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佛课程】
《认识》有声书13-09
佛在大乘经上,常常教导我们,菩萨一定要修布施波罗蜜。波罗蜜是‘究竟圆满’的意思。怎样把布施做到究竟圆满呢?这是菩萨重要的一个课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从早到晚处世、待人、接物,只要转一个念头,时时处处无不是在修布施。但是这个不圆满、不究竟。究竟圆满的布施,是放下、是舍、是帮助他人。我们应当怎样放下呢?放下就要能‘舍’。舍后面有一个字——得——。小舍就小得,大舍就大得,不舍就不得。佛告诉我们究竟圆满的舍是什么呢?各位,你有没有烦恼?有!那为什么不把烦恼布施(舍)掉呢?你有没有忧虑?你有没有牵挂?你有没有生死?有没有轮回?把这些东西全部都布施掉了,那你就得大圆满、得大自在了。这才是究竟的布施,也就是布施波罗蜜。我们要从身外之物,练习慢慢的舍,舍到一切都能舍,最后连烦恼、生死都舍掉了,那才能够恢复自性的清净光明。
2.持戒
第二是‘持戒’。持戒就是守法,世出世间一切事物,无论大小,都有它的法则,一定要循著法则,才能够做得圆满、快速。六度里面的持戒是要我们平常守法,并不单指受持五戒、十戒(这是根本戒)。在家庭方面,有家庭的规矩,父子、夫妇、兄弟,这是伦常,他有长幼,有自然的一种秩序,绝对不能颠倒!一颠倒,家就乱了——父不父、子不子。就烧饭而言,烧饭也有顺序——洗米、下锅、调温度.....,不按这个法则,饭就煮不好,也煮不熟。炒菜,下锅也有先后,乃至于学习,也都有次序和方法。学佛,佛家的方法更是精严。我们要想在佛法上有所成就,必须要遵守给我们的修学次序,先从发大心起。大心,就是要度一切众生的愿心;然后断烦恼、断习气,再学法门,最后是圆成佛道。成了佛,才有能力广度众生,才能够圆满实现第一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否则的话,光说,做不到,便成空愿。也许有人会问:‘一定要成佛?做菩萨不行吗?’须知,菩萨虽然度生,不能度阶位比他高的菩萨;纵然是等觉菩萨,也不能度同阶位的等觉菩萨;成了佛,等觉菩萨也在度化之内了。因此,一定要成佛道,才能够广度九法界一切众生。有这个愿,慈悲的力量就会发出来,就能够精进不懈。现在人,虽然是天天念四弘誓愿,愿心,没有发出来。为什么呢?因为还有是非心、人我心、好恶心。所以他有分别,某甲跟我很好,我度他;某乙我讨厌他,我才不度他呢。如此,便要在‘众生无边誓愿度’底下加注解——某些人我不度。如此,便不是真愿,不是圆满的愿。因为圆满的愿心一发,就是菩萨,是没有分别的。所以华严经上初住菩萨,叫初发心菩萨,叫发心住。这种心就叫菩提心,是不得了,不可思议的,绝不是六道凡夫的心量。佛常常教我们‘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就是教我们如何过日子,怎样生活。平日存心要慈悲,做事要有方法,并且做到恰到好处。要知,方法里面还有方法,方法重重无尽啊!所以这两句话不局限在狭隘的学佛,日常生活中要普遍用上。如这一段给大家介绍的六度,是六大纲领、六个方法;每一度里,又有许多的方法,可见方法是重重无尽啦。只要能够善于运用,那有不自在的!那有不快乐的道理呢?这是持戒波罗蜜。
3.忍辱
第三是‘忍辱波罗蜜’。忍辱就是忍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耐心。当年翻经的法师,看到中国人有一种倔强的个性。在古书上常常记载著:‘士(读书人)可杀不可辱。’谈到忍,什么都可以忍,连杀头也没有关系,都可以忍,只有侮辱不可以忍;因此,翻经法师就将这一名词翻作忍辱。辱都能忍,那还有什么不能忍的呢!所以忍辱是专对中国人倔强的个性翻的,它原来的字义只是‘忍耐’,没有辱的意思,其用意是告诉我们小事情要有小的耐心,大事情要有大的耐心。上告诉我们:‘一切法得成于忍。’没有忍耐,什么事情都不能成就。以读书求学而言,念大学四年,就得忍四年,不能够忍耐四年,就毕不了业。到这个地方听讲两个半小时,也要有耐心,能够忍得住,这一堂佛法才能听得圆满。由此可知,一个人没有耐心,无论他条件多好,也是一事无成。因为成功永远属于有耐心、有毅力的人;所以耐心是成功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世尊在上给我们讲菩萨六度,特别强调‘布施’和‘忍辱’,其他讲得很少。换句话,这两个是修行成败的关键。
俗话常说:‘处事难,处人更难。’从前处人还容易,现在处人比从前不知道要难多少倍!原因在那里呢?从前的教育,是教我们做人;现在的教育,只教我们做事。所以我们不知道怎样做人。对自己的情绪千变万化都无法理解,不要说去了解别人。你说处人怎么不难呢!
