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节期间,科幻百科制造了一台时光机。
我们试着把写有周刊文案的word文档扔进了时光机的输入接口,过了一会,机器打了个饱嗝,为我们开通了两条彼此独立的时空航线。
两条航线延续了幻历周刊原有的内容。一条带您寻访先人的生命轨迹,另一条则历数科幻经典,以电影为主,日后将会逐渐丰富。
现在让我们走进时光机,做好心理准备,让第一条航线带我们返回四百年前的法国,回到现代科幻诞生以前。
把时间拨向玛丽·雪莱之前的世代,我们会发现早在十七世纪,科幻便已在法国初见萌芽。1619年3月6日出生的法国小说家西哈诺·德·贝杰拉克(Savinien de Cyrano de Bergerac)曾在此期间先后巡游月日两界,留给后世的《月世界旅行记》和《太阳世界旅行记》比凡尔纳的《月球旅行记》先一步埋下了现代科幻的幻想基石。
《月/太阳世界旅行记》插图
而谈起儒勒·凡尔纳,在1925年3月5日,他的儿子米切尔·凡尔纳(Mich el Verne)完成了他的重要使命,追随父亲而去。虽然因风流史而与父亲长期不和,但在父亲晚年,米切尔却仍旧决定和家人共享自己的天赋,不仅和凡尔纳一同创作了包括《世界尽头的灯塔》在内的部分作品,还在凡尔纳死后承担起发表父亲生前手稿的责任。
迈克尔·凡尔纳(左)| 儒勒·凡尔纳(右)
子承父业在世界的另一端还有一例。1937年,美国科幻编辑爱德华·L·费尔曼(Edward L. Ferman)出生。著名的《奇幻与科幻小说》(S&SF)杂志降生在他的父亲约瑟夫·W·费尔曼的手下,而爱德华则让它度过了科幻杂志的经济大低潮。爱德华本人也因此自1981年起,连续三度获得雨果奖。
而在遥远的澳大利亚,1939年3月8日,港口城市墨尔本,另一部殿堂级科幻巨著的作者之一彼得·尼克尔斯(Peter Nicholls)呱呱坠地。多年以后,与约翰·克鲁特(John Clute)联手,二人合作推出了著名的理论大百科《科幻百科全书》。
约翰·克鲁特(左)| 彼得·尼克尔斯(右)及科幻百科全书(中)
把空间转移至亚洲,本周,两名日本作家值得瞩目。
是否还记得《你的名字》中引用的“产灵神”(結び)?1933年3月4日出生的小说家半村良与这一观念似乎颇有渊源(《产灵山秘录》)。这名作家是传奇科幻小说的开创者(1971年《石头的血脉》),还在1975年凭《异雨》开创了科幻小说获得直木奖的先例。
而一提到藤崎慎吾的名字,粉丝们或许会想起半年前成都科幻大会上的热点之作《萤女》。这篇作品是这位六零后的作家(1962年3月5日)的集大成之作——作为前科学杂志编辑,深信万物有灵论的藤崎慎吾十分偏爱深山老林的神秘气息。
藤崎慎吾和他的《萤女》
将望远镜转向遥远的北境,两名苏联作家的作品则与他们的时代紧密相连。
从左至右依次为《我们》、《坏蛋》与《狗心》
1937年3月10日,《我们》的作者扎米亚京(Yevgeny Ivanovich Zamyatin)在异国他乡逝世。这部位列“反乌托邦”三部曲的著名作品虽然对包括《一九八四》在内的后世巨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为出版该作品浮出的努力却成为了让他沦落国外的重要诱因。
三年后的同一天,米克海尔·布尔加科夫(Mikhail Bulgakov)逝世于莫斯科。埋骨于祖国使得他比前者要更加幸运,然而不论是描绘错用在鳄鱼蛋上的家禽生长加速射线的《坏蛋》还是刻画一只移植了人脑的狗的《狗心》,都在其有生之年遭受了不公的对待。两篇作品均遭到官方压制,原因不言自明。
本周是以下作家的生日。他们的代表作不仅在科幻领域如雷贯耳,而且已经被引进国内。
从左至右依次为《罗根快跑》、《基里尼亚加》、《黑暗的速度》与《祖国》
1928年3月6日,美国作家威廉·F·诺兰(William F. Nolan)出生于密苏里州堪萨斯城。诺兰一生中创作了超过三十部长篇科幻小说,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他的《罗根快跑》(Logan's Run,另译作逃离地下天堂、我不能死等)。作品描绘一个暗藏危机的由计算机控制的人间天堂,其社会人口均衡是由杀死所有年龄超过21岁的年轻人实现的。该作曾于1976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电影因其新奇的特效与震撼人心的故事而广受好评。
1942年3月5日,美国科幻作家、大奖收割机迈克·雷斯尼克(Mick Resnick)出生。雷斯尼克从1988年开始创作其生平中最著名的系列作品《基里尼亚加》系列的第一部。系列作品至1996年完成。该系列源自雷尼斯克对非洲之民问题的关心,其中大部分小说都与非洲息息相关。系列作品最终共计获得37次雨果奖提名,并成为了科幻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系列小说之一。
