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幻小说小说> 小说、电视剧海外飘香,中国文化产品要走上逆袭之路了嘛?

小说、电视剧海外飘香,中国文化产品要走上逆袭之路了嘛?

2020-10-09 07:09:29

上线6天时就取得了500万网络点击量,《择天记》在国外的网络播放量持续走高。在YouTube中已有多达70万条相关信息,讨论热度也是独占鳌头,每集评论数多达2200条,也超越了之前2100条的国产电视剧纪录。



就这样,国内热播的《择天记》在国外同样飘香,创下了播放、评论等多项纪录。


歪果仁终于也能体会我们每次等韩剧美剧更新的痛苦了,这油然而生的报复快感是怎么回事?这些明晃晃的骄傲里当然还包含着一种暗戳戳的扬眉吐气,所以,中国文化产品这是要走上逆袭之路吗?


从东南亚到欧美,中国电视剧的传播路径变了?


虽然不少外国友人对于《择天记》中的 “引星、洗髓、坐照、通幽、神隐”等词汇表示“有点复杂”,但是依然不妨碍他们津津有味的追剧。据悉,《择天记》目前已经有英、日、韩、泰、阿拉伯、土耳其、西班牙7个国家的翻译版本。




说到《择天记》的辉煌战绩,就不得不提到上一部同样引起海外热议的《人民的名义》。在YouTube的网络剧官方频道上,《人民的名义》更新速度与国内完全同步。每一集几乎都有几十万次的点击量,评论也有数百条。



,还引起了不少外媒的热切关注,。所以你以为只有国内的口碑爆款才能火到国外吗?


那只能说你太天真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孤芳不自赏》放到国外,一水的都是好评,惊得舆情官都开始怀疑:中国瓜友是不是太挑剔了点?



虽然在欧美等国家,中国电视剧走红是近几年才开始的事。但在东南亚,中国电视剧其实一种都占有一席之地,越南就一直对中国影视剧情有独钟。越南国家电视台1993年播出《渴望》时,越南曾出现“万人空巷”的收看情况。此后,《西游记》、《三国演义》、《神雕侠侣》、《还珠格格》等中国电视剧陆续在越南电视台以旁白翻译的形式播出。



直到现在,几乎每到暑期,《西游记》仍然在越南国家电视台的一些频道播出。近几年的《武媚娘传奇》,《芈月传》也在越南一些视频网站创下不俗的播放量。而前年的良心国剧《琅琊榜》,在韩国中华电视台播出创下了2015年的收视纪录;而同时在韩国社交媒体上,也引发了与《琅琊榜》相关的讨论热

潮。



《琅琊榜》的热播甚至带动了同名小说和游戏在韩国的走红及热销。有韩国媒体甚至将《琅琊榜》比为中国的《太阳的后裔》,以形容其在韩国红极一时的火爆程度。

 

 

从电视到到网文,文化出海加剧?

 

实际上,除了电视剧以外,国内网文在海外被广泛热议,大有超越电视剧扛起中国文化输出大旗之势啊,国内权威媒体也大肆点赞,这一“文化出海”事件。

听说还有外国人因为中国的网络小说成功戒掉了毒瘾!没想到中国网文还有如此强身健体,维护社会安定之效。


这些网络小说中,仙侠类网文俘获了数量庞大的外国读者,其中最有名的“武侠世界网”,网文读者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人数排在前五位的国家是美国、菲律宾、加拿大、印尼和英国。



Alexa数据显示,武侠世界网每月访问人数超过317万人次,页面浏览量接近1.5亿。没想到啊,没想到,国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想要进行的文化输出,竟然被网文推进了一大步,不知道该哭还是笑好。



实际上,据目前,我国网络文学行业最大平台—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文辉介绍,中国网络文学从2010年就开始了海外传播之路,海外粉丝群、读者群日益扩大,从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到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整个亚洲文化圈,进一步到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土耳其等国,影响力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阅文集团旗下的授权作品就达200部。

 

文化出海表象下,隐忧不断


不过呢,各位看官也还不宜高兴得太早,这些热闹的数据,能否说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以及文化输出的成功,依旧还无法盖棺定论。


就拿《择天记》来说吧,之所以数据那么漂亮,和鹿晗强大的粉丝号召力不无关系。他的粉丝团承包了整部剧的海外各地区语言翻译工作,自发免费翻译,才造就了观看热潮,这种行动力,一般的流量小生粉丝团做不到的吧!



然后又回到了中国文化产品输出到国外的阻力之一——翻译的问题上来了。


翻译这件事,要求低点就是准确无误,要求高点就是信达雅,而一般的字幕组很难做到这后者。一来,字幕组成员大部分都是出于兴趣义务翻译,水平参差不齐;二来,语言与语言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每一种语言都与本身的文化环境息息相关,再好的译者,也许都无法把原意完整地表述出来。


毕竟,不少在国外流行的网文作品也好,电视作品也好,大多都是仙侠、玄幻,又或是,古代后宫这些我国独创的题材。这些内容,满足了海外用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猎奇心理,题材上先天的优势,为这些作品赢得了关注度。然而,也正是题材的原因,文化上天然的壁垒,给翻译制造了不少窘境。



野心勃勃的美版《甄嬛传》就没能躲过翻译的大坑。《甄嬛传》被翻译成了《Empresses inthe Palace》(宫中的后妃们),“一丈红”成了“The scarlet red(罪孽深重的红)”,“惊鸿舞”变身“Flying Wild Goose”(飞翔的野鹅),皇后的名言“臣妾做不到啊”,被翻译成了“I truly cannot bear it”(我真的不能忍啊),华妃的金句“贱人就是矫情”被无情删除。



除了翻译,中国文化产品输出也受到国外文化政策的限制。就拿韩国来说,《还珠格格》曾经创下很高的韩国收视率,从此韩国对外国剧进口限制很大。以后虽然也进口过《乔家大院》《甄嬛传》等剧集但只是小范围收费台播放,影响力实在有限。



而欧美等西方国家也都有着自己的审查原则和播出方式,比如说美国通过分级制对剧集的播出品爱和时间进行限制,适宜17岁以上儿童观看的节目在收费台可以播,在公共台就严格限制。


再加上国外电视剧播出形式与中国相差甚远,大刀阔斧的删减和重编往往破坏了剧情的逻辑线和完整性,俘获韩外观众的心,绝非易事。网络小说目前说来好像还不存在这一问题,奈何翻译已然成为其大众化难以逾越的高山。


除此之外,古装片,仙侠剧出口,那都市剧,现代片呢? 短板明显的中国文化输出究竟能走多远?或许还是要指望着“愚公移山”的精神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