为此,给我们忍耐。忍耐分为三大类。第一、是对人为的加害要能够忍受。忍人家对你的侮辱、对你的陷害。能忍,绝对有好处。为什么呢?能忍,心清净,容易得定,修道容易成就,也是最大的福报。第二、是自然的变化。如冷热、寒暑的变化,能够忍;饥饿、干渴要能忍;遇到天然的灾害,也要能够忍耐。第三、是修行。佛法的修学也要忍耐。在没有得到法喜之前,功夫没有得力之前,修行是很苦的,路是艰辛的,这个阶段过去之后,就很乐了,为什么呢?因为功夫上轨道了。就如上高速公路,在没有找到高速公路,在底下绕圈子的时候,那是很苦啊!路上车子又多、又慢,得有耐性啊!上了高速公路,就很舒服、畅快了,一切阻拦都没有了。我们学佛也是如此,开头学都是摸索无量的法门、宗派。到底那宗好?我想学什么?有的人很幸运,三年、五年就找到了;就好像幸运的人,走一段小路马上就接上了大路。有些人花了十年、二十年,乃至一辈子都摸不到门路!那就很冤枉、很苦了。这当然与自己的善根、福德有关系,善根、福德、因缘具足,佛菩萨必定加持。这就是‘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一个真心向道、真心慕道的人,佛菩萨常常在那里守护照顾,到他真正肯接受了,再给他启示,光明大道就找到了。那佛菩萨为什么不来点醒你呢?点了,是你不接受!告诉你这个方法,你心想:唉!这未必好,我听人家讲那个法门比这个殊胜啊。你还跟佛菩萨抬杠、争论。如此佛菩萨只好不来了。这一点希望诸位细心去领会。所以修行要有很大的耐心,没有耐心不能成就。耐心是禅定的前方便,不能忍耐就没有更进一层的境界;耐心也是精进的预备功夫,有耐心才谈得上‘精进’。
4.精进
‘精进’,精是专精,进是进步。由此可知,佛法不是保守的,更不是落伍的,佛法是天天都求进步的。如同儒家的日日新,日新又新。现在有人说:儒家是落伍的,是应该淘汰的。这是他对于佛法六度中的精进,以及儒家的日新又新完全不了解,而引发的谬论。进步是好的,最重要的是要精进。精是纯而不杂。目前,西方有许多大科学家,一生当中有许多特殊的发明。他就是专精——天天去研究,锲而不舍,终于有了新发现!世间法如此,佛法也是如此。在无量法门当中,必须是‘一门深入’,才能够成就。想要门门都学,是绝对不可能成就的。门门都学,那是一门成就以后的事,一门成就了,其他无量法门一看、一听当下都通达了。所以说一通一切都通。佛法,在没有开悟、没有通达之前,门门都学就会变成障碍!这是修行必定要知道的。我们举一个念佛成就的例子,你就会恍然大悟:古人修学得以成就都是专攻一门。
民初,谛闲法师有一位徒弟,这徒弟四十多岁才出家。他的年龄跟老法师差不多,他们是从小在一起玩的朋友。谛闲法师家庭环境比较好一点,所以念过书。他的舅父做生意把他带出去,所以算是见过世面,出外旅行过的。他那个同学家境清寒,没有念书。长大之后,生活非常困苦,学一个‘锅漏匠’的手艺。什么叫锅漏匠?就是碗碟打破了,他能把它补起来再用。他就天天挑个担子在外面叫喊,非常的辛苦。他真正体会到人生太苦了!他也知道小时候在一起玩的朋友,出了家,做和尚了,于是就找。找到谛闲法师,在庙里住了几天,就跟老法师说:‘我要出家。’法师说:‘为什么?’‘生活太苦了,我一定要出家。’老和尚说:‘你不要开玩笑啦,住几天还是去做生意吧!’为什么不让他出家呢?老和尚考虑他年岁太大了!在当时,四、五十岁就是老人,体力也衰了。出家,五堂功课学不会,念经也念不来,这样,住在寺庙里,让人瞧不起,冷眼看待,心有多难过啊!学讲经吧!他不认识字,得从念书做起,要到那一年才能成就啊?于是,老和尚就拒绝他。结果他就硬赖著:‘我非出家不可,我不做生意了。’老和尚给他搞得一点办法都没有,再想著小时候在一起啊,这份感情.......。老和尚就说:‘这样好了,你要是真的想出家,你得答应我几个条件。’他说:‘这没有问题,我认你做师父了,你说什么我统统听,统统接受。’老和尚说:‘这很好!我给你剃头,剃了头之后,你也不要去受戒,也不要住在庙里。受戒,五十三天你受不了。再说宁波乡下,有很多小庙、破庙、废庙没人住,就找一个小庙给住下来。’老法师在附近,、信徒每一个月给他送一点钱、送一点米,安住他的生活。又在附近找一个念佛的老太太,每天给他洗衣服,并烧中午、晚上两餐饭。