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传》是东晋道教学者葛洪所撰写的一部志怪小说,是他另一本道教修仙理论著作《抱朴子内篇》的补充之作,其主旨是为了说明“神仙实有”和“仙学可致”,以使有志于修仙者有迹可循。2017年,我有幸为此书作注并翻译,并由中华书局出版,从今天开始,本公共号将说一说本书,让大家了解一下我国古代特有的修仙文化,喜欢的话,欢迎关注并转发哦!
《神仙传》的创作背景
出于对生命无限的向往,中国自古就有神仙传说,神仙信仰也一直绵延不绝。最早在《山海经》中即记载有昆仑、蓬莱等神山仙岛,其中皆有仙人居住。此后屈原的《离骚》和《远游》,是游仙诗的鼻祖,给出了关于神仙们的一些具体想象。总体来说,神仙们的特点一是长生不死,二就是神通广大。如《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汉代之前,人们普遍相信有神仙存在,但一个凡人如何成仙,却没有太多的方法。当时人们认为要想成仙,需要跟仙人接触,向他们求取仙草仙芝服用,以获不死。秦始皇和汉武帝正是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发起了长期的大规模的求仙活动。但随着秦皇汉武求仙活动的失败,知识界开始对是否有神仙产生怀疑,司马迁在《史记》中,就对汉武帝的求仙活动进行了揭露,说其“终无有验”,其后东汉的王充在他的《论衡》一书中对长生成仙思想和当时的各种神仙方术进行了批驳,他说“物无不死,人安能仙?”魏晋时的向秀对同为“竹林七贤”的嵇康提出的“神仙可信”思想也进行过批判。
另一方面,以嵇康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则相信有神仙存在,但是出于现实中确实未见到有成仙的人,嵇康于是提出了神仙“特受异气,秉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也就是说,嵇康认为神仙是一类特别的存在,不是凡人可以修炼而得的。
与嵇康的观点相反,东汉时传出的道教经典《太平经》,在肯定有神仙存在的同时,特别强调了“仙可学致”。《太平经》中说:“夫人愚,学而成贤,贤学不止成圣,圣学不止成道,道学不止成仙,仙学不止成真,真学不止成神,皆积学不止所致也。”此说给出了凡人成仙的路径,对传播道教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葛洪是相信有神仙存在的,并且对《太平经》和嵇康的思想都进行了吸收。他一方面说:“按仙经以为诸得仙者,皆其受命偶值神仙之气,自然所禀,故胞胎之中,已含信道之性。”另一方面,他又认为“仙可学致”,认为不管什么人,只要坚持修炼、服药,都是可以成仙的。这些思想在《神仙传》中,皆有案例,如墨子、刘根被认为有“仙骨”,是天生该得仙的人,还有些普通百姓,如王兴、赵瞿等则只是坚持服药,最后也成仙了。
葛洪因为家族渊源,深入学习各种道术,对神仙之说深信不疑,同时他又不满当时的道教和道士们的种种恶劣言行,使得仙道不传,故作《抱朴子•内篇》,以示后世学人成仙之法,但世人依然对神仙是否存在存有疑虑,所以他又作《神仙传》作为补充案例,和《内篇》形成呼应,想使世人打消疑虑,从而能一心求道。
所以,《神仙传》是一本辅教之作,它的中心思想就是“神仙实有”和“仙学可致”,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提到了仙分三品,即天仙、地仙、尸解仙,而成仙途径则有服食(包括服用金丹和各种仙药)、行气、思神守一、导引、房中等,《神仙传》中的人物基本都是围绕着这些主题而展开故事的。
另外葛洪因为看到刘向的《列仙传》过于简略,且有些人物故事失于玄虚,不能起到很好的宣教作用,所以《神仙传》的写作又带有其个人引导的特色。如麻姑的故事最早见于《列异传》,内容十分简短:
神仙麻姑降东阳蔡经家,手爪长四寸。经意曰:“此女子实好佳手,愿得以搔背。”麻姑大怒。忽见经顿地,两目流血。
此段麻姑形象模糊,且难以引起读者好感。但在《神仙传》的“王远”篇中,麻姑成了一个长寿的年轻美貌女子,且有些调皮活泼,很容易引发读者喜爱,所以后世的麻姑形象基本都是从《神仙传》而来。
《神仙传》中的人物传记有大量的比较详细的故事细节,有些可能是葛洪根据传说所进行的创作,有些则难免是葛洪依据个人的想象而来。
《神仙传》的后世影响
葛洪的《神仙传》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催生了很多灿烂精彩的文化,为我们带来了很多至今耳熟能详的成语和文化典故,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沧海桑田”、“杏林”、“橘井”等。
