2001年,上海敬华拍卖公司曾以880万元的价格拍出一件“明永乐青花折枝花卉八方烛台”,4年后,当该烛台出现在北京翰海春拍中时,被藏家以2035万元的价格买走,4年价格就翻了1.3倍。 


中国瓷器的发展是由唐宋时期成百上千窑口百花争艳的态势经由元代过度之后,到明清时期几乎变成了由景德镇各瓷窑“一统天下”的局面。直至今日在瓷器交易市场中占主流的依然是最能代表皇权和王权的官窑瓷器,而在国际上拍出高价早已屡见不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