美国科幻/奇幻作家伊丽莎白·穆恩(Elizabeth Moon)的生日是1945年3月7日。受其从军经历所影响,穆恩的创作以军事科幻为主,但也对生物学、政治学与人际关系等方面有所涉猎。其长篇小说《黑暗的速度》是史上第一部以自闭症患者视角创作的科幻小说,并获得2003年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而若问在哪部作品中轴心国曾经战胜过盟军?除了1963年出版的《高堡奇人》之外,这个问题似乎还有另一个答案。三十年后,罗伯特·哈里斯(Robert Harris)的《祖国》(Fatherland)以二战期间轴心国取胜为出发点,讲述了虚构历史中的德国社会。这位小说家出生在1957年3月7日出生的英国诺丁汉,在凭历史小说成名前,是一名BBC电视台的记者。
在本周出生的以下三位作家在从事创作的同时也在进行科学研究。
1904年3月4日,美籍俄裔物理学家、宇宙学家、科普作家乔治·伽莫夫(George Gamow)出生于沙皇俄国敖德萨。伽莫夫是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的创立者,也是最早提出遗传密码模型的人。其科普作品《物理世界奇遇记》经由一名只懂数学不懂科学的银行职员的经历生动地讲述了物理学的诸多概念,并因此大获成功。伽莫夫还是科幻作家乔弗里·霍伊尔的《伽马教授》系列作品的主人公人物原型。
乔治·伽莫夫擅长用幽默生动的方式进行科普
1978年3月6日,、机器人学工程师丹尼尔·H·威尔逊(Daniel H. Wilson)出生于俄克拉荷马州塔尔萨市。威尔逊曾在卡耐基梅隆大学先后获得机器人学硕士、机器学习硕士及机器人学博士学位,此后再微软、英特尔等公司就职。他的畅销小说《机器人启示录》正在影视改编的过程中,电影将由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执导,在2020年上映。
1978年3月9日,芬兰科幻/奇幻作家哈努·拉贾涅米(Hanu Rajaniemi)出生于上维耶斯卡。作为爱丁堡大学数学物理学博士,,并在日后成为商业研究机构“Thinktank Maths”创始人之一。其长篇处女作《量子窃贼》不仅荣获芬兰最佳科幻小说奖,还获得轨迹奖最佳长篇处女作奖提名以及约翰·W·坎贝尔奖第三名。
尼尔·威尔逊(左一)| 哈努·拉贾涅米(右二)及二人作品
最后,让我们的目光离开文学领域,来看看影视行业的匠人们。在本周的四名影人中,有两位可谓影坛巨匠。
在科幻电影领域,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堪称当之无愧的大师,出自其手的科幻作品《奇爱博士》、《2001太空漫游》、《发条橙》均已成为科幻电影历史上的里程碑。
1999年3月7日,库布里克去世于赫特福德郡圣奥尔本斯,享年70岁。就在去世前,库布里克还曾尝试改编布莱恩·奥尔迪斯的短篇小说《一整个夏天的超级玩具》,并撰写了电影的剧本。
在他去世后的2001年,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从库布里克的遗孀手中取得了相关的笔记并改写了新的剧本,最终创造出了另一部科幻经典《人工智能》。
工作中的斯坦利·库布里克
让·吉罗(Jean Giraud,笔名莫比乌斯)则以艺术家的身份向影视行业输出影响。吉罗的代表作有《布鲁贝里》系列(Blueberry)、《阿扎克》(Arzach)等。其中,《布鲁贝里》是第一部反英雄式西部漫画,同名电影于2004年上映。他曾与前卫派制片人亚历山大·尤杜洛斯基(Alejandro Jodorowsky)合作创作漫画《The Incal》系列(L'Incal),也曾为许多科幻奇幻电影提供概念设计,例如《异形》、《电子世界争霸战》、《第五元素》、《深渊》、《时间之主》、《决胜时空战区》与《魔比斯环》等。在上帝决定带他离开的前一年(2011年),吉罗入选科幻与奇幻名人堂。
让·吉罗画作《Landscape》
有些人或许厌倦了严肃作品,想看一些爽片,那么下面这位钟情游戏改编的导演的作品一定不容错过。1965年3月4日,保罗·安德森(Paul Anderson)出生于英国泰恩威尔郡沃尔森德。安德森最著名的作品莫过于夫妻档的《生化危机》系列(其中女主角由其妻子米拉·乔沃维奇担任),除此之外,他的《死亡飞车》、《黑洞表面》与《异形大战铁血战士》也同样足够让人心跳加速。
保罗·安德森(右)与其妻子米拉·乔沃维奇(左)在《生化危机4》片场
来自威尔士的电视剧编剧特瑞·内申(Terry Nation)的名誉则与《神秘博士》息息相关。
相比他创造的剧本,人们或许更加熟悉他塑造的形象。有些人死去了,但他却还活着。内申在1997年3月9日逝世,他笔下的Daleks和Davros却永远活在幻迷的记忆中。
特瑞·内申与他创造的Daleks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科幻百科
公众号获取更多科幻百科信息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超空间跳跃到科幻日历档案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