《神仙传》的文字,与同时代的同类作品如《列仙传》相比,可读性强,人物形象丰满,细节也很丰富。同时它的故事都是独立成篇,有一定故事模式,这些对后世的文学创作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如唐宋的志异小说,清代的《聊斋志异》与现代的武侠小说,都带有其故事模式的痕迹。近代武侠小说大家金庸先生的祖父查文清就曾在葛洪的故乡句容做过几年县令,金庸少年时曾在那里生活过,他后来在武侠小说中化用了葛洪的行气术和导引术等内容,创作出了充满神奇魅力的武侠世界。另外,《神仙传》中所描述的种种神通幻术,如变身术、分身术、隐身术、千里透视术、腾云驾雾、搬运术等,也被后世如《西游记》这样的文学作品所继承和发扬。而以《神仙传》的故事为基础,在全国各地,则衍生出了大量的相关传说和神话故事。
《神仙传》中涉及到很多历史人物,其故事也被史书所引用,如裴松之注《三国志》、唐修《晋书》中就有不少文字引自《神仙传》。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游仙诗”是一个很大的门类,屈原的《离骚》、《远游》是其肇端,《神仙传》出现后,其故事广泛传播,唐宋游仙诗中,多有用《神仙传》中的人物典故入诗。而葛洪本人则直接影响了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诗《赠李白》云:“为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便指出了葛洪对李白狂放性格的影响。
《神仙传》所产生的最大的影响恐怕就是对道教了,后世道教在《神仙传》的基础上,不断增添神仙人物,使得道教的神仙谱系不断丰富完善,出现了《续仙传》、《三洞群仙录》、《墉城集仙录》、《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而《神仙传》所记载的一些人物如皇初平等,至今仍在民间享有香火,被祭祀不绝。而葛洪开创的修仙文化,也在近代被继承,如近代道教学者陈撄宁,曾把我国古代的修仙文化作为一门独立的学说,从三教中剥离出来而加以单独提倡,以摆脱宗教教义对这一独立文化的束缚。他说:“仙学乃实人实物、实情实事、实修实证、与彼专讲玄理之事不同。”颇有葛洪遗风。
这些都是葛洪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神仙传》的译注说明
《神仙传》有两大版本系统,一为《四库全书》版,一为《广汉魏丛书》版,本次译注选取的是《道藏精华录》中所收录的《神仙传》为底本校对而成,属《广汉魏丛书》版一系。
之所以选择《道藏精华录》版,有两大原因,一是因为它所收录的神仙数目为94人,比《四库》版的84人要多,所以更全面一些。唐朝时有人称《神仙传》共收190人,如果此说为真,则现今的不管哪个版本都不到原版的一半数目,所以我选择收录人数较多的版本,是希望尽可能的让广大读者了解原书的概貌。另外我把《四库》本收录而《道藏精华录》本未收录的两人(太阴女、太阳女),附在后面,这样就成了目前最完整的一个版本了。
其次,对比《四库》版和《道藏精华录》版的文字,后者的讹误和遗漏要更少一些。如《四库》本中没有收录“老子”,而老子在道教中被认为是众仙之祖,地位非常重要。而葛洪在“老子”篇中对当时关于老子的种种传说加以总结并给予评说,是研究老子的重要资料,所以《四库》本对“老子”的遗漏,是一项重大缺失。同时,《四库》版中关于“栾巴”、“刘安”、“张道陵”等篇的文字,与《道藏精华录》版相比,有许多删减,这样会使人无法了解原著的完整思想。“栾巴”篇除有删减外,又掺入了一段无关文字,其中提到了著名的导引术“八段锦”,使得今人认为八段锦起源于晋朝,这实在是一个明显的错误。
基于以上考虑,我选择了《道藏精华录》版本中的《神仙传》为底本,作的本次校译和注解。
全注全译本《神仙传》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各大书店及网站有售
“陶唐中医说《神仙传》”栏目,即日起,将在本公共号、新浪微博@陶唐中医taotangtcm,和喜马拉雅FM“陶唐中医说”频道同步播出,欢迎关注,评论和转发!
01那个启发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葛洪,有着传奇而灿烂的一生
研究院介绍
北京陶唐中医研究院是一家中医健康服务机构,本院提供个人或团体八段锦、六字诀、易筋经等导引养生术的培训课程,同时也提供艾灸、推拿、拔罐、火龙灸等非药物外治法,调理各种常见亚健康症状和疑难病的服务,欢迎咨询!
地址
东直门北小街2号楼1810室
电话
18511337951
中医培训、健康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