然后教他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交代他:‘你就念这一句佛号,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你就再念;一直念下去,你将来一定有好处。’这个人没有读书,但是听话、老实,他就死心塌地念这六字圣号。他真的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在那个庙里,三年都没有出门,一句佛号,一点也不杂,这就叫精进。这一天,他离开寺庙,到城里去看他的亲戚朋友。晚饭吃完,就跟那位烧饭的老太太说:‘明天你不要替我烧饭。’这个老太太心想:‘师父三年都没出门,今天出去看朋友,大概明天有朋友请他吃饭,所以叫我不要给他烧饭了。’到了第二天中午,老太太到庙里去看看,师父有没有回来?有没有人请吃饭?那是个破庙,庙门都不关的,到庙里,喊师父,没人应,就再去找一找。看见师父站在寮房里,面对著窗户,手拿著念珠。叫喊,他不回应;走到他前面,才知道,他死了!站著死的——念佛往生了。这个老太太吓了一跳,她从来没有看见人死是站著的,。,也不晓得怎么办,就派人到观宗寺报告谛闲法师。那个时候没有车,请人去报信,走去再走回来,需三天。你看他,站著往生,还要站三天,等他的师父来替他办后事。诸位要知道,三年能成功,精进啦!谛老看到之后,非常赞叹说:‘你没有白出家啦,你的成就,讲经说法的法师,名山宝刹的方丈住持,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你啊!’一句阿弥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三年成功,了脱生死,这样殊胜的成就到那里去找啊?一句阿弥陀佛,就叫专精,不夹杂、不间断,是成功的关键。
无论世出世间法,想在这一生有真正的成就,一定要知道精进。无论是念佛、参禅、持咒,或是研教,都要知道遵守这一个原则。就教而言,如果一个人发心,自己修学也能够帮助别人。最好一生,只学一部经,专讲一部经,这就是精啦。每讲一遍,必定有一遍的境界,遍遍都有进步。如果有人专讲阿弥陀经,能够讲上十年,这个人就是阿弥陀佛。假如十年专讲普门品,这个人就是观音菩萨。如果他十年当中讲十部经,那他什么都不是。你才晓得‘精进’之可贵啊!民国五十八年星云法师找我去佛学院教书,我曾经建议他,并劝他,让每一个学生专学一部经,我说:‘法师啊!如此,十年、二十年之后,你的佛光普照全球啊。’他听了之后说:‘好是好!但那就不像佛学院了。佛学院里面开的课,要像一般学校一样。’我说:‘这样做,有一定的好处。’最后他没接受,我在那里教一个学期,就离开了。假如那时候真的接受我的建议,一百个人我们打个对折,现在就有五十多个专家出来弘法,那还得了!大家要听阿弥陀经,请阿弥陀佛来跟大家宣讲;,。个个都是专家,这样佛法才能真正普遍的弘扬。所以希望你们做专家,不要去做通家;表面上样样学,结果是样样都不通。一样通了,结果是样样都通;虽然是样样都通,还是专弘一样。这种作法是给大家做一个表率,做一个榜样。那一尊佛、那一尊菩萨不是样样都通!可是他还是标榜一样。这个教我们‘一门深入’的修学才叫做‘精进’;精进的利益、功德是无量无边的。
5.禅定和般若
第五‘禅定’。禅定包括世间与出世间的禅定。世间禅定是讲四禅八定;能够修成,将来就能够生色界天、无色界天。这是高级的天界,须要禅定才能得到。出世间禅定,有大乘、小乘之分。诸佛如来所修的,我们称为出世间上上禅定。整个佛法修学的枢纽在‘定’。并不是禅宗才修禅定,其他的宗派就不修禅定。以念佛而言,念佛目的在那里呢?在得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教下修止观,止观也是禅定。密教里面修三密相应,相应就是禅定。由此可知,每一个宗派、法门,所用的名词虽然不一样,其实都是在修定。所以六波罗蜜里,‘禅定’统统都包括了。连我们日常生活中,那小小定也含摄在其中。这小小定是什么呢?就是心中有主宰。大而言之,这一生当中,自己有一个方向、有一个目标,这个方向、目标绝对不会被环境左右、动摇,这就是‘定’。如科学家,从事研究一样东西,他不被别的事物影响,他就会成功;他就得佛家讲的‘三昧’——科技的三昧。念佛人一心不乱,他就得念佛三昧,像刚才讲谛闲老法师那个徒弟,他真的就得到一心不乱。因此,忍辱是个基础,能忍就有耐心,有耐心才能精进,精进才能得定,而‘定’是修行的枢纽。‘禅定’,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给我们下了一个定义,明了这个定义,才知道修禅定并不只是打坐而已。‘打坐’是修禅定的无量方法之一,除打坐之外,还有无量的方法,都在修禅定。六祖大师是由开悟的,所以他所讲的,都是依据佛所说的原理、原则。他的解释:‘禅’是外不著相(不执著一切境界相是禅);‘定’是内不动心。,要用什么态度去弘法利生的名言。那就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禅’,即是不著相!内里头不要动心,不要起心动念,就是‘定’。在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去参访修禅定的鬻香长者,是到那里去找他呢?这位长者不在家里打坐,也不在道场修定。他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跑到市场去了。这是上讲的‘市廛’。市廛就是最热闹的市场,像美国大的 MALL。长者在那里面逛,那是为什么?修禅定啊。他在那里修什么?修‘外不著相,内不动心’。你看他在逛 MALL,实际上他是修禅定,他不像人家盘腿面壁。所以我们遇到高级的禅者,我们都会瞧不起他。那个地方热闹他就往那儿去,殊不知,他在那里修养高级禅定。我们只佩服那些能盘腿面壁几个钟头或几天的禅者。一看!就说:‘这个人的功夫了不起。’不晓得人家逛 MALL的功夫,不知道他的定功高人多少倍。要知道高级的禅定,是行、住、坐、卧都在定中。
为什么‘禅定’这么重要?为什么一定教我们‘外要离相,内要不动心’?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什么叫有为法呢?如果诸位念过唯识就很好懂。在百法明门里,佛将一切法,即万事万法归纳为一百大类。这一百类,八个是心法,五十一个心所法(心理作用),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十一个色法(物质),统统是有为法。不但所有一切物质是梦幻泡影,我们起心动念、打妄想也是梦幻泡影。佛真正明了这些事实真相,叫我们对这些境界不要起心动念,我们的真心就恢复。对宇宙之间一切事物的看法,就跟如来一模一样。那时候的知见,就是佛知、佛见,正知、正见,这就是‘般若波罗蜜’,就是般若智慧。所以般若智慧是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应用在前五度上。这就是我们要学菩萨行(就是菩萨的生活):对于一切法明了、通达,且于一切法不执著,尽心尽力去帮助别人。为什么帮助别人呢?这是源于诸佛菩萨的‘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因为只有佛菩萨晓得,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跟自己是同一个体;既是同体,帮助还要谈什么条件呢!就如我们这个身体右手痒了,左手来抓一抓,还要谈条件吗?不需要了!为什么呢?同一体嘛。今天我们迷失了自性,不知一切众生跟我们是同一体,同一个真如本性。所以在这里分自分他、迷惑颠倒、起惑造业、自作自受、苦不堪言!给我们破迷开悟,把这些迷惑颠倒统统打破,才能看到事实真相——帮助一切众生就是帮助自己。这个慈悲心、爱心是从‘无缘慈,同体悲’发出来的,不谈任何条件的。
总而言之,一切作为都有方法,都有程式,这就是‘持戒’。有耐心、有毅力,这是‘忍辱’。能够专精不懈,这是‘精进’。心地有主宰,不会被外境所动,这是‘禅定’。一切事物没有一样不透彻、不明了,这是‘般若’,我们这六条要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做到就是道道地地的菩萨行。绝对不是说,受了菩萨戒,就当了菩萨(迷惑颠倒的菩萨)。若不懂六度,不能把这六条应用在日常生活里面,受了菩萨戒也是泥菩萨啦!
(五)十愿
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全部都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才叫学佛,才是学菩萨,才有一点像菩萨。菩萨修行,单单修六度还不能成佛,要念佛求生净土。念佛,可以念到功夫成片,可以念到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我们是达不到。换句话说,在六波罗蜜的基础上,再往上提升一层,那是什么法门呢?是华严经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这是成佛的法门,是理一心不乱的法门,是法身大士的境界,所以这是最后修学的,是不能躐(越)等的。假使六波罗蜜没有修成功的话,这十大愿王实在讲连边都沾不上。
普贤行的特色,就是心量广大如虚空法界一样,所以他的十愿,愿愿都是究竟圆满。第一、‘礼敬诸佛’。诸佛指的是什么呢?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就是诸佛。‘情’是一切有情众生;就是一切动物。‘无情’是植物、矿物。所以诸佛是包括所有一切。把我们对佛的那种恭敬心,转而对一切众生,这就是普贤心,跟一般菩萨的心不一样。学佛的人对佛很恭敬、很虔诚,其实这个恭敬、虔诚,还不是真的。为什么呢?诸位想想,你在听经时,如果遇到一个更重要的人,一件更重要的事,听经就变成次要的,佛也不要了。可见得,这种虔诚、恭敬还是不真纯,要是真正至诚恭敬,听经闻法便是人生第一大事。但就事实而言,假如有一个人在你听闻佛法的时候告诉你:‘现在有一笔生意,马上可以赚一百万美金。’保险你掉头就走,再也不回来听经了。可见得,我们对佛菩萨的恭敬、虔诚,是禁不起考验的。一面对考验,才晓得这个恭敬心、虔诚心,一文不值!一点都不真实。普贤行的恭敬是真实的,对一切众生跟对佛完全一样。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得罪一个众生就是得罪佛啊,就是对佛不敬啊。对人要敬,那对桌椅板凳呢?它也是众生哪!这个‘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那对它怎么恭敬呢?是不是每天对它顶礼三拜呢?这样学法就变成佛呆子了。对物,你把它摆得整齐,把它保养得干干净净的,这是对它的礼敬。书本,摆在书架上,摆得整整齐齐,是对书本的恭敬。所以,做事情认真、负责,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得很好,做得很圆满,这是对事的恭敬。对人、对事、对物要平等的恭敬,就是普贤菩萨的大行。所以六度菩萨行扩大、圆满了,就叫做普贤行。因此,普贤行是最圆满、最殊胜的修行方法。
(待续)
延伸推荐:?《认识》大合集
念佛机●播经机●九宫佛卡等
真实免费结缘●成本流通法宝
欢迎莲友们收藏转发分享合辑
? 中国弥陀村:永久免费结缘:佛卡、念佛机、播经机●重要温馨提示!
? 最珍贵的礼物!最好的礼物!送给有缘人!
●我们如何真正的自利利他?
? 好消息!最好最珍贵的礼物!
免费结缘40000张《九宫十念法》佛相,
赠送给有缘人!
言行忠信!表里相应!
人能自度!转相拯济!
众生心念,如来悉知悉见!
尊敬的中国弥陀村平台
新老订阅用户须知:
很多莲友不会使用我们中国弥陀村微信公众平台,平台有大量的经典文章汇集链接“合集导航”,是精心汇集的、强大的文字链接功能,都是可以通过页面文字链接点开直达的,在“阅读原文”处,通常是“全能学佛网址”?http://mituocun.org,请务必了解!?《2014净土大经科注》合集,已圆满!?《2018净土大经科注》全集,正在讲解;点击文字链接进入,即可听经闻法!阿弥陀佛!
☸合集导航☸
?《精华开示》?《九宫念佛》?《大同之治》
?《老法师开示》?《妙莲老和尚》
?《大同之治》?《九宫十念》
?《依止净空老法师修学网址汇集》
?《学佛类微信平台历史消息汇集》
?《依净空老法师教导修学的网站》
每天老实听经!恭看净空老法师讲经
?http://www.mituocun.com
【直播入口】
?《2018净土大经科注》最新合集
?《2014净土大经科注》圆满合集
每天老实念佛!回向、忏悔、发愿!
?①《全球同步念佛-倡议书》
?②《全球共修功课-时间表》
?③《念佛提醒群-群规例文》
?④《念佛提醒群-组建方法》
?⑤《提醒群微友-注意事项》
?⑥《净土网络道场-大回向》
?①《无量寿经●精华分享》
?②《九宫念佛法●十念法》
?③《大同之治●诚信利生》
莲友们切记:法界众生最真实的功德利益就是:自己信佛、忆佛、念佛、往生极乐和劝人信佛、忆佛、念佛、往生极乐!同生西方!
平台核心作用之一:增强信愿行!提醒自他,信佛、忆佛、念佛、求生极乐!阿弥陀佛!
净空老法师 十念法 三三四 音频
九宫十念法 白玉接引佛 视频
法宝流通